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族四  

2013-12-14 14:51 作者:梅韵流香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那一次大少爷宋座山在家里被父亲抢白了一顿。又被石头哄着去了香月楼寻欢作乐。大少爷骑马不一会就到了地方,下得马来,石头接过缰绳栓上。他大刺刺的走进去楼去,嚷着要新来的小翠姑娘。老鸨子跩着肥胖的屁股,走起路来身上的肉都跟着颤微,抹的刷白的脸上堆满了笑意,一说话脸部的肌肉一动仿佛都往下落香粉。“宋少爷有日子没来我们这里了吧,快清坐,今天这里的姐儿随便您选,就只是翠儿已经被李府的少爷先买下赎了身的,预备明媒正娶的,所以才没有当时就接走,现在想是在家里准备办喜事呢。不好意思,你来晚了。因为翠是没开过包的鲜货,所以这个价钱,就稍高些。”“怎么着啊?打量我们大爷没有钱是怎么的?”还是看我们好欺负,满城里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们宋大少爷。”座山斜眼看着老鸨。“怎么样,他出三千,我出五千,人归我。”说着话就往楼上走。他们一进来的时候,小翠已经遣人去通知那李公子了。这时候,他刚好赶到。那李公子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因看见过小翠的容貌想聘做正头夫妻,所以才在家准备,想正式的迎娶进门。而今看见这般光景就与他们理论。那宋大少爷哪里是讲理的人,真真的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没几句话就不耐烦,指使石头玩横的。石头冲上去拳打脚踢的,偏巧李公子身后就是大玻璃的屏风,这一打不要紧把个屏风撞碎,碗大一块玻璃插进他前脑卤里,人当时就死了。鸨儿见出了人命,吓的赶紧报了官。那时节清朝已经下台了,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派人抓了大少爷关进监狱。

这边家里得了消息,赶紧的打点金银财物送去,那军阀听说是有名的宋王府就狠狠的敲诈了一笔,把个银子花光了,才落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判了十年监狱。

太阳渐渐滑向山边,夕阳的余晖笼罩着这座宋王府,繁华而美丽的缕缕霞光被黑一点一点的蚕食。夜色渐渐的明媚起来,一轮月亮挂在了星空,那样皎洁,那样清澈,月亮是百年前的更大更圆,还是真的一直没有改变?仿佛被云朵擦洗过一般的月亮,映照着这片土地,它的清辉把这座古老建筑笼罩了一层神秘。守护在门前的两只石头狮子依然那样威严凶猛,任乾坤颠倒,任朝代变迁,任车水马龙,任朱门罗雀,依然纹丝不动。过去的一切明天都将成为历史。

清王朝垮台了,因为他们的封建专制,残害许多才华横溢的能人志士,饱受文字狱之苦,因为他们腐朽无能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最后走向灭亡。

王府的家业渐渐的萧条下来。没有了皇家俸禄,又没经营什么产业,就只剩下诺大的王府也开销不起,老爷就决定把房子卖了,省了许多花费。而且世道也乱,便决定举家搬迁到东北的K市。

到了K市,买了两处宅院,老爷把全家叫到一起决定分家。生活日用的东西谁的就归谁了,金银器皿也是谁的归谁,各自折变了钱各自生活吧,大少奶奶领孩子不容易,我们就和她一起过,将来东西也归他们,身后事也归他们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从大少爷闹出事来,一家人从皇城搬到K市后。老爷就想,只是一味的坐吃山空也不是长久之计,就琢磨着,新旧交替货币更换,就如自己这般清朝遗老甚多,一时挪借不开的地方一定很多,遂决定开个典当铺,小本经营钱货交易,铺子开张以后随说不大忒赚钱,慢慢的开起来,有了一些主顾,渐渐的也可以支撑家里的生计,维持一家大小的开销没有问题。宋家就这样在这个城市隐居起来,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是显赫一时的王府后人。

我姑妈年轻时候是个大美人,高高的个子,白白净净的皮肤,面如满月,一双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薄薄的唇不用唇膏也那么红润透亮。本来是王爷府的大家闺秀出身,识文断字的,善工女红,优雅温柔娴静,偏偏造化弄人,青年少正赶上大清朝土崩瓦解,到了及聘之年,又遇到军伐混战,时世动荡。

