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2014-02-13 10:27 作者:秋实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些年,经常去基层调研,调研中又时不时的会听到那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起初倒还觉得很有道理,对那些会“哭”的“孩子”也是钦佩有加;听得久了,慢慢也就感觉俗了,再也勾不起半点兴趣。可树欲静而风不止,每每看到那些“孩子”津津乐道那过五关斩六将般的“哭奶”经历,又常常被他们的那种“天真直率”的喜悦感动着;感动着他们的执着和成功后的满足,感动着他们不仅吃到了“奶”,而且掌握了“吃奶”的本领。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原有它的本来意思,但遗憾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意”已越来越不合时宜,并不断渐行渐失着。毋庸置疑,这多年来,我国始终奉行“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计划生育国策,不出意外的话,每家每户大多只能生一个孩子。这独生儿女应该是很幸运的了,呱呱坠地之时,就有了国家颁发的光荣证,从此也就再没有第二个、更没有第三个小伙伴儿会和你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争抢那仅有的两个“奶嘴”了。事实上,即便没有了竞争,种种缘由,时下里又有多少新生儿能喝上一口自己亲妈乐得给予的放心奶呢?因此,如诸多的成语典故一样,出处和本意已经不重要了。倒是这借壳繁衍的引申义,多少年来,颇受欢迎,被那么多的人们所接受,运用起来煞是得心应手,成为屡试不爽的敲门砖和潜规则。

到底怎样看这“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呢。本人姑且结合多年耳闻目睹之“会哭”范例,以及对各类各色“妈”的理解和认识,顺蔓摸瓜,形相对照,试着作一点肤浅的分析。

首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孩子”绝不是个体,而是由诸多个体构成的群体;其次,“妈”们那“囊”中之“奶”必定是“羞涩”、“紧缺”、“拮据”、“捉襟见肘”、“供不应求”,时时让等“奶”吃的孩子们处在缺“奶”于危机之中、盼“奶”于渴望之中、吃“奶”于争抢之中的窘迫境地;再次,“会哭的孩子”一定是“妈”们不讲求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不能公开、公平、公正的给“孩子”们喂“奶”和缺少科学“喂奶”观、不按规律和规矩“喂奶”的衍生品。

说到那“哭”,应是能否吃到“奶”的必备条件,你若摊上那不着吊的“妈”,你再不会去“哭”,即便是她有了“奶”,甚至一时“奶”足,也是不会主动给你的。而“会哭”,才是“吃奶”的关键、核心和焦点。谁都“哭”过,谁都能“哭”,可要会“哭”、“哭”好、“哭”出水平、“哭”出效果、“哭”出艺术、“哭”来效益,则不是一件容易事了。不妨梳理如下,以飨后“哭”者。

一是“哭”得有时有晌。就是说要有理由的“哭”,有依据的“哭”,才会“哭”出道理、“哭”来理解、“哭”来同情;一定是要真正“饿”了的时候,也一定让“妈”能够相信你是真的饿了。比如说到饭口时,至少是接近饭口时,这时的理由应该是充分的;如果刚刚吃完“奶”,你就开“哭”,即便是“哭”得电闪雷鸣,“哭”得没完没了,“哭”得背过气去,“妈”也没准会以为你是哪里不舒服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是“哭”到正地方。“哭”也是要找“契口”的,如:当“妈”体面地带着你出现在“公众”或是有头有脸的“权贵”面前,当“妈”在接受上级检查是否给你吃饱时,当“妈”面对那么多肩扛摄像机的记者接受心育儿事迹和政绩采访时,你再开始哭,就必定会在引起各方面关注的同时也一定会引起“妈”的关注;那时的“妈”会为了自己的权威和体面,主动热情、毫不吝啬、坚决果断地敞开宽大的“胸怀”,演绎一首《爱的奉献》;日后你发育好了,或许还会是“妈”的一个形象工程。

三是“哭”出气势。响亮声中带着急促,首先动静要大,震耳欲聋最好,但要有章有节、有板有眼,让“妈”感觉到这“哭”的重要性,引起“妈”的高度重视,“奶”看来是一定要给的了;二是频率要快,一声接着一声,让“妈”感觉到这“哭”的紧迫性,如出征战鼓,催人奋进,跟着你一块儿急,这喂“奶”的事则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会导致严重后果的。

四是“哭”得好听。同样是“哭”,鬼哭狼嚎是哭,如诉如泣也是哭,效果和感受却是截然不同。因此,“哭”一定要讲求艺术,“哭”得委婉曼妙,余音绕梁;要注入文学色彩,要“哭”出“故事”,引“妈”入胜,最后跟着感觉走;还要向“妈”承诺,有周密的规划,让“妈”知道你吃了“奶”之后,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甚至要有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更要让“妈”放心,你这“奶”不会白吃,也没有白“吃”,投入和产出比是经过反复论证的。

五是“哭”得主动。“孩子”要时刻清楚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坐享其成,想有朝一日“妈”身“奶”满自溢,生生流淌到你的口中;要知道,“妈”到什么时候都是“妈”,即便是有闪失的时候也不会和你轮流坐庄的。二是和“妈”更要讲感情,一位老领导有句名言,大意是:“我们与××交往,不要只是文来文往,而是要人来人往、主动登门,要和××建立深厚的感情”。这么说来,即便是“哭”,也要主动登门“哭”,当着“妈”的面“哭”,这样“哭”得实在,“哭”得亲切,“哭”得有印象。

六要“哭”得有信心。俗话说“有为才有位”,你若平素除了喝“奶”,胸无点墨,亦无大志,再没半点本事,在“妈”心中是不会有位置的。就“妈”而言,也不是没给你“奶”吃,往往给了你也没见什么效果。其实“妈”有时也是有计划的,年初就根据每个孩子的需求和成长情况,确定了喂“奶”的时间和数量;当然也会留出一点机动“奶”,待“八月十五放光明”或是“××现场办公”,应个急什么的。因此你平时一定要有所作为,有很多“妈”也是负责任的,是很讲究投入产出的,必要时还可能会对你这一年吃的“奶”进行绩效评估呢。

七是“哭”得有情有义。也就是说,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哭”。有一点是切切不可忘记的,一旦“吃”了“妈”的“奶”,尤其是“吃”了“妈”身上本应哺育别的“孩子”的那份“奶”,那就是“妈”器重你,“妈”和你有感情,格外的有恩于你;而且恩重如山,恩比天高,恩比海深!你就一定要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光有那心还不够,一定要心行相通,有道是“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心的引领下付诸行动,时常去孝敬那属实也不容易的“妈”。和“妈”之间的感情也是要零存整取的,不要错以为你是她的孩子,“妈”不讲究;殊不知,孩子不懂得报恩无异于丧失了良心,亲“妈”也不会喜欢的。

说到此,我心中已经开始感觉越来越沉重了。客观的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见怪不怪的怪现象。毕竟“妈”身上那“奶”也是有数的,更应该是有计划的;你“吃”得多了,自然就有“吃”得少的;给你多了,也自然就有少给的。这种“哭奶”现象无疑折射出我们的社会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存在和隐匿着的种种弊端,反映了某些领域管理上的随意性或无序化,反映了我们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权利还没有完全置于阳光下运行。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央八项规定下发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一些领域和一些环节已经初见成效。但对于多年形成的顽疾,要彻底扭转和改变,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法制的健全,无论是“吃奶”的,还是“喂奶”的,都会在阳光下按章有序的健康进行。那时候,“奶”也会比现在充裕得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终将会成为《历史上的昨天》。

(秋实于2013年9月27日写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0406/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