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王朝背后是什么

2013-11-04 10:48 作者:瑷珲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近读了百年美文经典中的余秋《一个王朝的背影》,感触很深。读罢,内心已陷入深深思考:一个王朝背后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大凡牵连到历史的东西,读罢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触。而秋雨先生的这篇散文又紧紧的联系着清朝,清朝,一个令我敏感的朝代,无不时时在内心闪现于挣扎!清的开创者也即大金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凭个人力量与魅力联合众兄弟开创大金,之后子孙间为争夺王位也出现过勾心斗角,但不可否定的是,作为一支新生政权,它一直在成长强大。相比于当时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她的生命力越发强劲。我常常想,大明王朝毕竟已有几百年的基业,家底肯定比新生政权强势的多,可为什么却受人欺压。就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我们在近代为什么一直备受欺凌。是因为文明久了,滋生出异常活跃的智力争斗游戏而使体力武力斗争衰退?还是因为当政者在面对强敌时,选择机会与内心顾虑的太多而不能充分调动一切抵抗力量错失良机最终导致失败?最终还是想通了,找到了一种逻辑:文化缺乏新生生命力。而新生力量文化融入旧文化时会经历一场血腥较量,之后融入后的文化因子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显示强大生命力。紧接着到底是谁主沉浮那就看哪一种文化更博大精深,融合包容能力哪个更高一筹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如秋雨先生说的,清军入关,最难征服的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到后来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尖锐对立,足以显示出新旧文化的强力碰撞!

纵观历史,历代历朝,无不有着这样一种逻辑:新生政治势力的兴起首先是以武力为突破口,之后,在以文化的教育感染达到文化认同,直至强盛。清代的康熙皇帝,在面对汉族知识分子对其入主中原强烈抵触的情况下,就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做法,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大力推崇弘扬汉族中原文化,当然,他也不忘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融入进去,清代如此,元朝又何尝不是呢?而最终结果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到底终究是中原文化仍占据着主导,不能凭此否认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族建立的王朝占多数,而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一次文化洗礼的过程。决定一个王朝生命长短的有君主的个人力量,君主强悍则这个王朝就强悍,在不断的调和中,君主可以调和内部各文化,使之文化协同到最大化,但是终究不能避免再次接受洗礼的过程。离洗礼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我们汉族内部王朝的更替,比如隋唐的过渡。当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终导致各地起义,越是悠久的文化越是需要外来文化的调试与滋养,一个王朝,总是有着这样的规律,从刚刚建立时的贫弱到中途的兴盛直至最后的衰败。所有帝王都希望自己建立的帝国可以延存万世,可是没有一个做的到,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支撑一个王朝的最根本核心是文化,文化走向成熟的过程也就是这个王朝离发展瓶颈越来越近的过程。一旦到达发展瓶颈,且没有新的文化注入,那这个王朝的生命也就算走到了尽头。

在我们中国,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很多,而且他们一度超越了被视为正统王朝的汉家天下。与宋同时的 ,辽、、金、元,这五个政权曾对立了多少年,进行了多少战争,最终被元一统。元也有自己游牧文化,然而几百年后,大明王朝一统天下,中原文化仍占据主导地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余秋雨先生在这篇《一个王朝的背影》中提到了王国维先生的死,虽说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我其实还是赞同余秋雨先生的见解,清朝灭亡了,代表着一种文化的衰落消失,曾被这一文化感染影响至深的人最终必将随着文化载体的覆灭而选择一同前去。

最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王朝的背后是什么,是什么贯穿着一个王朝的总过程,又是什么最终决定着这个王朝命运的长短,是外来文化,不过,王朝自己文化仍是主体,外来文化只做协调作用,虽是配角,但离开了它,主体文化的分崩离析速度会加快。这种悲怆让人怜惜的文化周期性不断调和的发生是有着其存在原因与土壤的。其中中国以血缘为基础的宗主宗法思想制度以及大一统思想的根深蒂固这两点绝对不能排除在外。

曾经的那些为文化而去的文化大师,文化敏感的我们也不必太过伤感,对他们来说,选择与已经渗入自己骨髓的文化一同前去那是最好的归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3409/

一个王朝背后是什么的评论 (共 2 条)

  • 雪儿
  • 诗意乡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