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勿让良心过不去

2013-12-20 08:45 作者:笑铀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勿让良心过不去

有两则彰显“良心”的报道,读后很令人感概。其一,2月27日上午,定南县天九镇横山村40多岁的村民李丰听到不远处的河边传来“有人掉河里了,快来救人啊……”的呼救声,便立即飞奔过去,迅速向落水小孩游过去。初的河水特别冷,但李丰还是奋力将孩子推到了岸边。孩子得救了,李丰才艰难地爬上岸……事后,乡邻称赞李丰见义勇为。他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件事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我没有下去救人让孩子没了,这辈子良心都会过不去的!”(见《赣州晚报》2013年3月2日A2);其二,南康市麻双乡62岁农妇刘荣莲,3月5日下午在大广高速公路一涵洞处捡到一个鼓鼓的装有10万元现金的蓝色环保袋。刘荣莲和丈夫杨心林找到村干部,希望通过警方找到失主。在当地民警协助下,刘荣莲将捡到的10万元现金如数交到失主曾先生手中。刘荣莲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不是自己的钱就不能要,花了良心会不安的。”(见《赣州晚报》3月21A07)

“不下去救人让孩子没了这辈子良心都会过不去。”这是李丰的内心独白,也是他见义勇为的初始出发点。透过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我们读到了从一颗善良、博、无私、奉献的心灵中升华出的瑰丽篇章。而面对自己捡来的10万元巨款,农妇刘荣莲却不动心,如数交还给失主,因为她有自己的宗旨:“不是自己的钱就不能要,花了良心会不安的。”简朴数语,我国劳动人民“摸着良心做事”的那种无私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就在其中熠熠发光。

静心思索,什么叫“良心”?!良心,书面的解释就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也是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用直白的俚语来说就是要有“好人”之心,具体的就是对老人有心、对旁人和小孩有爱心、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有坏心,等等,等等。然而,“良心良心,值多少钱一斤?!”在道德沦丧的过去,人们耳边经常能听到如此“昧良心”的聒噪。只有在崇尚感恩、追求博爱、讲究仁慈、推崇互助精神的今天,良心,才真正作为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华,被人们很好地传承、镌刻在心。

勿让良心过不去。对于任何一位受传统文化熏染的中国人来说,想必都能掂量得出“良心”分量。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凭着朴素的信仰和善良的心灵,代代相传着关于“良心”与“良知”的道德信念。他们不断告诫自己和子孙后代:做人要讲“良心”,千万不要做“伤天害理”的坏事。凭良心为人、凭良心做事、凭良心吃饭……形成了“做好人”的行为标准。做人讲良心,首先应该做到“己所不欲莫施于人”,不做亏心事。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有英雄壮举或不凡经历,但“天地良心”啊!我们真应该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在每一个自然人所在的位置上自觉做一个体现社会价值、人们最需要的有良心的人,真正起到引领社会健康、促进文明、推动进步的作用。

笑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3,04,0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6975/

勿让良心过不去的评论 (共 8 条)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纤纤柳絮
  • 晓晓
  • 高芸樱
  • 手牵手
  • 云痕
  • 大千
    大千 审核通过并说 好文章,必须细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