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多彩人生共蝶舞——散文《蝶》赏析

2014-03-28 09:15 作者:丽日一天晴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田也老师去了趟北京顺义的七彩蝶园,便和蝴蝶较起了劲,心灵随蝶翩翩舞,舞出了一段人生佳境,给文苑平添了一篇精美短文,令笔者捧读玩赏,情思跌宕,几叹美文的佳妙。

一叹立意的新颖独特。

散文的立意要求出新:别人未涉及过,很少涉及到或者虽然涉及到了,但在深广程度上又有新领域的开掘;散文的立意也要求独特,即文中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未曾产生的精神产物,他给予读者的最好是一个全新的思想、观点和思绪。

那么,面对鲜花绿草间翩翩飞舞的蝴蝶,什么样的立意才够新颖独特呢?喜它的美丽轻盈、绚丽优雅?赞美它破茧之后获得重生?说它是幻或者爱情的象征?这些无异于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诸多“感悟”已经被人写烂,如果复制这些并非产生于作者本人内心体验的感悟,恐怕不会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和美感,而是厌倦,甚至憎恶,那么自然就谋杀了我们的阅读欲望。

散文《蝶》偏偏立意新得出奇,它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满园芬芳,蝴蝶翩然起舞,一派美丽祥和,令人惬意无比,这恰如人生的温和之态;然,蝴蝶面临“悬崖绝壁”勇于挑战,沉着度险,然后翩然飞起,则如人生的另一形态:面临困难险境,自如应对,超越自我,人生出彩。——“温和”与“多彩”这两种形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状态,而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战胜险境的乐趣和超然的姿态则更令作者欢欣无比,所以他把笔墨重点倾洒在了蝴蝶战胜险境过程的描写上,赞美了蝴蝶挑战的勇气和应战的沉着。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多彩人生的渴求,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哲理性的认识,其思想性、哲理性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其热烈丰富的情感给读者平静的内心带来一次新的冲击和洗礼。

二叹选材的以小见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要表达生命形态的温和与多彩,可以月照流霜,可以惊涛拍岸;可以小桥流水,可以阑听;可以梦寻伊人,可以沙场点兵……田也老师却没有观照人生的大起落,落笔大事物,而是单单钟情于小小的蝴蝶、蝴蝶的走“路”。——这个卑微的昆虫!它竟牵动作者心灵与之共舞,血液为之沸腾,情感因之升华,认知由此飞升,可见本文选材 的“小处着眼”, 入笔精微,以小见大。

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作者要善于感悟出他特有的不同凡响的东西。罗丹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田也老师发现的不再是别人的丽蝶、庄子的梦蝶、梁祝的化蝶,而是拨开这些熟悉的印象,从蝴蝶身上找到陌生点,发现人们从不在意、没有思考过和没有写过的东西,他来写蝴蝶面临困难险境的大胆、谨慎、沉着,自如,这才是他自己独特的体验、心灵的感悟。正如雷达先生所说:“生活的内涵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心灵体会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田也老师的散文,大多从人们熟悉的普通人物、平凡事物或者微小细节中发现其不平凡的意义,表达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传达给读者的感受是新鲜的,愉悦的,振奋的。

作者抓住了蝴蝶勇敢、沉着这一个点,就要找到一个小切口,深入进去,展开描述和联想,加以生发点染,这便要在点上切片,他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个微观场景,令蝴蝶在自己随意翻动的手掌心和手指尖走动,对蝴蝶来说,乃是在“我”预设好的“悬崖绝壁”度险。仔细观察蝴蝶的动向,体验心灵与之共度险情的经过,感受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快乐

接下来要感叹写作手法的虚构了。

我们知道,有了好的立意和材料,之后是细节决定一切,在文字上,能写多细腻,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作者为我们铺开了一个形象的画面,把手掌心当做平坦硬地,手指尖为悬崖绝壁,让蝴蝶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地展示,由此,无论对蝴蝶的举动、情态还是对它心里的猜测以及我的情感波动,都描写得细腻逼真。这个舞台和演员的表演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捉蝴蝶这个经历一直封存在我们童年记忆里,这一次突然被作者激活了。不过作者是把这孩童时代的经历移植到现在、一个成人的手中,而且加以重新整合和深化,这便是在以往真实经历的基础上进行了虚构。蝴蝶度险过程的描写之所以细腻、真切、曲折、丰富,则是得益于大胆的虚构和想象。

