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店

2013-09-13 15:48 作者:无人喝彩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书时常去逛书店,虽然不一定买书。一是因为没钱,买了书就要饿肚子,肚子肯定不同意;二是因为没时间,教科书都看不完,课上看闲书要挨白眼,老师肯定不同意。因此,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末去逛书店,常观而不买。对于售货小姐来说,观而不买乃大忌,给你东摸西摸摸了半天,不付钱就想走人,哪有这么好的事。要看书,不愿意挨老师白眼的,通常就要挨售货小姐的白眼。

最易挨白眼的是去旧书店。因为旧书太旧,残花败柳,经不起摸,书页本来就脏,有的似乎尘封多年,凑近还能闻到一股霉味。书店老板,假使是个女人,往往敝帚自珍,每见有人久观而不买,仿佛自己代书受刑,忍不住出声喝止,弄得顾客甚是尴尬。当然,若是女老板不在,她的丈夫通常会破罐子破摔,白眼是有的,但一般不会赶走顾客。如果文学,恰逢看了《金瓶梅》,遇上志同道合的男同志,可能还会回味其中精彩情节,与之分享读后感。如果相谈甚欢,自然不忘推销著名作家阿毛的作品。他们不一定知道三毛,但对阿毛,却有相当的研究。

旧书店图书种类庞杂,可谓鱼龙混杂,有文学图书,有武侠小说,也有教材教辅,其间也不乏教你练字教你写信教你谈情教你点穴教你做爱教你口才之类的生活类书籍。生活的种种技能,都可以从中获得,难怪高尔础的哥哥说了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一直被传唱至今。旧书店的书,虽满是灰尘,但因其来源广泛,确有不少稀罕珍贵的文献暗藏其中,很值得光顾。但有一点需注意,不要在那里买新书。旧书店在这方面很诚实,新书几乎全为盗版,质量反而不及旧书,而且买旧书还可以砍价。旧书好似失去了贞操的女人,身价大跌,常被书店老板低价处理。谓之贱卖,并一再强调:我这卖的不是书,是血!

要买正版新书,新华文轩估计是最权威的了。它的特点,在于只卖正版,且凡书一律按定价出售,不做打折的生意。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大学教科书,即使来新华书店买,所交的书本费至少能多买三五套。医疗上有个“以药养医”,莫非教育上也有个“以书养教”么,这真不知是养了谁?亦不知养肥没有?新华书店虽正价售书,但政策较为宽大,允许顾客捧书而读。不过现在的书商比较狡猾,新书一律塑封,给书带个套子,要想看,先付钱。正如古代男女结婚,要想掀盖头,先娶了再说。这类书多半都是装帧精美的畅销书,至于为什么畅销,封面拦腰裹了一段长条纸片,上书“某某大作家惊世之作,震撼上市”,或者“著名作家某某,某某及某某某联名推荐”等等以作解释。这些作家的名气,往往大得能吓死人,若每人写一段评语,该书便成了“文学史上的奇葩”,有的竟被称为当代《红楼》,全然不把曹芹放在眼里。现在的作家都底气十足,敢自称当代曹雪芹或当代鲁迅的成串,经常宣称一不小心就会写出部《红楼梦》来,不过终于写不出《红楼梦》,只写成了《红楼梦遗》;也写不出《阿Q正传》,只写成了《某某自传》,这某某,正是作家的尊名。

这不是卖书,更像卖作家。塑封而不准私自强拆,打出作家大名就像盖了个公章,表示权威认证,质量合格,引得一帮热爱“当代文学”的年轻人蠢蠢欲动,匆匆掏钱。交钱拆封,表情满足。若是青期的中学生,买了偶像作家的新书后,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立刻就被扉页上那几段缠绵悱恻的伤感文字感动得芳心大乱,一塌糊涂。当下的青春偶像作家似乎在集体梦呓,把小说当散文写,而写散文又像造句,拼了命地用优美华丽的辞藻比伤感,让人欲罢不能。作家的第一步,不是雀氏纸尿裤,而是说人话。但作家不顾这个,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低低呻吟:“啊,我悲伤啊!”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很适合去画画。生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也停留在稚气未脱的初级阶段,也算是符合特殊国情。

