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什么样?

2013-09-26 19:37 作者:杏林鸿雁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不须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箬(ruò )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

蓑(suō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鳜(音桂)鱼即桂鱼。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张志和的诗传下的不多,《全唐诗》仅录有九首。有人认为张志和还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这首《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千余年来诗坛普遍认为张志和的五首《渔父歌》当属词作,而且第一首《西塞山前》历来被视为唐人词作中的名篇。张志和可以说是一首诗得以传名于后世的。

这首诗浅显易懂,但我以为妙就妙在“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不但写出了“风”的形态,还道出了某种“弦外之音”。可以说,不同心境之人都非常欣赏这句的。

这首诗是强烈画面性、色彩性、动感性的。桃花的季节,美好天。青色氤氲的远山中,白鹭翱翔;桃花艳丽的微风中,鳜鱼戏水。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穿绿色的蓑衣悠闲地垂钓。毛毛细雨淅淅沥沥的斜下,于是勾画、暴露出了“风”的样子。自古以来,能写出风的样子的,唯“斜风细雨”最有韵味了。一个“斜”字,道出了无限风情。无形的风就这样被一个“斜”字勾勒的无所遁形。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杜甫的这首诗所描写细雨微风也够绝的了,但总给人感觉表现力不够老道,不如“斜风细雨”的形象、直接、有力。

不是有歌“幸福不是毛毛雨”嘛,这种否定其实也是肯定呀。且不说久旱逢甘霖的人生之大喜,生活中,春毛毛细雨难道不是润物细无声?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思绪,斜风细雨自然是无比惬意的感觉,当然也就慵懒随性了,恨不能融化于美景中······

明面上,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满足于现在的逍遥自在,炫耀着自己的“归隐”。但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却暴露了作者内心真实的心态:他其实对他的经历有着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能忘却。

他真的“斜风细雨不须归”?不!此地无银三百两也。就像有人说“忘了恨······”。真的忘了?那就无须文字于纸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3565/

风,什么样?的评论 (共 3 条)

  • 黄瑞槐
  • 雪儿
  • 梧桐疏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