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镇漫说

2013-09-17 09:51 作者:龙飘飘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长安城之西的沣河东岸有一座千年古镇,这便是斗门镇。

斗门镇因何而得名,不得而知。具体能古老到什么程度?也说不大清楚。当今的人好傍古,这个斗门镇位于沣、镐二京之间,因此把这个镇子与西周牵上瓜葛似乎也不能说不对。若真地从周朝算起,距今可就有三千年了。

镇之东街上是我们的中学。之所以称“我们的中学”,是由于当年我们在那里念过书。虽然我老家在中学东边二三百米的地方,但还是属于乡下。这也是从一个同学口里知道的。他称我们为“乡棒”,他们是“街上人”。虽然我们吃的馍比他们的还白,他的父母同样也是握锄把子修理地球的,但他们居住在镇街里,自然而然镇街似乎也只属于他们。他们的骨子里也就有了与老北京人一样的优越感。其实,看看那名字:斗门,也就是古代一个水闸而已,大概是沣河水导入昆明池的入水口的水闸。住在水闸旁边的人只能是水工了,一个看水渠的后裔居然幻生出贵族般的优越感岂不怪哉?细一推敲,觉得也不是毫无道理,当年的水工说不定也属公务员的序列。如此,别的人再不服气也不行!

说到了昆明池,突然觉得称斗门镇为“千年古镇”并非杜撰。东街的轧花厂后院有个石爷庙,其学名应该叫牛郎庙,虽然那庙宇简陋得四面透风,但孤零零供在其中的石爷,与东边距此三、四里远的石婆庙(织女庙)里的石婆却是一个留传千古的佳话,织女牛郎的故事家喻户晓。将他们隔为天各一方的天河,其实就是昆明池。这一系列的故事都是汉武帝谛造的。昆明池早已沧海变为桑田,故事中的织女牛郎却继续演绎着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成了斗门千年古镇的名片。要从那时算起,这个千年古镇至少也有两千岁了。

镇街原先只有一条,以城堭庙为界,北边叫北街,南边叫南街。解放后城堭庙改建成了中心小学,大殿变成了学校办公室。印象中这个作为办公室的建筑很古老、很古典、也很威风,四周髙髙趐起的檐牙上还悬挂着铃铛呢!只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掉了。一条新兴的街道端东端西从这里横穿而过。从此老镇子也便有了四条街,即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呈十字形,以老城堭庙为原点。原在镇中心的小学挪了位置,被挤压到了西南一隅。随着城堭庙大殿这座地标性建筑的消失,街两边那些古旧的、带着阁楼的老房子也渐渐消失了。

早先,我很是向往那些两层的木质阁楼的。毎年镇子上耍社火,街道上总是人挤人、人踩人的。在波浪起伏的人潮中,为了能力争上游,真得费一把子力气。遗鞋掉帽子是常事,有时负点伤也不算意外。在这种没有秩序的场合,年少的我们又怎能是大人们的对手呢?在夹缝中争取生存空间的我,每每看到有人端着茶壶、抽着烟卷,坐在阁楼上既观赏着社火,也观赏着不断涌动起伏着的人潮,展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威仪,我内心总会油然生出无比的羡慕:他咋就那么幸福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有阁楼的那些老房子被一座接着一座拆除殆尽,那种令人羡慕的特权形象也就看不到了。心中虽感到平衡了些,但到底还是有几分失落。

这个老镇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承担着长安城西边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远的不去追究,就说在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这里是斗门地区的行政中心。斗门地区横跨沣河,管六个乡镇,这个区级单位比县级低,却比乡镇髙。座落在东街的区委大楼是一座三层的红砖楼,这在一个时期里是镇子最高、最耀眼的建筑,也是本地区的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其所辖区域刚好是座落于沣河两岸周朝的沣、镐二京的故地!

