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山包之_转山包印象

2014-01-02 08:23 作者:云鹏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因为驻村开展工作,使我能有机会静下心来,切实梳理对这个高寒冷凉山村的认识,并且在对每个自然村的走访中逐渐揭去神秘面纱,对它的印象进一步清晰起来。

我对转山包村体会最深的一次是在末,这时坝区的梨花已经开妍,江边河谷随处可以看到比火柴头大得多的绿樱桃,早就过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节令,而在转山包不仅朔风肆虐,甚至还下了一场小,冻得我蜷缩在床上狂抖了小半个晚上。天刚蒙蒙亮,我便抓起相机出了门,一路拍将出去,在严寒中感受自然的大美,接受那种销魂般的情操陶冶,这是我太多收获中最深刻的记忆。虽说料峭春寒,但村民们早已开始春播,由于大面土地都租给了亚麻公司,划拨出来自留“刨青”的地片里仍见农影绰约。这里的大春作物只有洋芋,不但高产而且吃味纯正,糯糯的质感中带有清淡的香甜,是坝区人追捧的上好佳品。纵然是在风雪天,村民们耕种的进程丝毫未受影响,他们劳作的景象也是我用镜头捕捉的对象,因此我在雪地间行走并不孤单,即便是在风啸雪骤的时候也能瞥见高坡低谷间的晃动的农影。

