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谈渭北丧葬文化

2013-09-27 14:55 作者:石头王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渭北民间丧葬文化中有许多具体的礼仪/服饰及程序,基本上继承了历史风俗,多年来没有大的革新。只因地域不同而程序上大同小易,所以有一句俗语:“十里同乡不同俗”。笔者就其中有关礼仪动作含义做了考究,供大家探究。

一是子手中的‘孝棍’。在澄城/合阳/大荔一带又针对所葬对象(男女有别)不同而分为实木和空心的孝棍。孝棍最初的用意是害怕孝子伤心过度走路吃力,用来保护身体平衡的。在古代男耕女织的社会里,男女分工非常明晰,‘女主内男主外’。一年四季男人大部分时间在外劳作奔波,而抚养儿女照顾老人的活计主要靠女人完成,日久生情,严父慈母之说也与此有关。所以从亲情上讲儿女们对母亲感情最深,当母亲去世是真真正正的感情流露---悲痛欲绝,必须用实木(柳棍)拄地;而对于父亲是敬而远之,只需要空心棍(芦苇)做个样子而已。演变到今天都成了样子拖拉着意思意思。

二是孝子脚上的‘鞋子’都是趿拉的。趿拉着鞋用意无非的是走路要慢,但这里有三种意思:1,孝子真的悲痛欲绝,期间不经意把鞋趿拉了而没心思去动它;2,家长害怕不孝子孙趾高气扬而遭到乡邻耻笑故意吩咐做作的;3,阴阳两重天,孝子们趿拉着鞋故意拖延时间而将亲人多在人间留一会儿,以示恋恋不舍的亲情。

三是出殡时孝子头上的‘纸盆’。纸盆实质上是一个小瓦盆,里面装了面食,是古代人吃饭的家伙。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父母亲把我们带到了人间,教给了生存做人的方法和道理,也就是说依靠父母长大成人;现在父母走了,要收回‘碗’了,生活只能自主谋生,再也不能依靠最亲近的人了。所以头顶‘纸盆’以谢父母养育之恩,且把其摔的碎碎的,以证明父母的教子有方,后辈完全可以自食其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3738/

小谈渭北丧葬文化的评论 (共 6 条)

  • 浅笔抒写
  • 涧谷幽客
  • 风语
  • 麦城的冬天
  • 李清风
  • 婉约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