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见南太行

2013-10-28 11:47 作者:叶愚夫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时间跑的好快,跋山涉水都赶不上。

当我再次来到太行山的时候,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了。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小伙子,早已失去了青的活力,只差手里握根拐杖,颤巍巍的走路了。

二〇一三年十月七日,我和几个老战友来到了太行山。我早就想来这里看看了,毕竟这里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我心里的一段永不可磨灭的情思。回忆至长,笑着流泪。曾经无数次思念那里的山山水水,想念那里的父老乡亲,逝无痕终成影,缠绵心跳波未平,在一圈一圈的岁月轮回里的奔跑中,始终充满了渴望的执着

小车穿过愚公洞,一阵阵凉意扑面而来。比山那边的温度陡然下降了好几度。看来气候环境是不会轻易能改变的。当时,我们戏称来太行山训练是“消”,这个在鲁迅作品《社戏》开题就出现的词汇,惹得文学修养很好的、文副处长的人张老师非得要来一趟太行山,以躲一躲城市的喧嚣和炎热,过一把“消夏”的瘾,发一下思古之幽情。我们再三劝她别去,“那大山里是凉快一点,但其他的条件却是很艰苦的,你若去是受不了的……”。她听不进去我们的话,还认为我们在骗她。“现在解放那么多年了,不会有那么苦的地方了!”

结果,给她第一个“下马威”的就是,当时没有小车,只能坐侦察连的三轮摩托车去。一路上都是沙石路面,而且山路崎岖不平,那个风沙哟,那个尘土哟,全钻进了她的衣服,提包,颈脖里,一百多里的路程啊,到了驻地,硬把白静静的她完全变成了太行山区的“三呼”姑娘!(即胖乎乎,黑乎乎,傻乎乎。她有点胖!),她满心地欢喜变成了一路上的满腹牢骚。

来到侦察连驻地,第二个“下马威”接踵而至!晚上安排她住在老百姓家里,那时部队在外训练是没有营房的,狭小的屋子里只能放下一张床。床下就是火炕,不生火的时候里面就是老鼠的“天堂”。她遇到了不敢想象的事情:她疲惫地躺在床上,忽然感到脚边有东西在舔她,急忙坐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老鼠!她吓得大叫起来,整个晚上她都没有睡,不停地和文副处长吵闹。文副处长只好在一旁陪着这个比他小十多岁的女人,苦口婆心地劝她忍耐点,忍耐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二天一大早,张老师就搭一天只有一次的班车回新乡了,从此再也没有提过要来太行山的要求了。

宽阔的柏油公路一直通到南村,街道的两边都是好几层的小楼房,人群熙熙攘攘,煞是热闹。在村的西头,有一分岔路口,一条通东麓庄,林县方向,一条通辉县市的沙窑乡,山西方向。我第一次来训练基地,就在这里走错了路。好在都属于西平罗公社管理,很快我就找到了侦察连驻地。

路过西平罗时,我看见老伴很是关注,眼睛不停地看这看那,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这个地方名字好熟啊!我想,可能是我那时经常给她写信的缘故吧,“爱屋及乌”的潜意识反应。

我们沿着山西方向继续向前。道路旁的田地里,老百姓正在收割玉米,修整土地,那忙碌的样子和多年前的农村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楼房大部分都翻盖了,原先的小屋已经很少了。田地的农用机械比以前多多了,老百姓干活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

离太行山越来越近了,我们是从辉县市入山的,见到的山脉是南太行山。山上绿色植物比较多,我感到有些惊讶。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景色,那时山是黄色的,灰土土的,山上是没有什么植物的。记得我们星期天休息上山,就到处寻找野韭菜,好不容易才能挖到一点,回去后包饺子,改善一下生活,那时的高兴劲儿不亚于现在去一趟“麦当劳”。山上除了少量的、生命力极强的野韭菜外,就是野生花椒了。有的战友采了一点点,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把它晒干,寄回家里,称“这可是太行山上稀少的野味东西哟!”

越走近大山,山上的植被越多。看来,多年的封山育林措施卓有成效。山间柏油路蜿蜒而上,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万仙山。

万仙山海拔在800米——17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进了景区,我们不禁为景区的美丽景色所倾倒。万仙山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红岩绝壁雄壮苍茫,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方显太行本色。山乡风韵妙曼秀雅,有天池、莲花盆、日月星石、磨剑峰、丹分沟等各类景点200余处,尽抒清幽风采。

我们来到郭亮,这里是太行山上著名的村庄。崖上人家,古朴风情,石街、石墙、石房、石瓦,处处流露着古典自然之美。正值秋天,色泽斑斓,秋山如画。山楂红了,柿子黄了,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登高远望,壮阔的太行披上了五彩的霞衣。

我们来到了南坪,南坪是万仙山秀美山水的代表。山清水秀,潭瀑相连,有龙潭峡、神龙峡、丹分沟三大峡谷,有黑龙潭、白龙潭、磨剑峰三大瀑布,还有五峰山万亩次生原始森林等。穿行峡谷,一路伴水而行,瀑布、幽潭、栈道、清泉,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水之间。

我们来到了农家小院,这里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象征,据导游介绍,当地村民几乎家家有汽车,98%以上从事旅游产业,兴办家庭旅馆180余个,床位余张,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成了远近闻名的避暑基地。我和老田饶有兴致地来到小院的屋顶上,摆开架势,面对夕阳,背靠群山,“嚓嚓嚓”留下了美好的一瞬间。

雄奇壮阔的南太行,拥有世界上迄今为止的最大面积、距离最长的天然优质崖壁。垂直数百米高的巨型石墙,令世界各地的攀岩爱好者热血沸腾。我看着这壮丽的景观,陷入了深思:当年,我们侦察兵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地形,进驻到此进行攀登训练。晚上,冷风刺骨,月黑星稀,我们凭着一腔热血,摸着冰冷的崖石,向山顶爬去……。

绝壁长廊郭亮洞,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从心底里佩服、赞叹当地的老百姓,硬是从不可思议的崖壁上凿出一条公路来,这已经不仅仅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体现了,而是与大自然抗争的经典之作。就像附近的“红旗渠”一样,只有河南人民才能够想到,才能够做到!你若如果不到现地,你是不可能体会到它的伟大和风韵的!

晚上下榻汽车旅馆,山里野味小吃妙不可言。村民们卖的山里特产,更是香(乡)味十足。我把杏干、柿干、枣干、山楂干等都买了不少,其中还有西红柿干,我可是第一次吃到!

又见南太行,我的心愿已了,多少前尘往事,随记忆一路漂泊至此;我的思念倍增,人的一生风聚云散,忘不了岁月的沉,依旧散落着苦涩的味道;我的心情索然,又见旧时月,不见当年人,只能发出一声声世事如棋、沧桑巨变的叹息。

岁月已黄昏,我在一方寂静的“竹屋”里遥望,蓝天白云,挥洒飘过那万里无垠的长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1450/

又见南太行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