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励忠:艺术再现领袖“最高批示”

2012-03-06 22:03 作者:弘虫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陈励忠有个愿望:用国画艺术再现毛主席批示“枫桥经验”的那一个历史细节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这样的政治题材,很难入画,更何况用国画的形式表现,难度可想而知,一般的画家不敢也不愿去涉及这样的题材。但是,陈励忠却独辟蹊径,将艺术的眼光聚焦在了“批示”两个字上。

起初,陈励忠在取名上动足了脑筋,是用“最高批示”?还是用“最高指示”?1963年,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用“最高指示”显然不妥,但“最高批示”又偏向于过重的个人崇拜和权威。最后,忽然想到通俗明了的《枫桥经验好》。然而,为了艺术地再现领袖的最高批示,陈励忠又跑书店,又问行家,既全面掌握“枫桥经验”批示的来龙去脉,又多方求证毛主席的形象定位。翻来覆去打底稿,一遍一遍试小样,终于有了较为贴切的画面。

《枫桥经验好》的画面中,色彩的把握比较精到。毛主席置于画面的中心,用以突出主题;批示为黄纸黑字,且在画面左侧放大,以突出批示内容;窗帘的红色,寓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背景;主席旁边站着穿军装的军人,是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因为毛主席的批示,是批在谢富治准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题为《依靠广大群众,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反动势力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为新人》的发言稿上的。但陈励忠在创作中又不拘泥和束缚于这一点,他运用了适度的变形与夸张,将批示的细节给予放大和凸现,如批示的位置、批示的用纸用笔等均是画家的“表现”而非“再现”,但这是为了主题更好地表达。这幅画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主席的脸色,主席的脸色并非高兴,而是凝重,这凝重源于毛泽东于1962年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时势不容乐观,而“枫桥经验”的精髓,说到底,就是发动群众,加强专政。但毕竟也还只是一个例子,在全国的推广和效果,结果尚未可知。

陈励忠在创作中,将毛泽东的硬笔转换成毛笔,批示内容为:“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到县一级党委及公安局,中央在文件前面写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毛泽东十一月二十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890/

陈励忠:艺术再现领袖“最高批示”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