大少爷座山还在监狱里压着, 宋瑞小姐那时候已经满17岁了,差不多的女子都有了订婚的婆家。老爷和太太自打般到了K市,也是心里想着这样乱的世道,女孩子早日找个婆家,家人也可以了了一桩心事。偏巧邻居住的大妈常常来家串门子,时常看见瑞小姐就夸生的好看,多标致的女子。因闲话就问;“有没有婆家呢。“"大少奶奶就回说;"没有呢。正是为这个时常悬心呢,怕命不济也遇到我这样的男人就害了孩子一辈子。”夏大妈哈哈笑着说:“就凭咱孩子的容貌品性这事情包在我身上。"那敢情好,到时少不得你要多少谢媒钱我都依你。”大少奶奶道。夏大妈回答:这个好说,我倒不稀罕你的谢礼,就只是喜欢这孩子罢了 全当我自己闺女呢。”大少奶奶答:“如此更好了。”果然这个夏大妈是个热心肠,过几天就来回话说,有了一个人,如此这般的好,对大少奶奶一说,也没别的说的 ,只说晚上和老爷商议明天回话。老爷听了也觉不错,就商定转天领来家里见面。

却说小姐宋瑞,自打随父母家人搬了这里,家道中落,早打发丫环碧荷回去自寻出路。现在也说不得过去小姐的身价,差不多的事情都是自己慢慢学着做,她心灵手巧的什么都一学就会,煮饭烧菜也都做得,倒减了母亲很多烦恼。每天和母亲在后院缝缝补补的做针线活,闲了绣绣花,种点花草倒也安静,只是人大了,想到自己将来的归宿却也暗暗伤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男人。这天,夏大妈果然带了一个男人来相亲。大家见面,看那人身穿青缎长衫,身材挺拔,利利整整的 。老爷太太也都满意,大少奶奶也随心,唤了宋瑞出来见面,青年男女首次相逢,自是脸红心跳的,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瞅,只是装做无意的看别处的时候偷眼看下,偶然一次俩人的眼光相接都脸红心跳连忙的躲开,见对方一个端庄秀美,一个是仪表堂堂,暗生慕,只是都害羞的不说话,看情形是都满意。夏大妈就拍手说;“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后来慢慢商定婚期定在八月中秋迎娶。出嫁那天自是热闹非常,酒阑人散后,新郎官移灯帐前,掀起盖头看见新娘子貌比天仙,自是喜不自胜。亲昵爱抚之间,恍见发髻中斜插碧玉蝴蝶簪,惊问来由才知道原来亦是故人相逢,此人就是那个小货郎。细述了当年拿了钱还了欠债,母亲的病久治未愈,后来也仙去。办好了母亲后事,自己就只身来东北,寻了个门面开起了杂货店,几年下来家计也从容了,随也托媒寻亲,就这样,俩人成了夫妻。彼此感叹,想世上的事情也说不得,谁想到天悬地隔的两个人就被月姥扯下红绳,才有这样一段好姻缘。二人畅聊越觉夫妻情深,便宽衣解带彼此极尽夫妻之乐不消细说了。

婚后,夫妻到是相得,亲亲热热的好了两年。新姑爷心地也好,就是一样不好,新姑爷的脾气暴躁,时间长了渐渐露出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还常常动手打人,想瑞小姐也算是娇生惯养的长大,哪受过这些,没别的法,过去的人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即遇到了,少不得忍耐罢,叹自己就如红楼里的贾迎春,宋瑞个性和她相似 ,又是独女,女孩子真如红楼梦宝玉说的那样,未出阁时,女儿家都是娇生惯养,千般万般的好,一出了阁,也说不得以前的娇贵了。只好慢慢适应婚后的日子。这也说不得的,那年代女人社会地位低,不挨打的女人也少。只有暗自饮泣吞声对母亲等人一字不露,怕家人担心。所幸的是心眼还好,平时对自己亦不差,每次打完人又是磕头又是作揖陪不是的,屡屡保证以后不动手,过了后还是照旧,只好自己慢慢的去忍受罢了。

