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萝卜

2013-11-13 14:04 作者:剃度在家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汤溪县志》说到菜,“若芥若芋若萝卜,则家常需要之品”。又说:“芥有大叶芥、立芥、九头芥等种,芋有水旱二种,萝卜有小大二种,作菜取其大者:三菜鲜食、腌食、干食俱佳。”我对九头芥印象深刻,喜毛芋不分水旱,萝卜则甘苦辛辣不一而足。

在我小时候,汤溪一带,最为出名的是湖头街(湖镇)萝卜——长在衢江边的沙地里,个大,有十几斤重的,像小猪,过年必备——买回来之后,埋在砖头围起的沙堆里。剥了皮吃,又脆又甜,可以当水果吃——多年之后去江苏如皋,吃到“赛梨”萝卜:肉嫩多汁,味甘不辣,嚼而无渣,与儿时湖镇萝卜仿佛类似。当地朋友还证之以《如皋县志》:“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至此,我才明白湖镇萝卜为什么是好的,“生沙壤者甘而脆”。若论块头,如皋萝卜大如拳头,与湖镇萝卜不可同日而语。让我纳闷的是,现今常见的是高山萝卜,很少见到湖镇萝卜了——你不得不承认,行政区划变更的霸道:湖镇划入衢州龙游,湖镇萝卜就逐渐淡出汤溪市面。

相较而言,兰溪小萝卜适于腌制,松脆清口,特别下粥——李渔曾说,“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可是因为生吃,气大,“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打嗳”就是打嗝儿,虽则不雅,但能破饱闷气胀。而汤溪本地萝卜则次很多——块头不能跟湖镇萝卜比肩,用于腌制却没兰溪小萝卜松脆,生食则看地块,时而甜脆时而辛辣。饶是如此,萝卜刨成丝晒干成萝卜丝,一年四季可供煮食之用;切成条状晒干腌制则是萝卜干——我们称为萝卜丁——萝卜丁是经典的佐粥小菜。

萝卜可生吃、凉拌,也可热炒、红烧、炖汤。相较而言,红烧萝卜,色相更诱人。此外,乡人还用萝卜、蕃薯粉和夹心肉丁拌匀,酱油调味,做成肉圆——与狮子头形似,只是狮子头用精肉料,跟荤素搭配而偏素的肉圆完全不同——刚蒸熟的肉圆是我百吃不厌的童年美食;而凉透的肉圆,可做汤溪名菜——青蒜炒肉圆:切肉圆厚片入小油锅略煎,撒入青蒜叶,烹酱油酒同炒,蒜香浓郁,肉圆软糯,可下酒,可当主食。

关于萝卜的谚语很多,“吃萝卜夏吃姜”,“十月萝卜小人参”等等,不一而足,有一句“空心萝卜老爷吃”,我到现在也不甚了然:大的白萝卜确实会空心,空了心的萝卜,不脆也不甜,像败絮,过年祭祀的时候,切一个大萝卜,贴上红纸,供插香之用(那年头还真的没有香炉)——“空心萝卜老爷吃”,此之谓欤?不过,单单“空心萝卜”乡人却有另解:大致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家“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可还强撑着!看来,“空心萝卜”不是好词,尤其是一个男人被人家如是形容的时候。

我不喜欢吃胡萝卜——我们称为红萝卜。这可能跟1975年的大水有关——大水过后,我家连吃了三天的胡萝卜!早上吃,中饭吃,晚饭还是红萝卜,连吃三天!那三天我可能把一辈子的红萝卜都吃完了。后来我识字断句,看《水浒》有“嘴里能淡出来”句——虽然彼时还纳闷怎么是“鸟”呢?有限的童年经验告诉我,最次的鸟比如麻雀吧,煮十八碗汤——汤水依旧是鲜的。——可当时还是觉得它写得好,不过,比起我吃红萝卜的滋味,似乎还差了一截:我嘴里确乎有一种乏味的酸苦味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在我的童年经验中,红萝卜还是蛮有印象的。一方面当然是它的随处可见——拔一个生吃不至于要背着什么人,哪怕主人在场也不会怎么样;另一方面是我们懵懵懂懂唱过的乡谣——

头对头——

脚对脚——

红萝卜——

夹蛤蜊壳——

——这乡谣有些情色味道,是典型的乡村性启蒙。我在懵懂童年,曾唱过多次,估计是哪位促狭鬼唆使我们唱的——彼时应该有一位他心仪的女子路过,他逗引她呢。后来看到赵丽华的一首小诗《一个渴望情的女人》,不禁莞尔——

一个渴望爱情的女人

就像一只

张开嘴的河蚌

这样的缝隙恰好能被鹬鸟

尖而硬的长嘴侵入

——赵诗化用的是“鹬蚌相争”的典故,所谓郎情妾意,所谓一拍即合,所谓男欢女爱,所谓与子偕老,不过如此。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5999/

萝卜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