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棉花

2013-09-22 16:50 作者:和风细雨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摘 棉 花

父亲的腰子扭到了,却惦记着家里的棉花。上个星期已采摘了一次,由于天气的晴好,父母说,地里肯定白了。

做晚辈的我们,平时忙于上班。中秋了,休息三天。乘着燥热的秋风,不时风里夹着丝丝凉意,骑着电瓶车,来到离县城近30里的家乡承包地里摘棉花,也算是尽点心吧。

棉花地不算大,亩把地,绿油油的一片里白花点点。我们三人各自拿着蛇皮袋,一字型排开开始采摘。九月的太阳不毒但很燥,不一会儿我全身湿透,好在秋风习习,多年不干农活的我可以承受。其实就算采摘一天,其收入也赶不上麻将桌上包一把牌。之所以还要来采摘,是因为就算给父母钱请人采摘,父母还是会将钱放入口袋然后自己前来辛苦劳作。想到父亲在腰有劳损的状况下或站或蹲或弯腰或钻入棉花槁丛中,我们还是自己体验从前的劳动吧!采摘棉花也是体育锻炼的一种,各种器官可以运动,加上汗腺的急速分泌,平时沉淀在体内的毒素或许就排泄了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这儿种棉花,是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推广的。当年在乡镇工作,为了完成全县的棉花种植任务,乡镇打着“逼富有理,逼富不违法”的标语,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走村穿户,穷追猛打老百姓改变只种水稻的观念。我曾经在乡镇党委书记的压迫下,拉着牛把别人的秧苗耙掉。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要遭雷打的。我违心地做了,虽然后来证明这个行动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了财富,但于心我暗暗地咒了领导好多天。我们称之为水改旱,持续了2-3年,终于尝到了甜头的百姓再也不用乡镇督促就自己种棉花了。那时,水稻20多元一百斤,籽棉10多斤就可当水稻100斤。想一想,一个老太太采摘一蛇皮袋棉花就当一个小伙子挑着两箩筐稻谷,这个美呀,真是美!一下子,我们县就成了种棉大县。下乡,我们就经常成为做棉花营养钵的义工,也学习了不少棉花种植技术,现卖给百姓称之为指导,还冠名为棉花副村长在田头地里评头点足。

我们埋头采摘,田野煞是宁静。一上午,只遇到一个采摘的同村人。环顾四周,棉花地就几块。父亲也是为了活动筋骨,没有将田租出去。是啊,回到家乡 没见到几个人。大多都外出挣大钱去了,不像我们这些当年读书的佼佼者,死守一份饿不死撑不饱的工资。他们大多每年年终腰包鼓鼓回来,在家有田地,田地有补贴,县城买大房,大房买几套。所以一到过年回到老家,心就堵得荒,不知是我们的无能还是我们的无奈,或许是我们悲哀拟或是市场的扭曲还是……?我找不出答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农村的有限几亩地,养育不了农村人,更富裕不了家家户户,于是青年劳力外出觅工,田地出现了流转。每亩流转费每年达到了400多元,加上国家的补贴,老百姓实际种植粮食,不含自己人工投入,纯收入也就这个数。所以流转对农户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很是受欢迎!

一阵风吹来,很是舒爽,夹杂着熟悉的稻香,甚是陶醉。采摘了近个两个小时,蛇皮袋的棉花还是没装满,但花却很漂亮。伸伸懒腰,抬眼,四周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很是诱人。这里,空气真好!任务完成了,再好的空气也要回家!

带上胜利果实,驱车回家“赶场子”,是别样的惬意生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2252/

  摘棉花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