姑妈自从嫁到宋家,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动手去做,几年下来,把个手也粗了,脸也黄了,身材倒还没走样,姑妈就是个出名的爱干净,就和洁癖是的。每天早起,用自己的红檀木的梳子沾水把头发梳的溜溜光,在脑后用黑丝网成个髻,衣服每次洗都需用米浆刮过,在大太阳下晒干,拿进屋子里用嘴喷上一层水滴,喷水的活可是技术,口劲大了喷精湿不行,小了没喷匀也不行,然后用手按压平整放屁股底下坐妥贴了,所以,姑妈闲暇的时候你大半是看见她在炕上左右晃着屁股在熨衣服,那时候没有熨斗。裤子也一样拾捣的板板整整的,姑妈的手特别巧,针线活那叫一个细,她缝补过的衣服你看不见针揪,做的棉衣裤穿上可立正了。邻里邻居的,谁家娶媳妇聘姑娘都来求姑妈帮做针线上的活计。姑妈一直到上70多岁的年纪来我家时,还是保持以前的习惯,腰板笔直,头发油光,只是年轻时的明亮大眼睛,老了看起来有些贼亮的光和年纪不大协调了。

姑父就知道回家吃饭干活睡觉,出去牛马一样的赚钱,家里的一应大小事情都是姑妈打点。她把家里里外外收拾的齐齐整整的,小日子过的也红火,邻居街坊的都夸姑妈是个好女人,男人都说娶老婆就娶姑妈那样的,一提小桥宋家都夸是个过日子的好人家。

相安无事的过了几年清净日子,老爷和太太老了相继都去世了。爷爷也出了监狱,也还是改不了好吃懒做的大爷习惯。家里什么事情不管,孩子也不闻不问,每天不是去赌场鬼混,就是找暗娼。把个典当铺也典当出去了,在后来开始变卖家产,家里的好东西都被他折腾光了。最后就剩下几间可以住的老房子,奶奶拼死命的拦着不让卖,才有个安身的地方住。奶奶那会怀了身孕,里里外外都是自己辛苦。头发都愁白了,一辈子也没盼到爷爷浪子回头的一天。到了孩子快要临盆的时候,望着家徒四壁的屋子,想着大儿子信天主教出了家做了神父,,女儿嫁的还算顺心的,想想自己腹中的孩子不知道是男是女,生下来后用什么去养大呢,活着也是遭罪。奶奶悲观失望了,对人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于是,在一天感觉到腹痛孩子要降生的时候,选择了母子一起死去。她想就自己坐在炕上憋着,不让孩子生出来,这样二人一起去了,黄泉路上可以陪伴。正在她忍受产前的痛苦也坐着不动的时候,邻居夏大妈来了,她知道瑞儿娘心里苦,时不时的过来陪着说说话,劝解她往开了想,船到桥头自然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夏大妈一进屋看这阵势,吓的慌忙把她扶趴下,来不及喊接生婆,就帮忙接生了孩子。孩子生出来浓眉大眼五官端正,夏大妈道;"看看这孩子多好看啊,一看就是富贵象,我要这会没来,后果怎么样呢?”妈妈接过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哭着说:“还富贵呢,投生到这个家就是苦命的孩子。”。夏大妈楼着母亲轻抚她的肩说:“妹子想开点,一切会好的。你先躺躺,我去给你弄碗红糖水,在拿几个鸡蛋过来。”瑞儿妈虚弱的的说:“让你费心了,多亏你了,好嫂子。”母亲后来给孩子起名叫宋鹏,盼望他像鲲鹏一样展翅翱翔。