当年,区委大楼的建设过程是有个故事的,那座耀眼的红砖楼是由一干子插队知青洒泪流汗建起来的。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这些个细皮嫩肉的年轻人,从城里下放到农村插队后,那些体力劳动自不必说,只是这肚子上的问题实在难以忍受!寡淡的生活让他们嘴里馋得直冒烟,怎么办?这不,他们也学着电影里八路军游击队的样子,埋伏在沣河桥边的玉米地里,在里打了一辆西瓜车的伏击。可他们把西瓜刚吞进肚还没来得及回出味呢,公安的枪就响了。他们一看公安玩真的,惊得魂飞魄散,都乖乖抱着脑袋当了俘虏。一计数,好么,一两百人!为了把他们改造好,公安部门就给他们找了这修建区委大楼的差事,而且这一干就是大半年。

区委大楼就是这样诞生的。当年那干修建区委大楼的知青现在也该有五、六十岁了,假如让他们故地重游,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感想呢?不过也不会有什么感想的,因为斗门区早都撤销了,当年那座耀眼的红砖楼己被更髙的楼房所取代。这是后话。

好象也是在区委机关撤销前后,从镇西边经过的108国道改了道,接着打从镇南经过的西余铁路线上每天两趟的客车也停运了。原先说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这一切的一切转眼间都成了历史。这个曾经的天子脚下,本该是个风水宝地,得天独厚,忽然间成了一个被主流社会所遗忘的盲区。这个玩笑开得可有点大!眼看着四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的人简直涩得牙痛,然而一时间却手足无措。百无聊赖时,搜寻一点聊以自慰的由头:这里是多个朝代首都的重要部分,地下的古迹太多,国家禁止在这里动土开发。的确,在四周真有一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诸如沣京遗址,镐京遗址,织女石刻遗址,还有北边的阿房宫遗址等等。

在随后的岁月里,这里的人也在极力追赶着,只可惜还是难以再现那昔日的风光了。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里,镇是排在城之下的,其尬尴之处也在这里。城里人叫它乡下,它自己又不甘于乡下,最后只能成为非城非乡的形象。就连镇街上人的穿着打扮也是如此,城里人一眼就能认出她是乡下人,而乡下人也能一眼认出她是镇街上的人。它们努力地在夹缝中争取生存的空间,可往往却在追潮中迷失了自我。

有句谚语:"蝌蚪跟着鱼儿浪,最终把尾巴也浪没了"。

有一则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说是镇街上有个穷汉见人家财东家穿了件皮袄很是威风,他一狠心把自己的黄牛卖掉,也买了一件与财东家一模一样的皮袄。能与财东家一样受人恭维,他心里别提多受用。来,财东家脱了皮袄穿上了皮背心。穷汉见后,回家就把皮袄的袖子剪掉,他也穿上了皮背心。他又一次得到了恭维和满足。暑去寒来,财东家又穿上皮袄了,这个穷汉再想穿上皮袄,办不到了!原想着再把那剪掉的两只袖子缝上又是皮袄,可他老婆早就把那袖子剪成了鞋垫铺到棉鞋里了。

失去了的东西想再找回来,那就难了。号称千年古镇,只因为虚荣的追潮冲动,把千年的韵味丢失得无影无综。想重拾千年古镇的名头,可惜只能从历史的碎片中翻找了。

所谓历史,不外乎都是那些故去的事。有记载的东西人们继而承之、发扬光大自不必说。没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大家便拥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反正无据可查。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是紧密关联的。二者依存的模式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唱就是三十多年,而且毫无唱衰的迹象。经济与政治往往也是分不开的。GDP的计量单位是钱,这钱虽是官方的一组数字,可这组数字中的内涵绝不似坊间戏称的"鸡的屁"或"狗的屁"那么肤浅。就象河南安阳的曹操陵,虽考古届的争执还尚未尘埃落定,当地有关官员请专家们吃了顿饭,就急不可待地要当场拍板定下来。因为定下来了就可进行下一步的开发了,这又是个GDP的增量。当地在实现这个新增GDP的过程中,自上而下一河水就全开了!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大潮中,古城古镇很吃香,从而也诱发了人们傍古的热情。

斗门,据推测是沣河水导入昆明池的水闸,然后就形成了这个古镇。只是史书上记载的昆明池太朦胧,人们无从看到其本来的面目,说是那片地底下有沙子,但人家说有沙子的地方多了,难道都是昆明池?要再现昔日的昆明池,看来有些玄。那么依附于昆明池的千年古镇的名头,似乎也难以名正言顺了。

现实能让人回归冷静,但利益的驱使和冲动时常又会令人奋不顾身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0865/

古镇漫说的评论 (共 10 条)

  • 拾荒雨季凉
  • 柳老师
  • 今生依梦
  • 梦之语
  • 纤纤柳絮
  • 少华山
  • 婉约
  • 梦天之蓝
  • 三月雷
  • 龙飘飘

    龙飘飘蝌蚪跟着鱼儿浪,把尾巴都浪没了!不迷失自己才是清白!向关注我的朋友致谢!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