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代贤才贺子徽

2013-09-06 13:14 作者:刘水腾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代贤才贺子徽

刘水腾

贺子徽,字嗣音、子翚,号存耕。盛唐文坛领袖贺知章二十三嗣孙,莲花县三板桥乡湖边村贺氏德贤公季子,涉神泉村开基祖。元顺帝至正戊戌年(1358年)六月十五日辰时生,明正统戊午年(1438年)十一月初八日午时殁,享年80岁。仕至江南常州府江阴县丞,主修《江阴志》,留有《哦松诗集》,供后人广为颂读。

三板桥乡地处吴楚交界,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子徽祖辈为农, 地位卑微,但其幼小聪明,颇具心计,遇事肯动脑筋,自小就有志气、有抱负。善学广闻,对各类典籍无不涉猎,对儒家经史烂熟于胸。耕读平生,仰慕圣贤,为境内闻名学子。

子徽平时为人,粗衣敝履,躬耕陇亩,自食其力,乐道安贫,旷然自足,淡如秋水贫中味,和似风静后功。认定凡百事业,处顺不可喜,喜心之生,骄侈之由起;处逆不可厌,厌心之生,怨尤之所起。常曰:“圣贤所言,无非存天理、去人欲,圣贤所行亦然,学圣贤者舍是何以哉?”

朱元璋称帝,下诏储贤,广征器使。未曾入仕儒生,皆极力征用,立士大夫不为君用,则杀头条文。子徽学问渊博,注意研究君王治国方略,洞察时局,素受“朝廷三老”、茶陵四大学士之一刘三吾推重。《莲花厅志》载: “当洪武初,子徽以荐辟对策称旨。……因叹国初造士之隆,用人之广也。山陬陋巷,毛发丝粟之才,咸得上闻,盖庶几野无遗贤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子徽擢江南常州府江阴县丞,他对三吾感激不尽,奉承曰: “玉堂学士旧家声,一代文章擅老成。草诏频来天上召,著书不负世间名。相台苗裔流芳远,禄阁藜灯吐焰明。何日承颜趋座下,也随冠盖上蓬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子徽主政,民有加。《江阴志》载: “整饬吏治,亲自查处贪贿;减削田赋,废除苛捐杂税;清理军籍,释放无辜平民;兴修水利,设济农仓;修建学校,培养人才。”九阍蔀屋,万里焉闻。惟资守宰,字此芸芸。

子徽有太史之风,良史之才。《江阴志》载: “洪武二十四年春,予来贰令。到任两月,独员署事,自卯而□□而退,屈力殚虑,思图补报,何暇览是邑山川之形胜,论当时人品之贤否?……一日,有耆士谒予而言曰:江阴历代事迹备载旧志,降自前元迄于今,犹有所缺。俾锓诸梓,以永其传。” 朝代榛遐,图志罔续,子徽感其深远,潜心修志,后贺志编成,影响颇大。体裁悉依汉书,有国史之笔;且言辞刚正,评价中肯,不畏权势,有司马太史公之遗风,时称“铁笔史官”。

子徽尊上重恩,谦恭有礼。常拜访御史府,感三吾恩德。诗曰:“龙楼凤阙帝王家,仙客来乘海上槎。露下金盘天似水,烟消玉宇月无瑕。怀乡思远劳魂断,报国才疎感鬓华。圣旦己临恩许赐,五云深处泛流霞。” 语言飘逸奔放,用典绮丽准确,其对三吾之推崇及感激,可见一斑。遇钦差大臣微服察访,皆恭敬遵从,谦逊有加。《贽李御史》诗曰: “骢马翩翩下九宵,宣恩南国路迢遥。绣衣日暖春风动,丹简霜飞晓露销。獬豸饰冠明万法,凤凰瑞世格三苗。书生发白心逾苦,莫效涓埃报圣朝。”对钦差李御史之风餐露宿不辞辛苦,予以高度评价。

子徽重情惜友,博爱深广。对告病卸任的好友包司训赠诗曰(《赠包司训解官归文林》):“暂喜公庭事不关,看山偶共白云间。好风捲溪头过,明月随人马上还。驿舍自怜长送使,山林谁似早休官。文场诗伯推包氏,辞疾归来鬓未斑。”对老朋友,则无微不至给以关怀。《次钱九功别幼子韻》诗曰:“一住矶头岁月沉,贤郎定省意何深。斑斓少慰愁时眼,悲感荣多别日心。旧疾每怜生襁褓,新凉尤恐袭衣襟。叮咛为道还家后,相忆谁从里寻。”拳拳心意,真切感人。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吾卷入“南北榜案”,发配边塞。子徽因三吾所荐,而受株连。《莲花厅志》载: “……盖土气骄则凌,馁则败,而国运亦因之终始焉。种树者其本欲舒其土,欲肥其培,欲平无摇无伤以全其性。为社者蹇蹙而筑之,端冕而临之此,国初用人之法也。造士乃所以绥民,用人乃所以福国也。”政治翻覆左右诸臣命运,须臾之间或许功败垂成,其中艰辛复杂非凡人可以领悟。子徽诗云:“愁中不听好音传,孤负明时愧昔贤。患难百端衰鬓改,穷通一致此身全。青云梦断经三载,丹诏恩颁望九天。投老田园何日定,多情尚在未归先。”一首垂老伤怀之作,感慨宦海沉浮忧喜难料,其中愁苦、自责、庆幸、不甘心诸种感情缠绕纠结,一言难尽。

