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阎王闹病

2014-04-02 09:59 作者:hxl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因为主观、教条、形式地搞“调研”,致使办事办出了差错的故事——

阎王爷得了病,派小鬼到城里去请看病先生,临走时,阎王奶奶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小鬼说:“你可注意,请个最好的看病先生来呀。”小鬼作难了:“我头一回到城里去请先生,先生又那样多,家家挂的招牌,都写着‘手到病除’、‘起死回生’,我怎知道哪个先生看病看得最好啊?”阎王奶奶说:“有个办法,一看,就可以知道哪个先生看病最好了。”小鬼说:“什么法?”阎王奶奶说:“无论哪个先生看病,看死一个人,他门口就站着一个死人的鬼魂。你进了城,到了看病先生的门口,只要仔细地数数,哪个门口站的鬼最多,哪个先生一定是最坏的了。哪个门口站的鬼最少,哪个先生也一定是最好的了。”

小鬼来到城里,走到一个先生的门口,按着阎王奶奶的话,一看,黑压压地站了一片鬼魂。又走到一个先生的门口,一看,还是黑压压的站了一片鬼魂。再走到一个先生的门口,一看,吓,那黑压压的鬼魂更多了,无论哪个先生的门口,都站着不少的鬼魂。小鬼心想:“这怎么办?”最后,总算不错,终于跑到了一个先生的门口一看,只有孤零零地一个鬼魂站在那里,小鬼心说:“我到底找到了一位好先生。”

等小鬼把先生请回来,阎王奶奶迎着头儿,悄悄地问:“这个先生门口的鬼魂多少?”小鬼说:“全城里,无论哪个先生门口的鬼魂,都是站了黑压压一大片,唯独这个先生的门口,只有一个鬼魂,所以我把他请来了。”

阎王奶奶把小鬼说的情形转告了阎王爷。阎王爷觉得小鬼请来了全城最好的先生,给他看病,心里十分高兴。等先生给他摸了脉,开了药方子后,趁机和先生攀谈起来。

阎王爷说:“先生的医道,据我了解,实在是全城第一名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先生说:“大王这样恭维,小的可不敢当。”

阎王爷说:“您医道既然这样高明,在民间行医,一定多年了吧?”

在阎王爷的面前,先生哪里敢说谎话,只好据实回答说:“哪里,我是前天才开业的呀。”

阎王爷还认为先生把他的话误解了。又再问一遍:“我是说您给人家看过多少年的病了?”

先生说:“我确实是前天才开业的。”

阎王爷说:“真的?”

先生说:“在大王面前,我哪敢说假话。”

阎王爷大吃一惊:“那您给多少人看过病了?”

先生说:“前天开业,昨天才看了一个。”

阎王爷说:“看得怎样?”

先生说;“真不幸啊。看死了。”

阎王爷大所失望:“怨不得小鬼说您门口只有一个鬼魂。原来是这么一回去事啊。”

“阎王闹病”的笑话,是我孩提时日乘凉听隔壁爷爷讲的。笑话的内容很风趣,很诙谐,也就记得特别牢。

人病了,谁都愿意请个好大夫来看。但一个大夫到底是好是坏,医术高明与否,主要要看这位大夫的医学修养、知识,和长年积累的临床经验。而不是决定于经过这个大夫看过病的病人死了多少。若按之一般常理,越是医道高明的大夫,越是行医多年的老大夫,看过的病人就越多。经他看了,没看好,死去的病人也越多。但病人死亡的原因很多,情况也极为复杂。有的可能患了不治之症,有的起初也许病不重,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把病给耽误了,再无法医治……所以仅看病人死了多少,怎么能绝对判断大夫的医术呢?

当然也有这种情况,病人本来可以治好的,确因大夫的处方不对头,未能对症下药,不幸被治死的。但这只能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如果孤立地抓住了这一点,就笼统地说哪个大夫经手看的病人死的多了,哪个大夫的医道就不高明,这就不科学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的就是这一道理:阎王爷病了,小鬼按着阎王奶奶的指示,跑到城里请来一位门口站的鬼魂最少的大夫。按着阎王奶奶的逻辑,无疑这应该是一位最好的大夫吧?可是恰恰相反,而是把全城最坏的大夫请来了。

主观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往往是这样,看问题不从全面出发,主观片面,好追求形式,只见表面不见实质,看到这一点看不到那一点,抓住一点不放松——阎王奶奶就是犯了这个毛病,只听人家说大夫看病,每看死一个人,他的门口就站着一个鬼魂,就以为凡是门口鬼魂多的大夫都 是不好的。根本不考虑这个大夫的实际医术如何。因而她在吩咐小鬼进城请大夫的时候,不是教给小鬼如何深入访问群众,通过调查了解,请医学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多的好大夫,而是给小鬼出主意叫他到处寻找门口鬼魂站得少的大夫。这样,怎么能不出令人可笑的蠢事呢!

每当记起这个故事里的阎王奶奶和小鬼,总觉得他们的形象很可笑。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象这样那样犯主观、教条、形式地搞调研的人又何尝不是没有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6330/

阎王闹病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