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梅岭诗魂>

2013-10-07 15:52 作者:山野村夫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梅岭诗魂》

韶关的南雄在儿时是个古老而遥远的地方。那时总听祖母说:我们这个家族都是从那里迁徙过来的。南雄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就是珠玑巷,这条千年古巷,一直保留着百家姓氏祖祠供后人寻访。

国庆长假,是一个外出旅游的最佳时节,今年我亦与亲友相约,结伴前往南雄,意在去看看祖居之地珠玑巷,并去游览一下有“岭南第一关”之称的梅关。

由于近年来节日出行均遇到过高速路堵车,因而本次旅程,车至翁城路段稍见车流缓慢,就主动转往国道前行。时至下午六点多,我们才到达了南雄县县城,安排食宿已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只是这里节日的房价亦大涨,连招待所的标准间也过了300元,因为是黄金周,只能表示无奈,看到房间干净卫生,便赶紧住下。及至将行李放好,就到街头近处的大排档去找饭吃。食的东西味道算好,价钱也不贵,只是这里的南雄话我们已经听不懂了,明显有了边远地区的感觉。

一宿无话。次日清晨,我们一行人就驱车去了珠玑巷,在那里稍事停留后就去登梅关。

其实梅关的地形狭小,它是大庾岭山脉中梅岭的一个隘口,远没有北方军事要地关口的雄伟。古时候为沟通广东至江西以北的交通,公元716年,祖籍韶关的唐代丞相张九龄奉旨带人开辟此驿道,并在岭上种梅,后人将此称为梅关。梅关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都成为粤赣贸易的主要通道,粤人北上亦寻此道而去;后来这里也成为历代中原人迁徙岭南的必经之路。于是梅关的古栈道之上,现在还留有“状元树”和“送子井”的遗址。然而,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早就不从这崎岖的山道通行,这里早就变成了让人怀古和赏梅的旅游景点了。亦为此因,山道两旁的梅树也由此冠上了好些美丽的名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梅关古道的路面是一条由大小不一的石块铺成,眼下虽然不是赏梅季节,但山道两旁的梅树亦相映成趣。为适应游人的需要,路至半山亭附近便设有物品摆卖,假若有谁望梅不能止渴,这里就有黎家豆腐脑和草熬凉粉可买,味道堪称一流。只是当你把脚步停下来时,你自然就发现,这里的山壁之上用平整的石板刻着陈毅著名的《梅岭三章》。能在这里重读陈毅的诗作,却让人感概万千。当年陈毅在赣粤边界的梅岭一带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由于当时枪少力弱,在敌人残酷的清剿搜山中,游击队被分割的七零八落,带着伤病的陈毅只能藏伏于山间的草丛之中,时历二十余天。由于伤病和饥饿,他已多次昏厥,生命到达了垂危的境地,他感觉到此次或不能脱身,于是写下了梅岭三章。这似是绝笔的三章诗作,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与及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伟大情操。现在读来也让人肃然起敬。“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陈毅的诗是写实的,当年举旗革命的确不容易,他曾参加过南昌武装起义,由于当时准备不充分,起义遭到失败;次年他又参加和领导了湘南起义,后来率部上了井冈山,并历任红六军政委和二十二军军长等职。然而,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时候,国民党“以匪为患”,向中央苏区大举进攻。由于当时中央军事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井冈山地区的红军人数也从原来十六万多人锐减到八万多人,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展了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于陈毅此前身负重伤,不适宜长途行军,组织上只好将他留下来在赣粤边界坚持游击战。当红军走后,所留下包括伤员在内不到一千人的游击队,天天要面对十几万敌人的清剿搜山,加上还有叛徒的告密,游击战的困难可想而知。面对险恶环境,流血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作者写出“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的诗句,正是表达了一个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就算断头成鬼也要领军继续战斗的宏愿,使《梅岭三章》真正成为‘笔落惊风,诗成泣鬼神’的诗作。

陈毅不愧是诗人将军,在艰苦岁月中,他还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了赣南游击词,给我们留下了当时梅岭游击战的真实写照:“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尤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丈长”。诗的字行句里显现的正是“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的万丈豪情。其实三年游击战的艰苦生活是远不止如此的,后来陈毅到了延安,外国友人问起三年游击战时,他坦然说,那时过的真是野兽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静下来评价这三年游击战的功绩,应该说它既给革命保存了实力,又给革命老区人民树立了革命必胜的信念,是功不可没的。

