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菜贩“炮倒子”

2014-04-16 07:21 作者:赵晓晨(八一军旗)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起来还是小时候的事儿,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白天父母都上班,姥姥在家看着我。大街上的人啊车啊的,不像现在这么多,人与人之间也比现在简单的多......

隐约记得当年天里,有一个推着板儿车的菜贩子,操着一口河北“老忐儿”方言,沿街叫卖,几乎天天路过我家的门前。偶尔吆喝累了,也会在孙大爷的掌鞋摊凉棚下面歇歇脚,喝几口姥姥递出来的“凉白开”。时间长了,也从他们之间的闲谈中,知道一些菜贩子的情况。

菜贩子跟姥姥是一个庄里的同乡,小日本投降那年他们几家搭伴儿“闯关东”,从老家河北乐亭一路向东,出山海关,最后在哈尔滨道外江沿儿落脚。那个时候大舅.二舅因为参加了当年的“冀东大暴动”,为了躲避追杀而逃到哈尔滨。姥姥她们也是听说了大舅.二舅的消息,才和姥爷.三舅.老舅和我的母亲,与乡亲们一路搭伴儿而行,来哈尔滨投奔两个舅舅的......

说起这个菜贩子,当年的我只记得他有个响亮的外号:“炮倒子”。直到我提笔写这篇文章之前,去年逾八旬的老舅哪儿去讨教,才知道菜贩“炮倒子”的大号叫李凤举,对“炮倒子”外号的来历才略知一二。

原来,老家乐亭所在地,属于唐山管辖,而唐山又地处冀东平原中心地带。近代,这里发生过响应辛亥革命的“滦州起义”.郭鬼子(郭松龄)“反奉”.“冀东暴动”.冀东抗日.国共军队争夺山海关等战乱。每次战乱都是兵戎相见,枪炮声骤起,使得平民百姓惶恐不安,为躲避战乱而纷纷“跑反”(隐藏.逃避)。每次“跑反”中都有百姓死伤于乱枪榴弹之中,出于自保,于是就应运出许多像李凤举这样的“炮倒子”,只要枪炮一响,就应声倒地装死,以求活命......日子久了,这一招倒也灵验,渐渐地“炮倒子”的名气,比李凤举的真名要“豁亮”许多。

听老舅讲,当年他们一行人坐着板儿车,出山海关不远,就遇到了一队苏联红军。一个军官挥舞着手枪“吧唧吧唧”吵吵着,向沿途的平民百姓要钱要物,明白“事理”的百姓,会拿出一两张“老头票”了事,端着“转盘枪”的苏联士兵也不难为他们。倒是有那么一两个“舍才不舍命”的主,不仅被搜去所有积蓄,还得挨“老毛子”的一顿拳脚。姥姥.姥爷.三舅.老舅和母亲坐在同一辆板儿车上,事先姥姥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缝在了老舅的棉裤里面,七八岁的老舅还学了几句“半生不熟”的俄语,什么“涅嘟”是没有,“耶西”是有的意思......只是临到用上的时候,老舅一时心慌,错把“涅嘟”说成了“耶西”,一个苏联士兵把老舅身上的口袋里里外外翻了个遍,也没翻出一个铜板,气得一巴掌就把老舅删到车底下去了,可能那个家伙寻思着,明明老舅说“有”,结果却“没有”,白费了半天劲儿吧?三舅把老舅拽到车上,看到老兄弟挨打,心疼地掉下眼泪......再看看那位“炮倒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经在路边的沟中“倒”了多时了。等苏军的车开走了,“炮倒子”从沟中爬出来,上了板儿车,一行人才又继续赶路。老舅一边帮三舅擦眼泪,一边懂事地安慰大家:“涅嘟”“耶西”没分开,活该“老忐儿”遭点儿灾哦!而此时“炮倒子”自言自语到:唉--!听说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也这样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这样一路颠簸,一路坎坷,一行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哈尔滨。姥姥一家落脚在道外十二道街 ,从先前到达的同乡那儿租了间平房,安顿了下来。那个“炮倒子”李凤举一家,也在道外北三道街“北市场”附近住了下来,从此,“炮倒子”开始了沿街叫卖的“菜贩子”生涯......

