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凤冈什么时候有了文化

2013-12-02 11:33 作者:茶海之心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凤冈什么时候有了文化

傅伯勇

据说,有一次,凤冈的一个局长,舌头长长地舔着,摇头摆尾、笑容可掬地对一个县领导啧啧夸赞:“您老来了后,凤冈才有了文化!”

在他看来,凤冈在此之前,是没有文化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确如他所说,因为凤冈文化队伍的一些头儿,居然还没有文化方面的一技之长;尽管如此,我对此话还是存疑。

存疑之一,如他所言,以下这些,可能就不是“文化”了。在凤冈境内,发现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其年代约为4亿多年以前,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曾经存留在凤冈历史上的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及稀世之宝“茶籽化石”,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李白有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郎西”,里面的“夜郎”一指“凤冈”,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贺知章作诗戏李白“青莲瘦酒煮夜郎,坐饮偏獠胡刀墙”,“偏獠”是对西南诸部落之蔑称,而“胡刀”据说即指凤冈的“琊川”,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南宋末年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堪称中国南方古军事建筑中的奇绝,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摩岩石刻“夜郎古甸”、“天河洗甲”、“万古徽猷”,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古夷州旧址、河闪渡沧桑、平头溪古集镇,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鱼跳古墓、彰教牌坊、各姓的古祠堂、各大户的龙门、各地的古道和古井,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各类福禄寿喜、花虫鱼的雕花,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南北二号的传说、固定安的故事、李盘老爷的轶闻、早年地下党的活动、剿匪风云,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凤冈琳琅满目的各类唱书、凤冈形式多样的山歌、凤冈凄绝幽怨的哭嫁歌、凤冈独特而形象的方言、蜂岩的脚盆龙、天桥的唢呐、花坪的花灯、琊川的哭丧棍,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何士光的短篇小说集《梨花屯客店一夜》、安斯寿的诗集《寂境独语》、王其伦的新闻作品集《奔走在乡村》,这可能就不是“文化”了……

存疑之二,“文化”是一个人带来的吗?昭君出塞,塞北才有了“文化”吗?文成公主入藏,西藏才有了“文化”吗?张骞使西域,西域才有了“文化”吗?郑和下西洋,西洋才有了“文化”吗?他们可能确实带去了一些文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里曾经就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的活动创造而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只要有人类活动,文化就会慢慢产生。这怎么会是一个人带去的呢?一个人的知识、认识、思维及其有限,又怎么能够将另外一地的“文化”全部带来?一个人又怎么能够将一个地方历史上的东西彻底磨灭?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文化。但是,在我们这个局长大人的眼里,则是领导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文化。这是不是有点指鹿为马?是不是有点推崇个人英雄主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存疑之三,现今官场一些人的“官品”如何?我们平时常常讲,做人讲“人品”,喝酒讲“酒品”,打牌讲“牌品”。如果当一个科局级领导也算官(尽管比芝麻还小一点),而现在的一些局长大人们、书记乡长大人们,就不太讲“官品”了。他们喜欢研究“人”,喜欢研究领导的爱好:领导喜欢钓鱼,自己就陪领导钓鱼,尽管自己从来不钓鱼;领导喜欢盆景,自己就去买来盆景,说是自己培育的,送给领导;领导喜欢被恭维,自己就专门拈好听的话,在领导耳边呢喃;领导喜欢美女,自己就亲自出马,给领导拉皮条去;领导好大喜功,自己就当吹鼓手,拼命鼓吹。他们什么都不讲,只要领导需要,就满足领导;因为满足了领导,自己就如鱼得水了。什么叫讲政治?老百姓最讲政治,因为他们是非分明;科学家最讲政治,因为他们一就是一;但是,现在的官员们,至少很多官员,他们虽然经常把政治挂在嘴边,很多时候,他们最不讲政治。说“您老来了后,凤冈才有了文化”的局长,难道他真不知道凤冈的文化源远流长?不是的,他那是讨好,那是巴结,那是忽悠,目的只有一个:只要领导高兴!

凤冈什么时候有了文化?我只记得,凤冈几年前就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说明在那之前,凤冈的文化就早已存在;如照此看来,这殊荣怎么不在领导到来后再颁发呢?所以,在这里,我得郑重其事地告诉一些人:还在您大爷的老祖公出生之前凤冈就有了文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1944/

凤冈什么时候有了文化的评论 (共 7 条)

  • 春暖花开
  • 雨袂独舞
  • 晓晓
  • 荷塘月色
  • 北风飘雪
  • 孤帆鸢影
  • 血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