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静致远

2014-03-05 15:53 作者:水墨画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静。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品味着……

岁月轮回,白驹过隙;又一季的秋就这样从眼前流逝,空留下对缤纷的怅然。在初的阴霾薄雾里领悟岁月的沉静和孤独,轻轻地感叹。正如我这个中年的男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个季节里,很向往倚窗远望,宁静的望着蓝天白云,只可惜这样的蓝天白云早已没有了;当思绪如放飞的纸鸢,在曾经的岁月里磕磕绊绊地飞翔,偶尔掠过的身影,惊起细细的一轮涟漪;所有记忆深处的东西,都在嘴角微微的笑意中散开……

喜欢读书,喜欢生活,喜欢清静,喜欢孤独地坐着,即使一直坐下去也很好。或安静地捧上一本书,看那些沧海桑田,巫山云般的生活和情。

偶尔会闭上双眼沉思,认思绪轻舞漫步,也许会“呵呵”地发出一两声莫名的笑声,感觉真好。

喜欢中国的水墨画,水墨般的淡然恬静之美,是繁华过后的本真之美,美从这里发源,又在这里归真;这种淡然之美早已深深镌刻在心灵之壁了。其实生命亦如此,栖息在一处幽静的角落,让灵魂少些惊恐和纷扰,这无疑是一种绝世之美,大美!这种美,美得无形,美得无声,而却有意韵。

喜欢古乐丝竹之韵,在那委婉沉浑间领悟岁月的积淀。喜欢清茶一杯,在那淡淡的幽香清苦里感悟浮华背后的人生。喜欢冷秋里金黄的成熟之美,随风飘落,顺其自然。喜欢冬日花飘飘,凝重洁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这么的平平淡淡,给人以宁静安然。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一个静字让许多的人羡慕,希望能得到哪怕是片刻的安宁和平静;看着每天的人来人往,看着周而复始的作息表格,心头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闹,乱。闹,闹市人海如潮;乱,心乱如蝉鸣;怎么来解决呢?许多人告诉我们:心静自然凉。

如此看来,在于---心,于是我们就踏上了安心,寻静之旅。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曾经的《桃花源记》让我们知道了在尘世之外还有一块未染之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一块与世无争之景,而世间又如何呢?会有如此之景吗?我们越来越渴望有这种“静”的境地。

当闭上眼睛,回味着的时候,才真正的发现,此时此刻的安静,就是一种幸福,是对生活的慢慢品尝,是对未来的默默期待。

守住宁静,让一切浮华焦躁平息于自己的心境里;不因痛苦而郁闷千重,不因快乐而忘乎所以;不因喜欢而执着不堪,不因厌恶而鞭笞有加。守住宁静,让一切归于平淡;不因得失而愤懑填膺,不因毁誉而评头论足。

也许只有这样,心中菩提,才能静静地开花结果。

提到静,很多人会说,我喜欢静,不喜欢喧嚣和热闹。这似乎成为一个人修养和素质高低的标志,仿佛只有喜欢宁静,就会阳白雪。而恰恰相反,在生活中真正喜欢安静的很少,屈指可数。而学会享受宁静的人更少。表面的安静也许永远替代不了内心的活跃,于是,我们总是在极力掩饰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总是把一些记忆深深埋藏在心底,独自品味,独自喜欢。常常以为,只要怀有一颗平常之心,就是寻找到了一份宁静,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其实那只是一种刻意的而我们所要寻找的那种宁静是一种自然的、易性的。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自开”。

想起近代有一位真正享受宁静的人那就是---弘一法师。他曾经说过:“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人当变故之来,只宜守静,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弘一法师是一位真正的大贤、大师!而在历朝历代中,即使在如今沽名钓誉者,不胜枚举。而弘一法师抛弃了丰厚的待遇,对于美丽温柔的女子的苦苦追求也无动于衷,依然遁入空门,舍弃红尘,做了一位大隐之士!有朋友也许会问,这是逃避现实;未必如此,正是如此超脱并不是逃避现实、消极于心而是在宁静中超越自我。

而在如今的社会里,要想做到真正的心中宁静,享受宁静,太难了,真的很难。灯红酒绿,肉池酒林,名利争夺时时的在重重的叩打着每个人的心脏,我们能舍弃吗?远离觥筹交错的热烈,花花世界的迷离;俗话说:“有得必有失”,要去享受自己想要的那份宁静,就必须要舍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的;真性情的人,会懂得奉献;幸福的人,懂得放弃;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

如此,我们选择了宁静。

在这个初冬的日子里,静静地坐着,享受午后暖暖的阳光;当一口清茶慢慢入喉,一丝苦味却留在舌尖;当夕阳西沉,一抹阳光最后停留在一本本书籍上,而留在墙壁上的斑驳阴影却隐藏着岁月的痕迹;而这时我就在一杯清茶,一缕阳光下,静静地享受这宁静的时光,所有现实的混乱都在这清茶、阳光里消散了。所有的未来都只是未来,再也不会有一个人背着行囊去探索那遥远的景致,再也不会在迷人的幻影里追寻醉人的憧憬;而是在平淡里找一份安静,在安静中寻一种祥和。

当一切冲动归于平淡,当一切重负归于悠然;花儿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笑看世间百态;云儿,淡淡的云卷,淡淡的云舒,目睹世间的万象,正所谓: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突然想起了《江雪》: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也许这是世间对宁静心境的最高最美的描述吧。淡淡的远山,平静的水面,一叶小舟,一身蓑衣,却独钓寒江雪;而此时渔翁的心也如一片冰雪之地!如此意境,如此心境,今谁又能为之?

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了宁静。即使在喧闹的都市,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心灵上的宁静。宁静是一种心态,宁静是一种性情,宁静是一种气质,宁静也是一种处世的风格;陶渊明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俨然告诉我们取静的道理,陶渊明找到了;魏晋风骨竹林七贤找到了,隐身修性,借酒高歌,王侯粪土,那是份出世的宁静。宁静是一种情调,宁静是一种修养;一部《瓦尔登湖》让我们知道了梭罗,他远离尘世,孤独一人和瓦尔登湖相依为伴,每日在寂静的山林里享受宁静,心境如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透明;正是如此梭罗写下了充满宁静,恬淡,智慧的名作---《瓦尔登湖》。不论是弘一法师,陶渊明还是梭罗,他们在心灵上都有一份宁静,一份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各种牵绊,从而“致远”!

不知谁曾说过: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让我们来保护这片净土吧;当宁静成为一种习惯,自己就能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即使当生活多么繁重和坎坷,自己都能在喧闹中找到那份不可多得的宁静,给疲惫的心找个栖息的地方,给狂躁的心灵找个抚慰的理由,做回真的自己。

其实,静,就源于我们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静下心来,我们就可以听见雪落的声音了。

作者:水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6602/

宁静致远的评论 (共 2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