一直到解放以后,经历了什么“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合作化”.“人民公社”等运动,到“文革”前夕,在中国大陆已基本“消灭”了“私有制”。在这种情况下,“炮倒子”依旧能推着他的板儿车,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卖菜,这在平常人眼里,应该算是“奇迹”了,知情人都知道,这都是历次运动中,“炮倒子”能“倒”下身段儿,以求自保的结果......

到了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期,“文革”中的派系武斗,已随着各个单位被“军代表”军管而渐渐平息了,人们返回各自的岗位“抓革命.促生产”.“复课闹革命”去了,生活似乎归附于平静。停产闹革命的结果是,日常生活物资奇缺,人们不得不凭着手里的各种“票.证”,去指定的商店里购买那些按计划供应的日常生活用品 ,有时候还经常买不到。此时的农村“人民公社”,取消了各家各户的自留地,生产队所种植的蔬菜,已统一由蔬菜公司按计划调拨给市区各个商店,个体商贩根本无法直接从生产队进到蔬菜。但你会发现,每天一大早,在道外七道街江边码头上,来自江北生产队送菜的船一靠岸,总能看到“炮倒子”忙前跑后的身影......

日上三竿时分,商店接菜的车满载而去,此时的“炮倒子”,却不急于把忙了一早晨得来的“战利品”装车,而是把大捆菜分成小捆,然后在江水中浸泡,洗去菜上的泥垢,归堆儿分类码上车,这才一路吆喝着,从道外江边,沿着每天相对固定的路线,最后到达道里透笼街。经过一路的叫卖,板儿车上的菜已经剩下不到一半儿了。在街边儿支好板儿车,“炮倒子”并不急于卖掉剩余的菜,而是用浸了水的草帘子单好,一头钻进孙大爷掌鞋摊的凉棚下,坐在小板凳上,不紧不慢地装上一袋烟,用火柴点燃后再摁一摁,回头冲着我家窗户,操着一口“老忐儿”味儿喊那么一嗓子:“老婶子”!不大一会儿,就见姥姥把一大缸子“凉白开”从窗台递了出来。接过“凉白开”,“炮倒子”从板儿车上的褡裢里掏出一块干粮,就着“凉白开”嚼了起来......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拿着根柳条子,爬上板儿车,学着车老板儿的模样“驾.驾”地吆喝着。有的时候,“炮倒子”跟姥姥.孙大爷唠到兴头上,会“大方”地从车上拿出几根黄瓜.几个柿子或是一把水萝卜什么的,让大家伙尝尝鲜儿,每到这个时候,姥姥总是把我父亲的“糠麸酒”倒上半茶杯,再端上一碟大酱,“炮倒子”会很“得意”地“享受”着“糠麸酒”带给他的乐趣。之后的几天里,他会很“炫耀”地跟街坊邻居说,大军官(我父亲)请他喝酒啦!

临近中午,街面上的行人多了起来,“炮倒子”收拾妥当,又吆喝着卖菜了。同样几分钱一斤的菜,商店里卖的凭票供应不说,带着泥土 ,也不让挑,还得排队。一样的价格,“炮倒子”卖的菜干净.水灵,还可劲儿挑,人们自然愿意买他的菜。只见他麻利地称重.收钱.打捆,一气呵成,不到一个小时,那半车菜就卖完了,将落地的菜叶等杂物通通划拉到板儿车上,跟姥姥和孙大爷招呼一声,然后推着车,嘴里哼哼着家乡特有的“乐亭大鼓”的曲调,沿着来时的路线,回家去了。