雪并不厚,仅有两三寸深的样子,但对高原山岭的遮盖却相当严实。小村背后有手机塔的山包在晨雪洁白的包裹中更显突兀,尖尖高塔大有刺破云天的气势。除了刺骨寒风削面的凄苦,剩下的便是物我两忘的痴迷。我几乎不择路径,沿着山岭边缘的平缓地带在荒野里行走,在一片长满矮松林的陡坡边跨过沟谷,不久便走到了亚麻公司平整出来的松软土地里,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厚厚的地毯中,酥得甚至都不想抬足,就这样在迟缓的行走中忙乱了几个小时。虽说远方仍旧云遮雾罩,透过云雾间隙偶然也能瞧见远方山岭,在雪的圣洁中有着原驰蜡象的壮美。那些空阔地片中清晰展示的机械犁痕,更像雕刻在大地上的版画,有力地衬托着山脊的线条,将农地细分成若干简单拼贴的元素,让高原像极了一幅铺开的简笔画。在一个山岭与沟壑交错的地方,我遇见一位牵马驮运农肥的老翁,虽未寒喧却相顾一笑,仿佛彼此谙熟已久。我就站在相遇的地方拍着他远去的身影,驮肥的母马还领着一匹顽皮小驹,走走停停相去很远才从我视野里消失,而我手中的每一次定格都倾注着感情,直到我手脚早已被冻得麻木。上了大路我相遇最多的还是雪地里行走的学子们,在这个地旷人稀的行政村,孩子们到校上课得走很远的山路,有些路段我甚至都不敢去尝试,以我90公斤的体重要去走个来回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是孩子们似乎走得很轻松,这让我平添几分羡慕嫉妒恨,当然恨的是我自己如今的臃肿,可是时光不再倒流,真希望孩子们把握机会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春雪很快消融,再也听不到双脚踩在地面那磁磁的声音,而转山包村的另一个保护色又粉墨登场了,那就是雾,浓得让人无法辨认方位的大雾。在我的印象里,转山包村有雾天气差不多占了十之二三,晴天时蓝天白云夸张的色彩饱和到了极致,让人成天都能保持上好心情,但只要转晦立马就起大雾,有时甚至一连雾上好几天,让人走出门槛便入混沌之中。有一次我从转山包村去了与之相邻的大山包,出发时浓雾紧骤周遭一派茫然,顺着大道走过马路村,一下便钻出了雾魔的圈围,整个大山包上晴空万里,灿烂阳光唯独在我身后打了折扣。几个小时后在返程中同样从临界钻进浓雾,然后顶着寒风在迷茫之中凭印象前行,同一片高寒山岭恍若两个世界,让我对转山包这个“转”字产生了深刻认识。有几天连日大雾,我住在村公所里闲不住了,就想到海拔低一些的几个自然村去走走。按照耿支书指点的路径,我顺着唯一的大路在雾中行走,走着走着大路变小路,小路变没路了,在四望无助的迷雾中不知所措。好在隐约看见不远处的电线杆,这算是找到了救命稻草,我就循着电线杆的走向往前行,心想在拍照中最割据画面的电线杆此刻却显得如此重要,既是方向标又是里程碑,这好比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有用没用要看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关键时有些人可能发挥出更大的专长。思想间忽闻地片中似有人声,走近才发现原来是浓雾中耕作的农民,我赶紧上前问路,老农十分热情地详细讲述了雾境中可能参照的景致,大多在我后来的行走中印证了,只有分路的岔道一直没有找着,那是因为根本分辨不出路径,更不用说区分什么正道岔道之类了。结果还是走错了路,原本想去最边远的栗柴林自然村,却在艰难的翻山越岭中误打误撞来到了石板沟。刚到半山的时候,就有从云间飘降尘世的感觉,在陡峻山道上离开了雾霾吸附峰岭的那道明显界限,放眼望去低洼的谷地一览无余,虽然是阴天却很明亮。山脚下的小村相当零乱,靠近山边的几棵大树下有两三户人家,屋脊上冒出阵阵炊烟,隔了很远的开阔地和松树林,又才陆续出现村舍和人家,一如我走过别的村庄,有许多残壁断垣诡异地夹杂在农户间。转过一个小山头,我遇见两个四五岁的村童仿佛是被我的到来怔住了似地,站在房后张嘴看着我,跟他们说话也听不出答了些什么,随后病怏怏地出现一位老人,也不问问我是何方神圣来此干嘛,便一定要请我去他家小坐,还为我撵狗护路,引领我走进了一间被火烟熏得发黑的残破屋子。坐定后老人跟我攀谈,说了些关于他自己的病情和生活状况的话题,言语中颇显对村情的关心和对贫困命运的无奈,霎时间勾起了我对贫困山村巨大的同情心。再三惜别后,老人用拐杖指划着去栗柴林的路,告诉我怎样分路怎样合路等等,可是到了林间我却迷路了,基本上是从荆棘林中钻下一道山沟,衣服上的纤维被撕扯得破破烂烂,这才走到一条较窄的公路上。我曾听耿支书说起过,栗柴林有一条从坪地营修过来的便道公路,自从有了这条路,最边远的自然村成了唯一不需要依赖转山包村道解决交通问题的地方,由此去往新街乡集镇相对便利得多。在栗柴林找了些村民访谈后,我就要到茫茫大山中找寻一个名为“一尺麻”的小村,这个很有诗意的自然村深锁在山沟里,以至我走过许多山头都觅不见它的踪影。我按自己的理解顺着山上的牧道一路找去,绕过山弯还是山弯,甚至又绕到石板沟对面的山头上,除了见到山岭间缺少人影的牧群外,我觉得自己都快绕晕头了,才在一条深沟出口的山脊上看见一堵残墙,使我有理由坚信进得沟去必定有人家。熟料进沟以后谷地渐宽,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深藏沟谷中,如果不是特意寻找,很容易让人忽略过去。村中有动静,是在山地点播的村民们回家小憩,一位中年汉子见我走进谷来,朴实地邀请我去他家歇歇脚。在他的引领下,我来到他的家中,换活帮忙的同村七八个劳动力都已来到家中坐下,使得原本采光就不甚好的屋子里黑魆魆的。大家围住火炉吃一锅洋芋,桌上还摆了几样酱菜和自酿的白酒,每个人都低头自顾自地狼吞虎咽般吃着。我谢过了主人家的盛情,仅要了些开水倒在自己随身的茶杯中,一边喝着一边与大家攀谈,说到收入与生活状况等问题时,一位30来岁的伙子似乎火气上来了,说了一连串“刚声”很足的话,大家都一个劲地劝他,我也在一旁劝他息息怒,中年汉子悄声告诉我这是他弟弟,因为夫妻离异日子过得挺艰难,所以难免说话不甚好听,让我别介意。我觉得这是山区人的耿直,有什么表情都容易挂在脸上,这种个性和我挺相似,所以遇到这样的状况也很容易理解。相继到一些农家作了简单村访,出村以后走一段爬坡山路,我又再次回到四下迷蒙的雾境中,重新体验数电线杆的游戏。在混沌之中回想沿途的所见所闻,印象是何等的深刻,我把这种过电影式的思维方式当作一种享受,哪怕没路的时候走进陷脚的农地,也觉得并不是那么艰辛和遥远,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充实中度过。

