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笔:茶乡诗人

2013-12-07 18:23 作者:河岩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茶 乡 诗 人

——记青年诗人谢长江

五指山起伏连绵,云遮雾绕。拨开层层的云雾,一座青砖碧瓦的农家庭院便呈现在眼前。屋内,一位残疾青年用仅存的小指和无名指夹着笔,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他叫谢长江(原名谢德均),10多年来,他创作的200多篇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诗篇,成为沐川文学创作这块寂寞的土地止一朵艳丽的奇葩。

1967年12月14日,在建和乡河口村老山上一个农民的家中,伴随着一声呱呱的啼哭,小长江坠地了。由于在家年龄最小,加之天资聪明伶俐,小长江倍受奶奶和母亲的钟,并有幸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每到晚,奶奶就把他搂在怀中,给他讲熊外婆、狐狸精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最初的文艺的种子,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金色岁月。正如他在散文诗《爱的》中所写——

我深深地爱着你,在这欢乐的世界。太阳像一只金色的葫芦悬在天空,那里装满我们的美酒……让我拥着你,把兴奋的诗歌贴在你心上,让我透过你灼热的目光,打量未来,让我的想象在未来的腋下长出翅膀……

伴随着醉人的童话,清脆的语,迷人的花香,小长江一天天地长大。到6岁时,家里人把他送进了离家最近的高峰小学,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如其它农村孩子一样,上午在校念书,下午放学回家打柴、放牛,他从同学处第一次看到了连环画,认识了雷锋、高营长,并在内心深处萌发出长大当兵做英雄的梦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可惜,这如歌的日子,仅是昙花一现。9岁的时候,他误将雷管当鞭炮点燃,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失去了左手的全部指头和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天真和欢乐,他开始跌入忧郁、愁苦之中,终日郁郁寡欢,生活黯然失色。

这是一棵被风暴折断了的树子,多少个寂寞的夜晚,面对一弯冷月回想那支深情悠悠的歌。

命运里,或许就该有这场痛苦

然而,有谁知道——

那一瞬的悲哀已将一个疯长的天摘去。从此,日子平平淡淡,很久已没有春光的音讯。

这场苦痛,使他整整辍学半年。在家休养期间,他一边放牛,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新愈的小手常常磨得鲜血淋漓。回到学校,他学习更刻苦了,倔强的性格,使他发奋图强,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并顺利升入中学学习。

在中学时,他认识了蔡永红,找到了他文学的启蒙老师。蔡老师除教给他一些写作知识和技巧外,还经常帮他修改作文,以至蔡老师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还常常用让他把文章寄去,改好后再寄回来。也就是从蔡老师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收获》、《传奇文学》等文学刊物。他如一棵饥渴的禾苗,吮汲着久候的甘霖,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躲进墙角,随书中人物一起欢喜一起忧伤。艺术的魅力,给予他无穷的快感,给予他无尽的希望和欢欣。他曾在《红红的火鸟》中写道:

这片古老的土地,有一片原始森林。但我也找到通往山谷的神秘路子。用我的泪水,将那些失落的叶子,养活成一只只红红的火鸟,飞上奶奶的天空,把所有的黑色云烧成灰烬……

初三的时候,谢长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背着老师和同学,他一口气完成了5000多字的小说《泥潭》。紧接着,第二篇2000余字的童话《小兔》也诞生了。但遗憾的是,这两本手稿都在后来的生活中散失了。

进入高中,他了解了朱自清、鲁迅、托尔斯泰等更多的文化名人,接触到更多的名家作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至今令他记忆犹新,兴味不衰,赞叹不已,更引起了他对散文、散文诗的浓厚兴趣。他爱好散文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新奇的学校生活,点燃了他的学习热情,也激起了他萌动的青春。他结识了他心中的“童话鸟”,他们畅游于沐溪河畔,狮子山头,谈理想,谈人生。这美丽而短暂的一瞬,给他留下了无限的记忆。

在她那边的岸上,是否仍是春霏霏?那片树林,是否仍是满树阳光?而我是否还是她的童话鸟,衔一朵星星花落在她的掌心……

一道“黑色”的门槛,把他堵在了大学校院的门外,十年寒窗化作泡影。他回到了生他、育他的故乡。失落和迷茫,使他产生了轻重的念头,同学的期望,老师的目光,又鼓起了他生活的风帆,要活就要活个样儿,要活就要活得有价值。他决心成为乡村的歌者,用他明亮的歌喉,歌唱土地,歌唱那每一个新鲜而闪亮的日子。在乡村1年的时间里,他写了七八万字的稿子。

1987年,他打点行囊,怀揣借来的90元线,只身前往新疆,开始了他生命的又一次旅程,走出了他文学创作上一片广阔的天地。就在旅途的火车上,他第一次目睹了黄河、长城、天山和草原的雄伟瑰丽。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和萌动的诗心。

这真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呵!闪着兴奋的霓虹灯正如饱满的果实,挂在都市的枝头,透出诱人的芬芳。无数星子,仿佛枝头上的倒影,于湛蓝的水中漂得越发明亮。而在楚楚一动的枝头空间,许多亲昵的身影飘来飘去,如一对对穿花衣的天堂鸟,梦幻一样飞旋......

在新疆石河子市,他接触了许多历史人物,见到了《冰山上的来客》中“地主婆”的原形人物,并瞻仰了毛泽民烈士墓,认识了《绿风》诗刊编辑曲近。缤纷的生活,旖旎神奇的景致,引起了他无限的振奋,激发出了他一刹那间的灵感,使他的生活闪现出从未有过的光芒。1987年8月12日,他的处女作《诗》诞生在《石河子报》上。茫茫戈壁,使他文思泉涌,两年时间就创作草稿八万余字,并在《绿风》诗刊、《新疆军垦》、《石河子报》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20余篇。

1988年底,谢长工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寻找那曾经“丢失的麦穗”——

高高的麦垛,回忆麦地的村庄。但麦地深处,我丢失的麦穗,是不是握在小女孩的手中?那些满天飞舞的红蜻蜓,是不是小女孩放飞的麦穗……

1994年,谢长江在文学上闪现出了一片亮丽的天地,乡里人的悲伤离合给他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使他在文学创作的原野里纵横驰骋。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在省内外报刊台发表文章50余篇。他的文学之路豁然开朗。

1998年,年已30岁的谢长江,终于寻找到了他的梦中情人,进入《温柔之乡》,坠入《感情的家园》。

这该是怎样的一方乐园啊!那个盛开菊花的男人,觉得妻子高耸的胸部竟是一个奇迹,太阳一样散发着母性的光芒,将孩子化妆成桔红的小天使……

谢长江,这位“茶乡诗人”,用他的诗歌在时代的天宇里奏出了强音。1995年他加入了川南散文诗学会,并获第三届峨眉山文学奖,1998年当选为沐川残联理事会副主席,2008年出版诗集《红麦穗》(作家出版社),同年加入四川作家协会。迄今,已在《国防时报》、《四川日报》等省内外报刊台发表文章600余篇。

五指出麓,走出了一位朝气蓬勃的诗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3460/

随笔:茶乡诗人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