就因为这样瑞儿妈落下个病根,月子之后也一直月流不止的,又没有钱看病调养,爷爷还是不管奶奶他们,没了钱就甛着脸去问女儿要,少不得女儿偷偷的给点,有了钱就自去饭馆吃饭。多亏了夏大妈时常来照应,瑞儿常常过来照顾妈妈和弟弟。奶奶的流血的病更重了,瑞儿去的时候闻到母亲身上一股血腥臭味。就劝母亲好好找大夫瞧瞧罢,赶上夏大妈也在,听此话就说:“听说前门大街有个中医大夫能治这病,请来瞧瞧罢。那大夫来了,开了一包中药说是,此病是气血淤滞不畅,导致淋漓不净,吃了这药通了经络,去了淤滞病就会好。” 瑞儿娘吃了药后腹内疼痛,大块淤血哗哗流出,用盆接了看看还在流,一想这样流下去人不是完了。瑞儿的夫婿也赶到了,跑去找那个大夫,他说就管通淤没有止血的药,气的他打了他几拳,赶紧回来看岳母。瑞儿娘临走拉着姑爷的手嘱托:对宋瑞好点,你弟弟就托付给你们养大吧,你爸是不能指望他养活孩子的,你们答应我这件事死了也闭眼了." 说完,人就血尽而去了,那一年父亲刚好3岁。

后来父亲就在姐姐家,也就是小的姑妈家长大。姑父也实现了对奶奶的诺言,一直对弟弟不错,把弟弟供的读完高中,时局混乱 就没有继续念书,父亲也一直拿姐夫当长辈看待。姑父的脾气虽然没有年轻时候气盛,也还是时不时的对姑妈立起眼珠子骂人,只是不在动手了,也正因为姑父的脾气暴躁,爷爷还有点惧怕,就保住了几间房子和奶奶的几件金银首饰没卖光 ,被姑妈一直收着。也因为姑父对自己娘家人不错,姑妈在家里什么都逆来顺受习惯了。所以父亲对姑父的感情 ,形同父子一样。

小雪母亲的娘家姓秦,取名秦妹。秦妹的命很苦,她一出娘胎母亲就因生她撒手人寰,她的父亲也在她三岁那年得痨病死了。她身上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秦妹小时候都是靠邻居大娘大妈们你一碗米汤,他喂几口奶水的,吃百家奶百家饭长大的。所以,尽管哥哥姐姐都是大高个子,秦妹却因为营养不良影响发育,长的又瘦又矮小。小时候没有人给她洗头,头上脏的起了脓疮,有个远亲她叫六太姥的,听说抹烟袋油治脓疮,给她抹了一头烟袋油子,那烟袋油子需得烧热了才能刮下来,把秦妹烫的直叫唤。抹了半头黑油膏子。闹的村里的孩子们都不和她玩耍,嫌她脏有味,天可怜见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烟袋油的作用,后来那疮竟然就好了。也没留下什么瘢痕。秦妹还生了一头好头发。秦妹的姐姐嫁人了,嫁的那男人很丑很穷,还是两脚都是六根的残疾,村里人都喊他外号六指,时间久了大家竟忘记他的本名,一问六指都知道是他,问真名字 也只有老一点的才能恍惚记得。姐姐嫁人后,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就不大经心照管弟妹了。

秦妹的哥哥叫秦二憨,人也和名字一样的憨厚傻气。姐姐出嫁后,就剩他们二人住在父母留下的3间破草房里度日。哥哥便去给大户人家放牛,每天,天不亮就要把牛赶到山坡去吃草,半大的孩子能不困吗?有一次,天刚蒙蒙亮二憨子披个破麻袋就赶牛到北山上,黑黑忽忽的也没有注意,把麻袋铺到一条盘在草地的蛇身上,他倒头躺在麻袋上呼呼大睡,结果被毒蛇咬了一口。等天大亮了,自己感觉头昏脑胀醒来,却睁不开眼睛,头肿的有水桶粗,只好用双手扒着眼睛赶牛下山,好在山里人都知道治疗蛇毒的方法,而且不是剧毒的蛇,才捡回一条小命。

秦妹自小生在山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8岁的秦妹就知道心疼哥哥。每天去山里采各种山果榛子和蘑菇,挖野厥菜猫儿爪,采多了,就去城里赶集卖了,或是买点米面和生活品,特别能干。回来给哥哥熬野菜粥,有时候哥哥碰巧逮到野兔刺猬什么的,他们就用野菜炖一锅美味,兄妹虽然困苦,相依为命的过日子也很舒心。

慢慢的哥哥28岁年纪也大了,到了娶亲的年纪。因为穷又没有个父母照顾,没有姑娘愿意嫁他。秦妹找到柳媒婆告诉她愿意把自己嫁出去,不要彩礼,只要能给哥哥娶个老婆,柳媒婆一口答应帮她留心着。