诗,是一种文学形式,从来都是作者借以抒怀的载体。《梅岭三章》中“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起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象勉励后人的句子,不禁让人想起了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放翁是位国诗人,我们赞许他的爱国情怀,只是他在生命面临终结的时候,他的诗表达出的似是一种无力的叹息。而陈毅的诗,它让我们读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情操,为了革命事业他不屈不挠、视死而归,他坚信革命的前途和革命的胜利。相信一定有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泉下之灵。

有人说诗的品格就是人的品格,这是一点都没有错的。我们在读《梅岭三章》时,在山道的另一旁,竖着一块大石,石上刻着何香凝的《咏梅诗》,诗曰:“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霜吹。”这首诗显然是对梅品格的赞颂,然而现在把它拿来解读将军是再好不过了。陈毅胸怀所纳的正是这“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啊!

由于情感早被“三章”所包围,因而在路过东坡树下时,读到“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的好句,似乎亦觉得乏味,于是只管往高处攀登而去。直至迈步跨过状若城门的梅关山口,才忽然醒悟,原来自己已经踏入江西境了。此时站在高处,极目远眺,面前地域开阔,山城相映。遥想当年这里有那么多敢于支持革命、敢于流血牺牲的老百姓,这真是革命的大幸。也正因为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支持,陈毅将军才没有绝命于此。为此,陈毅的诗中有句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是的,我们应该谨记,革命的成功,人民才是最大的功臣,因为他们之中蕴藏着那种‘载舟又复舟’的力量,并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梅关的山口,虽略显简陋,但已经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了。在关口的高处,我们挖到了几枝当地的红色山兰后,即借着秋天凉爽的山风,迎着上山的人流循道下山而去。当回到山下的迎客亭时,却见多了一队穿着红军服装的“私伙局”人员正在唱红歌,扬声器的声浪在山谷中回荡着。我和阿森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来历,却被他们拉去入了伙,于是在这梅关古道之上,我们也拉开嗓门唱《红梅赞》:“梅岭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尽情歌罢几曲,待要离开,那些“红军”大哥大姐们却似有不舍,拉着手叮嘱在梅花盛开时一定要来梅关赏梅。

是啊,梅·这个天的使者,她俏丽而有傲骨,待到其烂漫如雪、古道飘香之时,必定另有一番景致,我们应允着,心里头也真的产生了再到圣地来赏梅的期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5747/

<梅岭诗魂>的评论 (共 17 条)

  • 二民
  • 凯
  • 逍遥子
  • 半缕印痕
  • 江清月近
  • 婉约
  • 今生依梦
  • 醉死了算球
  • 大海之子

    大海之子欣赏,推荐!

    赞(0)回复
  • 王根生

    王根生小时候学过的梅岭三章,把我吸引到你的文章中来了。陈毅的诗歌我很喜欢,通俗而富有浪漫的激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一曲战地浪漫曲。他的很多诗歌《题西山红叶》《赣南游击词》等,至今都能背诵下来。我喜欢你文章的这种格调,给三文杰增添了刚健之气。我一直不喜欢散文写的太柔,如三春的绵绵细雨,如江南的人儿,杏花春雨的氤氲把他们泡的白嫩忧郁,让文学成了酒吧里的歌女,我喜欢刚健一点的文章。白居易说得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应该如此!

    赞(0)回复
  • 山野村夫

    山野村夫回复@王根生:谢谢阁下错爱,我会继续努力的。

    赞(0)回复
  • 清瘦人

    清瘦人不错的游记散文,喜欢。

    赞(0)回复
  • 海 筱兮 ╮

    海 筱兮 ╮啦啦啦

    赞(0)回复
  • 理水

    理水说到梅岭,自然就会想到陈毅将军和他的诗歌。这使得梅岭的故事越发深入人心。拜读欣赏先生的作品,问好朋友!

    赞(0)回复
  • 山野村夫

    山野村夫回复@理水:也问朋友好。顺读了《秋吟》,“远翠流河浮胆色,近红摇岭换心情”很新颖。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有人说诗的品格就是人的品格,这是一点都没有错的。我们在读《梅岭三章》时,在山道的另一旁,竖着一块大石,石上刻着何香凝的《咏梅诗》,诗曰:“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这首诗显然是对梅品格的赞颂,然而现在把它拿来解读将军是再好不过了。陈毅胸怀所纳的正是这“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啊!

    赞(0)回复
  • 依岸观涛

    依岸观涛因原“山村野夫”名有歧义,故改为“依岸观涛”。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