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绝对”孝子

2013-12-14 11:20 作者:海天蓝蓝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绝对”

在小山村里,每当人们说起“贤孝”的话题,大家仍是一致认为阿苍的四兄弟为第一。因为,给逝去的父母做斋事花去了一万六千元的人民币,这在村中是无人能比的。一万六千元,是一笔多大的开支啊。说起来,谁不啧啧称道呢!

近三十年了,那场六天六的斋事,给村中人的印象太深了。斋事自始至终,阿苍四兄弟领着媳妇们及各自的子女,听从道士的指引,大部分时间都是跪着,给死去的父母三跪九磕头,咽咽的啜泣久久不绝,有时还有呼天抢地的嚎啕大哭。那情景,在场观看的人也为之动容,有不少的妇女还为这样的“孝心”垂泪不停。

那死去的二老为什么会令子孙们悲痛不已呢?这话要从头说起。

1984年节过后,年届八旬的二老,看着儿子们都已成家立业,都生了孩子,矛盾多了,家大难以管理,于是就决定分开来过。好端端的一个家庭,一分为五。二老一世辛劳的所有就是四座泥砖瓦房,毫无保留地分给了阿苍四兄弟,只是口头上要阿苍四兄弟轮流赡养。当时,四兄弟及媳妇们商定二老从老大家开始,一个月一个月地轮流在四兄弟家里噌饭。从那以后,二老在一个儿子家住了一个足月,就自动自觉地把老来仅剩的床铺搬到第二个儿子家里去。按理,这样轮流到各个儿子家里去享受赡养,二老就是自己搬迁床铺,也是乐意而为的。但世上的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随着轮流的时间推移,媳妇们对二老的讨嫌越来越多了,常常指桑骂槐地给二老难堪。作为儿子的阿苍四兄弟,由起初对媳妇的这种不敬行为进行批评逐渐转化为充耳不闻。二老看在儿子不讨嫌的份上,还是硬着头皮,每到足月,就会搬往下一个儿子的家里去。

1985年的收割季节,又足月了。行动不便的二老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拆卸了有床顶的木架床,搬到了三儿的家里去。三儿一早就到田里忙活去了,媳妇见到二老搬了床铺过来,骂咧开来。诅咒的话语不绝于口,二老听在耳里,忌在心里。为了让媳妇顺气,二老把床铺铺在三儿家门口侧边的屋檐下。一张床只有四分之一在檐内,但两个床脚在檐外低洼的地方放不平,二老只好自己找来泥砖支起垫平,然后挂好了蚊帐。忙了一早上的二老,腹中空空的,就进去拿了碗准备取早餐。媳妇气冲冲地走过来,劈手夺过了二老的碗。媳妇的话似一瓢冷水泼出:“老不死的,吃子吃孙,不羞耻吗?谁有那么多闲饭喂你啊!”憋着一肚子气的二老敢怒不敢言,默默地走出门来,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二老以为,儿子回来后,定会给他俩一个公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忍饥捱锇到了晚上,儿子回来了,不见有什么批评媳妇的言辞,只是端来了两小碗白米饭,上面放着几条青菜。儿子说了:“、娘,你俩吃饭吧。”见二老接过了,儿子又说:“爹、娘,你俩就将就着在这外面睡吧。我家的三个子女都说不要你俩在里面住,你俩体谅体谅下,好吗?”二老睁着两双疑惑的眼睛提出了担忧的问题:“下怎么办呀?”儿子面无表情地说:“六月(农历)天,很少有雨的。要不,我与兄弟们商量,在床顶盖上一层薄膜纸给你俩。”儿子说到这个份上,悲哀的二老再也不提异议了。

垂垂老矣的二老也是凡人,也要遵循着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规律。睡的问题,将就一下还可以挺过去的,但吃的问题,挨饿不得,所谓人是铁,饭是钢。可二老却是软骨头的人,既然这一房的媳妇不贤,儿子不孝,那么就少吃点算了。不几天,二老却整整瘦了一圈。二老强忍着辘辘的饥肠,巴望着时间快些过去,到了下一个儿子家里,这样的境况就会有所改善了。

终于足月了。二老在黎明时分就拆卸了床铺,逐步搬到了四儿子的门口,把四儿子的家人吵醒了。四媳妇开门出来,大声地骂开了:“我以为是谁一大早前来吵吵嚷嚷呢,原来是你这二个老不死的。就是吃人命都不必要这么早啊,你俩究竟想怎样啊?”看着二老准备把床铺搬进家来,媳妇厌烦地说:“搬进来干什么?要睡就把床铺在外面,别搬进我家里鬼显世。”在三儿子家就是这样住过来了,到四儿子家这样住也算不了什么,只要能吃饱肚子比什么都好。几十年的风霜雨露,二老怕的就是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饥饿,那时四儿子未来到人间,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饿得皮包骨头,整天嗷嗷哭叫,也没有任何力气去玩耍了。二老当时还年轻,全身心都是想着如何去找到食物给,让四个孩子们能够活命,长大成人。凭着无私的心和恒心,意算救活了四个孩子,不象别家留下了饿死孩子的一生愧疚和遗憾。四儿子在饥荒过后来到了人间,使二老高兴得脸上整天都挂着笑容,见了人都赞叹说四儿子会拣时间出世。孩子拉扯大了,各自成家了,二老完成了作为父母的一切任务,心中没有了牵挂,一心只想着长命百岁,在子孙的瞻养中安享晚年。要不是家大矛盾多,二老还不想把一个好端端的家给分了呢。

二老想不到,在四儿子的家里的待遇并不比三儿子家里好。接下来的大儿、二儿也不见善待。不出三个月,吃不饱的二老开始水肿了。起初从双脚和面部开始,逐渐肿遍了全身。手指按下去,黄而发光的皮肤都会陷下一个深窝。二老再没有行动的力气了,四个儿子急忙将二老送到村中的公厅(摆放历代亡人神主牌位的地方,按当地风俗,村中人将死之前,都要在公厅里等待死亡,否则,亡灵就不得进入公厅,享受村人的祭祀。)里。阿苍四兄弟商量将原来的每月一轮流变为每天一轮流,为二老尽最后的孝心。这一来,瞻养的程序完全打乱了,兄弟们经常忘记了二老的每日三餐。入住公厅不到十天,老头子先行一步去见了祖先,老婆子在老头子走后的第五天早上,也追赶老头子去了,没有一个兄弟地场为老婆子送终。

了理好二老的后事,四兄弟认为二老生前得不到细心的照顾,感到心中有愧,于是作出了让全村人咋舌的决定:请道公来为二老作一场最大的法事,让二老在天之灵得到慰藉。六天六夜的法事,要一万六千无人民币,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因为,当时的万元户在全国范围都还是寥若晨星。但阿苍四兄弟一合计,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各自拿出了平均分摊4000元人民币,令村中的父老目瞪口呆过后,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四兄弟的孝心可嘉,父母在天之灵定会得到安息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万元户已不成为稀罕了,可村中至今还没有谁家肯花这么多的资金为死去的亡灵超度。所以,阿苍四兄弟舍得为二老花钱的孝心在村中仍是首屈一指,村中的老人们更是百说不厌。斋事过后,阿苍四兄弟及媳妇们都好象松了一口气,逢人问起,都几乎是一样的轻松口气回答:“总算完成任务了。”意思明白人都知道,从此以后再也不必为瞻养老人废心了。

生不尽作儿子的瞻养义务,死后不惜巨资大做法事,这就是值得为人啧啧称道“孝心”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5286/

“绝对”孝子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