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浙江之行

2013-12-31 16:23 作者:永无止境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浙江之行

永无止境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荣幸随诏安丹诏画社的艺术家们出行浙江。今天能与艺术家们同行,除了崇拜、敬仰之外就是激动不已。我们一行十一个人,七位是画家、书法家,一位作家,一位医生,一位80后和我。画家们最高年龄71岁,有几位60多。我佩服他们老当益壮,他们不但追求艺术生命,还注重养生。旅途是辛苦的,但他们的体力完全不会输给年轻人。钟良辰先生我比较熟,他性格豪爽,谈笑风生,很会关照人。吴惠聪先生也比较熟悉。有几位是第一次见面的,黄镇辉老先生为了驱除我的陌生感风趣的问我:“我,你可能不认识吧?”“不会呀,您不就是有名画家黄老先生吗!”他的平易近人的确起了作用,我很快就与大家熟悉了。我们的第一站是杭州。岳王庙唤起崇敬民族魂的情感,艺术家们更关注的是壁画如何体现英雄魂。而我却被秦桧夫妻在岳飞墓前的跪相所吸引:冰冷的锁链将夫妻俩的手臂反绑,低头跪向岳飞墓谢罪,尽管他们一脸忏悔,但也抹不掉游客对他们的痛恨。西湖、苏堤对游客的吸引不可估量,雷峰塔上的法海应该也学会与时俱进吧,要不然怎么受得了西湖上恋人的甜蜜呢?遗憾的是湖心亭不在旅程中,没办法实景感受“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境界。

我们的第二站是绍兴。大文豪鲁迅他肯定没想到自己会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家乡带来如此经济效益:鲁迅故居每天的游客量无法计算,以鲁镇、咸亨、茴香豆等为契机造品牌的店铺比比皆是,这应该归功于绍兴人对鲁迅的“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透彻领悟,因为游客们总想在旅游中寻找鲁迅作品中的影子。除了参观鲁迅故居外我们还参观了绍兴博物馆。步入博物馆展厅,迎面即是三面大的仿古铜镜,它既是古越文化光彩眩目的象征,更是昭示后人以史为鉴的写实。首先吸引我的是栩栩如生的“卧薪尝胆”情景模型,它让游览者一下子仿佛进入古越国。展览柜中三百余件珍贵文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原祖先的聪慧!最吸引我的是箭镞,最小的竟然只有牙签大小,欣赏着它,你肯定想象不出它的杀伤力有多大!转入地下室展览厅,眼前是一片书法世界:有龙飞凤舞的草书,有象形的篆书,有方方正正的小楷,最吸引我的还是隶书。我喜欢那特殊的笔画、特殊的写法,更怀念美好回忆

我从小对书法就有特殊的感觉。在我刚上小学时爸拿出他建设亚湖水库的红皮纪念册给他单位书法极好的卢医生写下满满的一本好字带回来让哥哥练字,看着龙飞凤舞的硬笔书法,看着哥哥练得那么认真,我羡慕极了。我也想练,可爸爸和哥哥都说:你还小,练不了。但是只要哥没用时我就会把红皮书拿出来看,里面的确很多字看不懂,但我就是喜欢那些会飞的笔画。到了五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沈朝顺老师教我们写隶书,他的板书、订正作业都是隶书。隶书那特殊的笔画、特殊的写法以及老师那一丝不苟的写字态度深深地吸引着29个大山里的孩子。半年后全班竟然都写出一个样的工整作业!后来这隶书的写法也是我常在学生面前“炫耀”的资本。到了初中阶段看到哥哥、妈妈写出的毛笔字那么漂亮,内心又蠢蠢欲动想练毛笔字。那时家里穷,没办法买够一人一支笔,只有哥哥拥有,哥哥又特别吝啬,不让我用,说是怕我不懂使用,把笔毛压开叉了。于是我经常乘着哥哥不在时偷着练,但是没有老师指导,只是学着哥哥的样涂写一番,只懂得握笔姿势,而那毛笔也太不听话了,我要写直的,它偏偏走弯了,时常弄得很烦躁,不写了。可是一看到哥哥写时又着迷似的在旁边看他如何写直,尤其是捺的拖刀如何运笔。看到哥哥写得那么陶醉,我也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写毛笔字。高一时看到陈坤等几位同学拜吉文老师为师练毛笔字时更是羡慕得不得了,但鉴于条件限制,是不敢奢望拜师学习的。不过高二时吉文老师的老二逸舟与我同班,我们班成立了“书声兴趣小组”,在阅读课外书、办手抄报、用毛笔字出墙报等很多活动中,我又可以感受到文学、书法的熏陶。可遗憾的是我对书法只是停留在“羡慕”阶段。

今天看到这么多沁人心脾的书法作品,穿越在古朴典雅,迂回曲折的展览厅欣赏着绍兴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真不枉此行呀!更有甚者:沈园让我们感受到陆游国情怀之外的凄美爱情故事;兰亭让我们领略了王家父子以及康熙祖孙的书法精萃。此行我真是大开眼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0058/

浙江之行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