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奉仙观记

2013-09-30 15:49 作者:千铁具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王屋山作为道家“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一大洞天——“小有清虚之天”,仙迹处处。位于王屋山下的奉仙观,以它独特的宫殿建筑而名扬仙界。

奉仙观,始建于唐代垂拱元年,初名“奉先观”,意为供奉先祖之观。先祖为谁?——大名鼎鼎的老子李耳。唐皇室李氏起于陇西,得天下后,为抬高族望,遥尊老子为先祖。道教所尊崇的地位最高的三位神仙——“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即是老子,因此后来人们把奉先观改称奉仙观。奉仙观中现留存有唐代《太上老君石像碑》和唐玄宗为他的胞妹玉真公主李持盈撰文和题额的《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

奉仙观坐北朝南,现存两进院落,依次为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左右两侧为厢房和配殿。奉仙观历经千年,香火不绝,高道辈出。唐代二鲁真人鲁希言、鲁和光,北宋名道贺兰栖真,元代崇宁葆光大师卫志隐,明代道士韩嵩岩都曾于此修道,其中以贺兰栖真最为著名。关于贺兰栖真,《宋史•列传•方技》记载:“贺兰栖真,不知何许人。为道士,自言百岁。善服气,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时纵酒,游市廛间,能啖肉至数斤。始居嵩山紫虚观,后徙济源奉仙观,张齐贤与之善。” 张齐贤曾有诗《赠贺兰栖真》,诗云:“日耕云耨杂芝田,洞府游多隐奉仙。耸秀万寻连翠峤,澄明一派接灵泉。凤书昔降幽居侧,鹤驾曾朝瑞日边。四海高名谁可并,赤松黄石好齐眉。”三清殿的前墙上镶嵌着一块北宋石碑,上刻贺兰栖真骑着毛驴去东京朝圣的情景和《章圣皇帝御制诗并记》。北宋景德二年,贺兰栖真受到宋真宗的召见。既至,真宗问以点化之术:“先生有点金术,人言信乎?”贺兰栖真以“帝王点化之术.以尧舜之道点化天下,可致太平”应对,受到真宗的赞许。真宗封其为宗玄大师”,并作诗赐之:“玄元留教五千言,有象难名恍惚间。数进篇章达至理,时吟时咏道情闲。”宋真宗对他赏赐甚厚,同时免除奉仙观的租税。贺兰栖真从东京归来后,利用皇帝的赏赐,开始增修扩建奉仙观。

奉仙观现存的主体建筑三清大殿,是由贺兰栖真肇建、金大定二十四年重修的。三清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架椽,单檐悬山造,建筑“手法豪放,运思奇特。”其奇就奇在它以“荆木、柿木为梁,桑木、枣木为柱,皆合两三围,长两丈许”。荆木、柿木、枣木、桑木谐音为“经、死、早、丧”,极不吉利,而贺兰栖真却毫不挂怀,不拘一格,将这四种木材集于三清大殿一身,作为栋梁之材——噫,真道者之风!据说这四根梁柱都是贺兰栖真走遍济源四境才找到的,它们原生地的村名也因此改称荆王村、枣林村、柿槟村、桑榆村而沿用至今。用枣木、柿木、桑木建房,如果不考虑风俗忌讳,也不足为奇,用荆木做梁,实为大奇。原来,奉仙观的荆木梁,是一根硕大的荆根。相传,贺兰真人云游到荆王村,发现一丛紫荆长得格外茂盛,心想其下可能有宝物,于是就花了十两白银将其买下,雇人挖掘。谁知越挖越大,最后竟挖出了一根硕大无朋的荆根。荆根做梁,世界独一无二,因此,奉仙观又称“荆梁观”。三清殿的奇,不仅在于它的用材,还在于它的架构——用二柱二梁撑起巨大的屋顶。它采用了古建筑中为了增加室内空间而减掉部分立柱的“减柱造法”,使原本应该采用的四梁八柱,匠心独运,减为二梁二柱,令人叹为观止。更令人惊叹的是,经过九百年的风,它依旧巍然屹立。三清殿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它的质朴无华。通常的殿宇都是雕梁画栋、描金图彩,而它的梁柱却是一任树木的天然形态,不加任何雕饰——仅仅削去其树皮而已。

老子厌五色,道家尚自然,大巧若拙,大美不雕。噫——我奉仙观的质朴无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4431/

奉仙观记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