对于“炮倒子”来说,每天把板儿车上的蔬菜通通都卖出去,回到家里,一分两分一毛两毛地数着钱兜子里的卖菜款,没有什么比这更知足的事儿了。凭着“老忐儿”的执著倔强,凭借着肯吃辛苦和经商的诚信,他在当时为数不多的菜贩子当中,也是小有名气的。

随着“文化革命”的深入,农村兴起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潮,在城市,像“炮倒子”这样的流动菜贩子,则被定性为“投机倒把”,凡是在大街上诸如卖瓜子.卖农副产品等等,均属于“投机倒把”的范畴。只不过当时没有“城管”这一说,代之的是“民兵指挥部”的执勤民兵,商贩被抓住,轻则“没收”,重则挨一顿“胖揍”......或许是因为“炮倒子”人缘儿好,遇有民兵来抓,总有街坊邻居给“通风报信”,他也因此数次“躲过”专政的“打击”......

终于有一天,“炮倒子”“栽”在了一次民兵和“红后代”的联合“闪电行动”上,任凭他如何苦苦哀求,任凭他高举《毛主席语录》,高喊“斗私批修......要文斗不要武斗”之类的“最高指示”,那帮人还是要推走他的板儿车,对他实行“专政”。无奈之下的“炮倒子”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往车下一倒,抱住车轱辘,翻白眼儿.吐白沫儿.打挺蹬腿全用上了,任凭那帮人如何“重拳出击”,他就是死死地抱着车轱辘不撒手。街头的吵闹声,惊动了在家的姥姥,出门一看这阵势,拿起门边的一把笤帚嘎哒,迈开一双“三寸金莲”就打了过去。再说那帮人,被姥姥的举动着实地吓着了,一个7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姑爷还是革命军人,哪个敢惹?哪个敢碰?胆儿小的吓跑了,剩下几个胆儿“大”的,冒着姥姥笤帚嘎哒的“枪林弹”,扬了“炮倒子”板儿车上的菜,撅了秤杆子,放了车轱辘的气儿,砸折了车把后,结束了他们的“革命行动”。

浩劫之后,姥姥扶起满脸是血的“炮倒子”,然后同街坊邻居一道,把散落一地的蔬菜拢到一起,又打了一盆凉水,叫“炮倒子”洗洗脸。望着那一堆被踩烂了的蔬菜,看着被砸坏了的板儿车,拿着被撅折的秤杆子,“炮倒子”两眼直勾勾地坐在地上,许久许久,他终于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直到40多年以后的现在,让我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瘆得慌”......

“炮倒子”终于“倒”下了,应该说,是他的精神头儿“倒”下了,而且是彻彻底底的,从“灵魂深处”“倒”下了,他终于再也没能够“爬”起来。他可能到死也没弄明白,以求自保的“倒”,怎么就不灵验了呢?

从那时起,我会经常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手里拿着半截秤杆子,高举着《语录》,操着一口河北“老忐儿”口音,高喊着“斗私批修”,从大街上跑过去......偶尔,他会坐在我家门前的台阶上,姥姥看到后,会拿出个白面馒头送过去,他接过去,“狼吞虎咽”地啃着,浑浊的目光里,透着对姥姥的感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1177/

菜贩“炮倒子”的评论 (共 17 条)

  • 心静如水
  • 雪灵
  • 春暖花开
  • 暖心哥
  • 聿铭
  • 樱水寒
  • 晓梦芳菲
  • 晓晓
  • 龙行天下
  • 荷塘月色
  • 昆仑一刀
  • 秋实
  • 晓月清风
  • 胖子
    胖子 推荐阅读并说 你再写的深入点。或许可以成为小说,很心酸,很无奈,很实在,也很愤怒。炮倒子在那个时期倒了,其实中国很多东西都在那个时候倒下了,再也没有了,只剩下了老人们的怀念了,我吗,我们这辈人是无法想象的。
  • 雪心

    雪心欣赏问好。

    赞(0)回复
  • 赵晓晨(八一军旗)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