相比之下,冰雪和雾霭都是高寒冷凉山区极具代表性的景致,是自然大美的构成元素,纵然给当地人的生存带来诸多影响,但只要程度稍有减缓,这些元素却能构成天堂般的画意。而在转山包,最让人难以承受的却是连绵阴。多年前我曾数次到过转山包,差不多都是阴雨天,这里的土层很薄,土质较松且颗粒也很细,雨水稍多地上就变成黑黑的糨糊状,湿滑的村道、湿滑的墙头、湿滑的风景,行走起来极其不便,更不用说下地劳作。转山包的雨期比周边任何地方都长,进入雨季天天都浸泡在绵绵雨丝中,空气湿度很大,随处可见的渗水地上长满水草,肆意漫过公路和山道,所有的村舍都在苔藓装缀下变成绿色,寒意逼得人退守屋内都不想出门,日复一日地蹲守火塘边打发无聊时光。有一次我随大队人马上转山包公干,一位同事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穿着汗衫短裤就出行了,到了转山包突遇天气变化,阴雨绵绵没个停歇,冷得他嘴皮都变成青紫,大家只得为将就他而中止当天的工作,留下一段难堪的笑谈。不过阴雨之后山花滋生很快,到了秋季麦收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无名草花,天高云淡花海无际,使得开阔的牧野甚是美丽,连绵阴雨带来的沉闷也会被烂漫山花火热的情结所冲淡。

转山包传统的农作物除了洋芋主产而外,还有荞子和燕麦,这是两种比较具备高原人性格的粮食,荞子无论甜荞苦荞碾细后做成粑粑,既方便携带保质时间又长,过去一直是山里人出门必带的口粮。如今人们不再为缺粮而犯愁了,荞面疙瘩饭则“变脸”成了膳食新庞,其它的荞制品也因降脂抗癌等属性身价倍增,由穷人的盘缠变成了富人的奢侈品。燕麦煸炒后磨成炒面,香气十分浓烈,用糖水调和后捏成团来吃比较清香可口,是山里人独享的美味。过去高寒山区的人到坝子里走亲串戚,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捎上一包燕麦炒面,通常可以换回大包小包的旧衣物,足够孩子们穿上几个。现在的人们有了丰富的饮品和闲食,却也并不冷落燕麦炒面,许多人家在醮菜的醮水中加上一小勺,既增了香又挂得住味,吃得够精也吃出了品位。虽然荞子和燕麦的身价如今提升了许多,但实在和醇厚的品质没有丝毫改变,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山区人,特别是转山包人身上固有的符号。也许正因为如此,荞麦劳作与收获的图景一直是我追求的境界,每年相应的农时,我都会与金兰兄弟杨睿来到这里采风,在我们各自的图库里,轻松就能找到太多高寒山区农事活动的会心之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来到转山包驻村当指导员是我主动提出的申请,可是到了转山包,我又觉得仅以自己的能力过于苍白。面对那些语言简单朴实、经常爱蹲在墙根下晒太阳的村民们,我常常会自责是那样的爱莫能助。不过,我有幸赶上了转山包村最大的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边远且贫穷落后的山岭之上,我见证了亚麻加工厂的诞生,并且打算随着万亩麻田的生长,通过镜头将这里的绝美推介出去,力争让更多的人们来关注这里的生态观光农业,从而在聚集人气的努力中催生更多的附属产业,从而改变当地民众长期以来贫困落后的命运。我想,这或许就是我所能做的,我当为之奉献更多的付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0468/

转山包之_转山包印象的评论 (共 9 条)

  • 行歌闲送流年
  • 晓晓
  • 纤纤柳絮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大千
  • 青春边缘ing
  • 静清和
  • 海虹
    海虹 审核通过并说 喜欢,欢迎来我的空间踩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