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音

2014-04-23 09:51 作者:高光锋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浓浓的乡音,暖暖的乡情,漂流在外的游子,不管漂流多远,怎也忘不了乡音。乡音是故乡的土语,是家乡人真正的母语。每天,我们都在用乡音表达交流,即使离开故土去异乡工作学习、生活,入乡随俗的用他乡语言互动,但乡音仍是挥之不去的。在繁华的城市闻不到亲切地乡音,只有彳亍于乡间小路,停留于农家小院,漫步于田间地头,才能品尝到乡音朴实无华的韵味,才能感知到乡音的纯朴、善良、无私、和谐。

我的家乡在冀南大地的新河县,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里地乡水不同”,虽地域面积不大,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的乡音也是有所区别。以县城为中心,又有西乡、北乡、南乡、东乡之分。只是西乡的口音有点偏于宁晋口味,南乡的口味偏于南宫、巨鹿味,但总体来说大多为以县城为中心的新河味。乡音就是乡音,虽没有普通话的抑扬顿挫,但它有家乡的泥土气息。到异域他乡走一走,看一看,回归家乡才感觉到乡音的亲切,感觉到乡音的甜蜜。

说起我们的乡音,我们的语言发音主要是“吐啦舌”,也就是说话不卷舌。听俺给恩雪(听俺给你们说说)一个顺口溜:一六三八新河集,买涝个小居(猪)不期席(不吃食),早涝个医僧计涝计(治了治),还四不期席,一通一唧唧(吱吱)。小猪被叫作为xiao ju,吃食被称为qi xi。还有,咯咯咯天明了(公鸡打鸣),一个老头起来喂牛来,大牛qi(吃)小牛看,气的老头不qi(吃)饭。

人与人之间要互动,见到长辈打招呼,走进我们新河。你要注意了,称呼“叔叔”的时候,我们这里叫“sou sou”,大伯称呼“da bai”。

邻居周三去李四家串门。

周三:户见(伙计) ,尚火七里蛮饭焉(中午吃的什么饭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李四:摊里咸湿(当地的一种煎饼)。你揍蛮(man er)起来,七楼(qi lou)饭了吗(你干什么去了,吃了饭了吗)。

周三:俺七了(我吃了)。

李四:你huo水不(你喝水不)。

周三:俺不huo水。户见,赶明头木天你有四呗?(明天上午你有事么?)

李四:喒来?(咋了?)

周三:你要是没送木四的话(你要是没什么事的话),跟俺去一趟希个庄办。(跟我去一趟石家庄吧)

李四:去希个庄干蛮去唉(去石家庄干什么啊?)

周三:买点蛮(东西)去。

李四:赶明头木天我还真有四(明天上午我还真有事),赶明后木天我倒是没事(明天下午倒是没事!)

周三:后木天去希个庄就回不来lan(下午去石家庄就回不来了),还dei 句店(还得住旅馆)。

李四:那俺就没法lan (那我就没办法了)。别里时候不行嗷?(别的时候去不行么?)

周三:那就过两天再雪半(那就过两天再说吧),到时候俺找你。

李四:行唠(行),就中木召办(就这样吧),俺走唍。

周三:你走办,慢点吭!(你走吧,慢点啊 !)

在食物的叫法上,比如:“玉米面”被叫作为“bang zi mian er”,“炸油饼”叫“炸果子”。 “你期甜棒料?掰给俺一骨节。(你吃甘蔗?折给俺一段)”。再有,酷热难熬的日,俩小孩在一块玩,一个小孩买了一根冰棍。买冰棍的小孩说:“天也得干不地,你唆流两口,可得里,吁坦的干不滴。”(天气热的不行,你吃两口,可好哩,舒坦的不行。)“你兜里还有钱呗,借给俺,粘不粘(行不行),俺也买一根”,另一个孩子禁不住诱惑也要买一根。

我曾记得,奶奶曾经给我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后生,去外地学做生意。在外呆了2年,回家来了。随他父亲去地里,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高。看着一种庄稼,来了一句普通话:“红籽儿绿叶开白花,那是什么东西。”老爹,上去给了他一巴掌,“出去呆了两天半,把老根忘了。”“荞麦,”儿子赶紧转回了家乡话。如果大家出外都能以普通话交流,很是正常。但若是回归家乡,还讲一口普通话,那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了。正所谓入乡随俗,走哪说哪。在外多年的人大概都知晓,现实生活中,要想完全忘却乡音,是不可能的;同样,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要想一口乡音地永不改变,也是很难的。所以长期以来,对于贺之章的“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始终带有疑惑。贺之章是闵南人,其语系当属客家话。他生于大唐百废初兴之时,又多年身居高位,如果长期乡音无改、不通异域他乡的官话,试问又如何顺利地参议国事,迎来送往?

乡音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切,无论是海归,还是在外奔索的求生者,走到哪里,都要时刻记着乡音的美,因为乡音是我们寻根问祖的证明。乡音是我们回家的指针。还是那句话,常回家看看,不断地重温乡音。可以自豪的告诉家乡人,俺是新河人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4056/

乡音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