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听《广陵散》所想

2014-02-19 11:16 作者:岩岩孤松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星期天休息,无所事事,重听一次《广陵散》。乐曲中的愤怒、不屈、慷慨、悲壮使我首先想到的人不是作品里的主人公聂政,而是与《广陵散》关系更加密切的魏晋名士——嵇康。

关于《广陵散》的来历,《嵇中散孤馆遇神》记载,嵇康曾于某年游天台,观东海日出,闻琴声,便寻声觅去,见一清丽女子正优雅抚琴。这女子便是嵇康遇见的知音,一位女巫。虽然人鬼殊途,却一见如故,女巫告诉嵇康,刚才她弹奏的音律名叫《孤馆遇神》,因见其琴之甚,另有广陵子所作《广陵散》相赠,还嘱咐此曲乃天籁之音,不可传与他人。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极度自由之人,根本不理会种种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主张摆脱约束、回归自然。有两件事足可证明其心志:最好的朋友山涛推荐他去官场做官,他便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书中他说自己与山涛并无深仇大恨,因此劝山涛不要去害他(他认为去朝廷做官就是害了他),写完后与其断交;与朋友向秀竟潇洒地到洛阳城外开了个铁匠铺,每天熊熊炉火旁打铁声铿锵,朝中派钟会去看望,他却目不斜视,专心抡锤打铁。钟会无趣而归时,他还故意嘲弄:“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然而,嵇康那逍遥、不羁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嵇康最后一次弹奏了自己酷爱的《广陵散》,史书这样记载当时的情景:

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

弹毕,慷慨赴死,三十九岁巨星陨落,《广陵散》也从此失传。直到明代,才重新整理成现在我听到的《广陵散》,现曲与嵇康刑场所演奏的到底有多大差异?无人知晓。其实在我心里,真正的《广陵散》到嵇康手上就结束了,并且淼不可寻。现在偶尔听听,也只是找一点虚幻的感觉罢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便是魏晋风骨的慷慨悲凉、刚健明朗吗?余秋先生谈到魏晋名士时总结说,“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力求圆通而处处分裂,以昂贵的生命代价,第一次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是啊,我在为嵇康的自由和逍遥拍案叫绝时,也为他的不识时务惨遭杀戮的结局而深感惋惜。如果他的清高孤傲不超过许可限度,如果他的刚正能容纳些许柔软,如果他的孤傲不导致处处树敌,如果他的蔑视朝廷不发展到公开对立,如果......他完全可以潜心办学,培育社会栋梁;可以著书立说,留下更多名篇佳作;可以“大隐于朝,混迹官场”,“出淤泥而不染”地执政一方,造福于民;甚至可以实现最大的人生志向,治理乱世,功载史册。但这些都只能是“如果”,所有的“可以”都将随着他的躯体一起烟消云散。只是,他的殒落与消亡值得吗?

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司马迁仅仅为李陵辩护几句,便遭飞来横祸,惨遭宫刑。宫刑是个奇耻大辱。司马迁自己说:“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他多次想一死了之,但他也深深地懂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痛思之后,他把个人的耻辱、苦难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竹简,终于写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文史巨著——《史记》。更让人惊奇的是,司马迁在书中必须写汉武帝的功过是非,面对一个加害自己的君王,怎样评价才能尽量客观而不失偏颇?《史记》最终得以存世便可证明司马迁有着过人的智慧。

嵇康与司马迁,两人相同之处是:学识渊博、文采斐然。嵇康崇尚自由、不愿为官本也算不上是人性中的致命弱点,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比如那个到洛阳看他的钟会,嵇康曾让他极度难堪,后来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决意要杀嵇康的就有这个钟会,当然,钟会是个小人。然而聪明人都明白: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啊!堂堂嵇康又何必与一小人过不去呢?相比之下,我倒觉得司马迁的“屈辱苟活”要刚强百倍,要智慧百倍。所以,能伸能屈才是真正大丈夫所为,能应对大苦难才算得上真正的坚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2071/

听《广陵散》所想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