那段时间里,父亲不当兵回了乡以后,就解放了,也已经二十多了,洋人撤走了,教堂拆了,做了神父的大哥也在政府的要求下,过回平常人的生活了。但是他一直在做神父被人供养,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就有一副好口才,说个评书大鼓什么的,讲个三国演义,梁山好汉那是滔滔不绝,讲一天一夜不带打奔的。快奔四十岁的人总不能一个人这样过下去吧,政府也对他这样的宗教人士特别关注,出面给他介绍了个寡妇,带着四个孩子,没办法就只能将将就就搬到了一起,搭伙过起了日子。那剩的几间房子也就归他们住了,刚好带来四个孩子,后来和大爷又有了个自己的孩子,把个房子住的满满当当的,没地方父亲只好还在姑父家里住着。大爷也就安心过起了日子,大爷平时就只去茶馆说书什么的 赚几个钱养家,说起来那些年养五个孩子也是够艰难的。

这大哥安定下来以后,父亲也回来半年多了。姑父对父亲说:“你也年轻有文化,现在解放了,有把力气干什么都能吃口饭,我管你一饥不能管你百饱,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别干待着出去找找工作吧。”

父亲就找到K市的粮库去上班了,刚开始也是力气活 抗麻袋,爸爸除了读书当三年兵外,没做过力气活,所以干起来吃力,后来管事的对爸爸说;:“看你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一定读过书吧。”父亲点头说;"“是.”“那正好铁路运输粮食需要押运的,你去吧,比扛麻袋轻松,赚钱也比这个多,有机会说不定就转正了。”

父亲就去跟车皮押运,干了半年,国家需要很多专业人才,就找到这些年轻有文化的去上大学,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就国家统一分配,到了现在生活的这个小城镇工作。

读大学的时候,父亲已经23岁了,毕业的时候27岁,差不多的人都已经结婚有孩子了。姑妈和姑父开始张罗爸爸的婚事,不过爸爸心里喜欢当兵时候的女话务员,但是那时候心里虽然都彼此有意,因为在打仗谁也没说明了,后来分开了也就淡忘了。现在提到婚事父亲就多方打听到那女子已经嫁人,也就死了心,听凭他们张罗了。

后来有远房的亲戚认识柳媒婆, 那天,柳媒婆来了,说是给父亲做媒,女方是K市乡下山里人,自幼父母双亡,现在为了帮她哥哥娶老婆不要很多财礼,只要能帮他哥哥娶一个老婆就行。姑父端起茶杯,慢条斯理的抿了一口,开口道:“那女子勤快能干吗,是个老实本分过日子人吗?柳媒婆赶紧站起身来,指天画地的说:”宋老爷,这你就放心吧,那女子要说勤快能干,凭你是谁也比上了,别看个子小,干起活来顶个壮劳力,而且山里人本本分分的过日子的人哟。就只是命不好,打小就没有父母,好可怜见的。“姑父微微的露出不耐烦的表情点点头。向着正长篇大套的说个不停的媒婆示意不必在说了,侧头对姑妈说:"我有事情出去下,你看着办罢。"姑妈会意的答应着,吩咐下人去取3块大洋来打发柳媒婆先去了。

晚上,姑父姑母对父亲说了这件事情,父亲本来是不愿意的,想找个有文化的城里人,能性格合得来的。可姑父说:“能居家过日子的就行了,还挑什么文化不文化的 ,能当饭吃啊,能当饭你每天在我家里混饭吃。”父亲因为打小没母亲,有个爸爸和没有一样,一直在姐姐家里寄居,姐夫是勤勤恳恳的买卖人,就知道辛苦赚钱过日子,别的什么不问,对父亲虽然严厉,但是吃喝穿戴的也不怪姑妈往娘家人身上贴钱。所以父亲对这个姐夫又敬又怕 。