我最叹服的是作者对蝴蝶心理的猜测,写得简直是别致。本文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我”的心理活动固然写得自由,但蝴蝶怎么想,“我”怎么知道,怎么去写?可是为了突出蝴蝶的勇气和沉着,很有必要将它的心理展示给大家,就在这个瓶颈上,作者进行了大胆而巧妙的尝试,即猜测它的心理。这个猜测却是那么得合情合理,让读者心有同感。如“原来这是一处悬崖绝壁,还是小心谨慎为妙。”“它走走停停,似乎在抱怨我:干什么呢,怎么地动山摇的,像发生了八级地震!……看那架势,分明是不到山脚不罢休——我倒要看看你这悬崖有多高,有多险!”这些心理活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逼真地展现了蝴蝶不服输的精神状态。

在叙述“我”和蝴蝶双方的较量中,我们会发现,叙述方式在发生着变化。传统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法,刻板单一,而这个片段则是根据主题的需要采用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交替的叙述视角。在虚构和想象的基础上,人称的灵活运用,加大了叙述的自由度,也给我们带来了亲切感、现场感。蝴蝶那敢于挑战的气魄,小心谨慎的姿态、沉着冷静的心态、闲庭信步的悠然和展翅飞舞的翩然,其形态、心境和个性都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而“我”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自如地蕴育其中,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通过虚构,使得形象更鲜明更典型,意义更深化更真实,这是高于生活本身的真实,更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真实。假如没有这部分的虚构,仅仅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那一点点零碎的经历和感受,那么就不会有这么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体悟。《金蔷薇》的作者俄罗斯散文大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纪实与虚构》中指出:“优秀的特写总会有虚构的,任何东西都不如带有经过精选、闪耀着某种虚构色彩和时代热情的巧妙细节的实事描写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因为虚构,作者运笔摇曳多姿,内心舒展自如,他跟随蝴蝶的举动进行着丰富强烈的体验,被这个精灵震撼,感觉它飞进了“我的心里。我的身体也变得薄如蝉翼,轻盈欲飞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充分地展示了散文的艺术魅力。

最后要叹形散神不散。

在顺义蝶园赏蝶、斗蝶、悟蝶,是这篇散文的外在结构,而上面提到的“我”同蝴蝶较量的细节,则是外在结构的核心,这些都是散文的“形”。作家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 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担当思想红线的必然是散文唯一的内容和写作对象——作者的感情体验,它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是散文的“神”。《蝶》以“任心灵与蝴蝶共舞,任温和与多彩同在”这一感情体验统帅全文,把看似散的材料串联起来,使得行文灵动多姿,又主旨鲜明。

表现“温和”,写蝴蝶在园子翩翩飞舞,在我手掌上的平地闲庭信步,无不惬意自如。因为这是人生的常态,大家都熟悉,文章只是点到为止。重点的则是表现人生的变态“多彩”,于是详细地描绘蝴蝶在“我”翻来倒去的手掌和指尖上应战。在“我”和它较量的过程中,“我” 的心理始终紧张地活动着,心灵“与蝴蝶共舞”着。蝴蝶出人意料的举动让我惊叹,让我感动,让我如醉如痴,让我心向往之。 简捷地说,“我”是把蝴蝶当做自己心灵舞蹈的道具,借它的表演来形象生动地表达“我”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性的思考。

不单是全篇以神写形,以神带形,作者还注意到了外在结构上的有机联系。比如恰当地运用过渡语句使得段与段之间紧密关联,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如每个段首的“百闻不如一试”、“我捉到的一只最有特色的蝴蝶”、“这只蝴蝶”、“最后”、“不料,就在这时候”等等,都紧密地承接着上段,同时又开启了下文,使全文成为一个连续的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各自割裂互不关联的散兵散将。

总之,散文《蝶》是以神写形的范本,是读者心灵舞蹈的园地,更是品味人生“温和”与“多彩”的佳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4432/

多彩人生共蝶舞——散文《蝶》赏析的评论 (共 11 条)

  • 黄小星
  • 聿铭
  • 龙行天下
  • 心静如水
  • 吃着葡萄唱着歌
  • 昆仑一刀
  • 荷塘月色
  • 冥雪没尘
  • 晓晓
  • 王鹏
  • 雪灵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