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国穷论》

2014-02-26 19:00 作者:向宁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关于《国穷论》

很多人只知道现代经济学的鼻祖,十八世纪英国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他的名著《国富论》,但很少知道有一本名著是用来论述世界各国贫富差别的,我姑且叫它《国穷论》。前者是研究国家如何致富,后者是研究国家如何变穷的。《国穷论》的作者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戴维-S-兰德斯。兰德斯在书中认为:一个国家能否从衰落中崛起,或者是富是穷,完全取决于它的历史、地理、科技、哲学、宗教和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些发展因素,做到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一个国家走上世界领先舞台是很有可能的。

从地理上看,处在热带地区的国家如非洲为什么相对落后?,因为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如天气炎热容易使人疲劳,自然灾害严重,旱涝不保,森林退化,疾病对人畜生命危害太大。而处在温带地区的国家如欧洲则相反,那里气候适宜,森林茂盛,疾病不会流行,而且土地肥沃很适合农作物生长。但是兰德斯通过500年的历史资料证明:地理的缺陷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填补。如在中国,为什么农业能够稳定发展几千年。关键因素在于中国的老百姓在农业生产中发明了各种可行的实用技术,如耕作技术,施肥技术、水利灌溉技术、育种技术和移栽技术等。耕作和施肥技术可以防止土壤退化,水利灌溉可以防止干旱,育种和移栽技术则可以提高产量。关于这种观点最确凿的证据就是中国历朝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如唐朝玄宗开元14年(726年),农民人均拥有土地数为34.78亩,明朝神宗万历30年(1602年)农民人均拥有土地数为20.64亩,清朝康熙19年(1680年)农民人均拥有土地数为30.58亩,而清朝雍正2年(1724年)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数则为34.11亩。在古代,先进的农业技术加上数量大的土地,如果再加上政府能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农民的税赋,那么农民就一定能致富,国家的盛世也一定会到来。然而在现代则不同,虽然有先进的农业技术,但由于农民人均土地占有少(只有1亩左右),所以即使政府有减免税赋的政策,农民还是贫穷。农民要想富裕怎么办?只有抛弃农业和土地,离乡背井外出打工。所以,从这点看之,农业发展到今天,很可能要断续。

有些学者认为:欧洲在近五百年来,所以能登上世界发展的领先舞台,关键在于欧洲人能够用“善”德战胜“恶”行。科技和文化的长足发展使欧洲人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有的学者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欧洲发展快那是“恶”行得到施展的结果。在近代社会以来,欧洲人为了开拓殖民地,在世界各地不停地烧杀抢掠,完全过的是丧失人性的生活。作者认为:欧洲人在近代史上发展快,完全是“善”“恶”共同作用的结果。“善”使欧洲人获得了更高的文明科技,“恶”则为他们称霸世界提供了武器。善恶共生无“恶”则无“善”,无“善”亦无“恶”,“善”大“恶”亦大,“恶”深“善”亦“深”。关于这一点,可用欧洲人自身的历史来证明,当欧洲社会处在中世纪以前的蒙昧时代,欧洲人只相信基督宗教能引领他们上天堂,可就在这时,来自海上的强盗到处烧杀成性,最终把欧洲人上天的美打破。然而,欧洲人经过长期的战争和思考,逐渐认识到文艺复兴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开始走上了复兴国家的强盛之路。当欧州各国进入近代并强大以后,他们就很快成了世界最大的霸主。作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在几百年前落伍了,关键在于没有进行文艺复兴运动。几乎在同一时间的明朝,欧洲人进行了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艺运动,而中国人却没有复兴秋战国的先进文化。相反,中国走的是闭关锁国和崇尚迷信的道路。看来中国要发展还得走文艺复兴这步棋。

作者认为:从西方发展的历史可知,中国要强盛除了要继承古代的先进文化外,更主要还得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取得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也只有创新,才能壮大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实力。在对待历史遗产上,对旧文化、旧政治、旧道德和旧科学一定要采取去粗取精,吸取其精华的策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谈国家强盛只会是空谈。

2012.10.23(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两则典故中的经济学

无论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还是典故,有许多是写给经济学的,因为它里面包含深刻的经济学道理,而且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开发运用它里面的经济学。下面以两则典故加以说明之:

第一则是“土龙刍狗”。这则典故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杜微传》,这则典故说,刘备西入川蜀,听说杜微很有才干,于是诸葛亮亲自去求他出山做官。诸葛劝他说:眼下曹丕弑杀汉帝自立为王,这种不义之举,只会使他和吃土的龙和吃草的狗一样没有力量。为顺应社会潮流,诸葛劝杜微不能归隐山林,一定要出来辅佐刘备打天下。这则典故中所讲的“土龙”指吃土为生的动物,它们如蚯蚓、泥鳅和黄鳝等。它们有的以土为食粮,有的以土中的细箘、微生物、苔藓和植物为食粮。所谓“刍狗”指专门吃草的动物,如家禽中的鸡鸭、牛羊等。

在农村,广大农民繁殖生养各种经济动物,大都采用这两种放养方式,如吃土的动物大都放养在农田中,而吃草的动物有的则把草拔回家中饲养(如猪),有的干脆把动物放养在野外的大自然中(如牛)。但无论采用何种饲养方式,动物所依靠的粮食都是大自然生产的,而不是经过人类劳动所获取。这说明,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生产了部分农产品。可见,自然界是会搞生产的,而不是一个一毛不拔的恶人。

第二则是“以邻为壑”,这个典故的本意是:把洪水引向邻国,现在用来指嫁祸于人,或用来比喻极端自私。这则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孟轲的《孟子-告子下》。说战国时有一个叫白圭的人,他在做魏国的相国时,自称自己会治水。他治水的方法是:修筑加高堤坝,填补漏洞,以防止邻国洪水侵入魏国。可是孟子批评他的治水方法是“以邻为壑”。由这则典故可以联想到,在当今生意场上,作为商人,他更应当有经商道德,做生意不能只有自私自利之心。在自利的同时,一定要想到他人的利益,不能只顾自己赚钱,而不顾他人死活。不能搞无序竞争,不能搞坑人害人之事。举例说,有一个缺德的菜农,看到市场需求过饱和了,蔬菜价格大跌。他不是把蔬菜低价卖给菜贩子,而是让大量的过剩蔬菜烂在田里。这样做不但市民无菜吃,还使菜贩子都要亏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4513/

关于《国穷论》的评论 (共 11 条)

  • 荷塘月色
  • 剑客
  • 晓晓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王鹏
  • 龙飘飘
  • 雨袂独舞
  • 昆仑一刀
  • 岁月如歌
  • 聿铭
    聿铭 审核通过并说 文章主题标新立异,反其道而行之,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