既然姑父说了话,父亲也就没在坚持,那年代也不讲什么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找个身体健康过日子的女人就成。父亲想想自己现在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也没有能力养家呢,就这样吧。听凭姑妈和姑父的张罗下,父亲和母亲就结婚了,那一年父亲28岁,母亲刚刚19岁。当然了,母亲就是那个秦妹。结婚后不久,就来了调令,分配父亲到现在居住的小城镇县委工作。但是因为父亲曾经当过国民党,总归是一个污点,总是提拔不起来,母亲一直喜欢山里的生活,一直想回K市,那样离自己家乡近些,可是父亲想想自己的那个可恨又没有办法选择的爸爸,就想离他远点,再说在这里单位给分配的房子,住的和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了,就不爱挪动了。曾经有一次,父亲出差遇到过去的同学,在K市任组织部长的,听说他还在那个小镇子,就主动问他如果想回K市,自己可以帮忙调动一切。父亲最后还是婉言谢绝了。

爷爷老了,虽然他年轻那会没有尽过为人子为人夫的责任,带给长辈和儿女的只有耻辱和恨意,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养老送终是宋起和宋鹏的义务。姑父做主给他们分了家,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分的,不过一个宅院,几件首饰而已。征求了宋鹏夫妻的意见,房子就归了大哥宋起,首饰分给了秦妹两付银手镯,两付金手镯,几个金戒指耳环。大嫂子只有一对金银手镯和金戒指罢了。那时候金银首饰也不值钱,妈妈说后来困难的时候都卖了,一对银手镯就换了一小袋小米。就这样爷爷就商定归了大哥宋起养老了。大哥家就有个女儿是亲生的骨肉,其余的四个孩子都是大娘带过来的,他们对大爷还是不错的,因为也知道养父养大他们不容易,但是知道爷爷年轻时候的一切后,就都讨厌这个老人,这也难怪,做人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一个什么责任没有尽过的人谁会喜欢,何况也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爷爷的晚年很凄凉,怪谁呢,只能怪他自己,要不怎么说好人一生平安呢。所以才有了后来爷爷老了,到了大小便失禁的时候,他们谁也不管,把他扔在外屋任他冻着,想他早死才去了负担,可是禁不住邻居的反应议论,大哥硬着头皮硬把爷爷送到了小雪家里,父母因为爷爷不堪的过去,从来没有对小雪说起过有个爷爷的存在。

现在小雪知道了宋家完整的过去,他对爷爷也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对他的为人,她没有切身体会,没有太深的感觉,只是想到奶奶那样一个坚强的女人,忍受了一生的屈辱最后差点自杀,也等于死在爷爷手里一样,她心里也不由对爷爷有一种嫌弃和讨厌,她从此对别人的爷爷也没有好感,看见老头子都特别讨厌和害怕,有了心里阴影。

从此宋鹏和秦妹一家人,就安心生活在这个小城镇,一家人虽然有过担心害怕的日子,有过争吵和生活的磨难,但是全家人快快乐乐的,无论什么困难都甘苦与共。人不论在那里,如果他的根扎进了泥土里,他就会对那一片土地产生感情和依赖,甚至一生在也离不开,故乡不一定就是指从小长大的地方,也许是你有家的地方吧。家便是一个人的根,父亲先一步去另一个世界了。留下了母亲独自守在老院子里,儿女们谁接她去住 她只能住上几天,说是不喜欢住楼房上来下去的不方便,其实她就惦记家里,我们说家里什么没有,回去做什么。她总是说哪里也不如家里好,以前我常常埋怨母亲没有文化,不懂得爱,现在我懂了,母亲不是不懂爱,她只是从小没有体验过父母的爱护,不知道怎么样去爱丈夫和孩子。她懂爱,只是以她理解的方式爱人罢了。

母亲,现在老了,虽然嘴还是那么爱唠叨,我们劝她 挨了一辈子累,你不要一天瞎忙了,安静的享受享受晚年,可她就是喜欢待在旧房子里哪里也不去,一个人守在和父亲一起生活一辈子的老房子,每天屋里院外的栽花种菜的瞎忙,等她的菜下来了,市场的菜已经便宜的要不得了,可是这是她的快乐所在。这里有他和父亲的争吵,这里有他和父亲幸福伤心的往事,有儿女长大成人的回忆,也许再美味的食物,再宽敞豪华的房间对母亲都不是幸福,这里的家才是她一生最满意的幸福时光,她爱这个虽然贫穷老旧,但是充满温馨回忆的地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5332/

家族四  的评论 (共 2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