紧邻畅销书柜的文学名著专柜常遭冷落,因为现代人大多不看名著,只看名著解读,研究《红楼梦》的书反而比原著更值钱。要是有人写出《我看金瓶梅》这样的启蒙读物,我想一定会独步文坛。当代作家们秉承孔子他老人家“述而不作”的思想,捧着几本国学经典畅谈读后感,最后竟谈成了“国学家”。在真正的国学家面前,这些人大多只能算是文学小青年,不过在没有真正的国学家的时候,一把火都能把鸡烧成凤凰。其实这个年头哪里有什么国学大师,只有无数国学家的家。在他们的光辉指引下,文学名著专柜只有部分纯文学爱好者驻足停留,观而不买,惹得小家子气的售货员神情不悦。不过现在新华书店允许顾客阅览拆封的书籍,售货小姐的白眼病多已得治,成功地避免了患上白内障的危险。常观而不买的读者们迎来了一个美丽的春天,纷纷涌进凉的书店,一览无余。世纪初的出版业空前繁荣,据说光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就有好几千部,倘若囫囵吞枣,必定精力尽失而死。有些读者的看书速度惊人,一个下午就能看完一柜的书。一目十行,令人佩服。换了我,一个下午估计只能看一本如“我/敢说/我做的菜/是/最好吃的”这样的现代诗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书店的书多,种类也多,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近年来写书的人比看书的人还多,人人都称作家,写本自传也能进作协。既出名又得利,自传未提到的,老年还可以写进回忆录。有些书看起来厚厚一本,打开一看,大大的方块字,显得作者好富态;行与行之间退避三舍,害着严重的单相思。有的字却患上了严重的侏儒症,好像也知道自己被印在纸上是一种耻辱,尽力缩小身躯,极力躲避。有时一页纸上只有米粒大小的几个字,寥若晨星,频频遭到忽视。这样就显得字数不够,补救的办法是请圈内朋友写个几千字的序放在开头,结尾处写个后传,细谈艰难的创作过程和“作后感”。正文部分加入大量插图,偶尔也贴几张作者近照或旧照,算是免费登个征婚广告。这是字数不够的书的一贯风格。而有的书字数太够了,作家好像觉得不长就不能叫长篇小说似的,几万字过去了,一打听,才刚开了个头呢。据说我们的作家已经创作出了一部近四百五十万字的小说,长度荣登世界第一,以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恐怕要读上半年,成功地让世人明白了什么叫长篇,愧煞诺贝尔文学奖也。

近几年图书的种类又有增加,官场小说和党史读物赫然进入了畅销书系列,被放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官场揭秘小说大暴官场黑幕和潜规则,甚至一批落马贪官、退休二奶也主动现身说法,不知是为了悔罪还是稿费。今年本拉登被干掉了,在他死后,《拉登之死》之类的书立刻堆满书店,虽然有部分作家很喜欢写些《我与某某》的作品来自添身价,但我至今仍未发现书店里有《我与拉登》这本书,可见恐怖分子不得人心,虽然他是世界名人。对比这种见不得人的东西,党史读物更招人喜欢。即使只伫立书架旁随手翻翻,也很有面子。一来显得懂历史,有文化;二来则显得爱国,唱完红歌还看“红书”。电影《红高粱》的结尾,豆官感觉看什么都是红的,如今的书店也给人这种感觉。

最令人增长自信的是励志类书籍,此类书极力传达“不看必后悔”的意思,大肆鼓吹不择手段一暴富,总之是成功者必备手册。脸厚心黑之说,迎来送往之道,多见于其中。作者多是有钱有势的“成功人士”,书当然是“人生必读的一百本书”之一,我们这种没读过的人等于白活了二十多年。

现在的作家大多口气大过名气,随便写本书也敢叫“人生必读”。有的“必读书”不读还好,一读能把好端端的人读成傻子。一个外国作家说,应该让一些作家到公共厕所分发草纸。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因为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读者连去书店都可免了。

写于二〇一一年九月六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9961/

书店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