永乐二年(1404年),子徽卸职归乡,路过神泉。恰逢骄阳似火,又热又渴,四处寻水,终觅得一井,水从地下冒出,汲而饮之,清澈透亮,甘甜沁睥,以为绝胜,因取名“神泉井”。见此地溪水中衍,溪涧回旋,崇岗四峻,云矞霞妍,视为风水宝地,隧从湖边迁徙神泉开基安家。

井为“百物之始”。《世本》载:“黄帝正名百物,始穿井”。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人类与井的关系密切,不管人们迁居何方,“井随人居”的现象十分普遍。据《贺氏族谱》载:“邑有神泉,百室同井,何年开鉴,体深而静,德之地也,冷,挹彼注兹,利用修绠,取不竭养,不穷茶味,淡橘香浓,勿幕有孚,往来泽通,可以潜龙,可以滋壳,可以乐饥,可以涤俗,可以娱宾客,可以盟幽独,可以卻病而益寿,可以焉神而悟学,可以成君子之交,可以受王明之福,汲古溉今於焉,聚族廉让之间得此已足。”子徽远离尘嚣,隐居山涧之畔,才思如泉,品质似水,与“神泉井”渊源相连。后人感子徽之人品高尚,才干超人,政绩突出,名满江右,特修贺江阴候祠堂,以千秋祭祀,缅怀追思,引以为耀。

《柬普承直》诗曰:“几间茅屋倚江干,借住云间梦考槃。白昼捲簾山色近,清宵垂钓水光寒。贾生才调从谁识,苏子襟怀每自宽。早晚天恩沾草莽,家书喜共报平安。晚憇河上,见舟航骤集,问之,乃曰述职。圣代龙飞三十载,臣僚述职赴京师。华夷郡国乾坤阔,川陆舟车画驰。张趙治才传盛世,伊皋相业显当时。谪居谁念沉论者,目断天门有所思。”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子徽也不例外,一心向往的还是历史上那些名臣贤相的丰功伟业,即使被贬谪乡野,仍然对朝廷能重新启用自己朝思暮想。诗的前两联描写各地大小官员赴京述职的盛大场面,而这一切已经与己无关,只能当一位旁观者,其羡慕惭愧隐含字里行间。颈联提到当时不少能臣贤相都广建功勋,他们才是自己的榜样。尾联回到残酷的现实,自己被贬乡野,但是仍有不甘,还做着一朝被启用的美梦。

贤良隐士隐居乡野,往往如鱼得水,成就诸多千古文章。子徽贬谪期间,可谓文思泉涌,佳作迭出,只可惜年代久远,多有失传,难窥全豹。其《哦松诗集》刊行明代,后因兵乱,多毁无存,清初其裔搜求诗九十六首,重刻《贺嗣音遗诗》。其序云:“今取其遗诗读之,大概恺悌忠厚,不伤开国浑朴之气。……吾观江阴公之诗,益瞭然于盛衰之故矣。” 人称其诗,句老而意新,词约而义博,寓微婉于淡漠,发纤浓于简古,浩瀚者不失之泛,平易者不失之疏,高峻者不失之险怪。

先言其诗风格:如《题平蛮》: “破虏谁专第一功,将军略地冠群雄。凶顽势殒摧夷獠,擒纵才高擬卧龙。瘴雨已收遥汉净,蛮烟扫书庆云红。相期报国无他祝,四海车书永混同。”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和别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常人之境。大有我手写我口、我口吟我心、意到笔随之妙。诚如唐杜甫所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矣。

次言其诗表现手法:如《送千户候王智还乡祭祖》: “彤云晓齐初销,南徼凄凉草木凋。桑梓兴怀思故里,松楸许谒荷清朝。锦衣照日乡关远,铁马嘶风阊阖高。珍重到家行祀事,重来为国好宣劳。”运用比、兴与叙述、抒情有机结合,或写景,或抒怀,或咏史,缘情而生,有感而发,兼有王渔洋神韵悠然及袁子才性灵独绝之形象。

再言其诗谴辞造句:如《京邸感刘时敬邹季鲁运兵器赴京过访》: “耕读平生慕圣贤,宦遊七载讬生全。丹墀昔对三千字,黄石今烧五万砖。老我发华空自短,愁人心绪向谁宣。照临辱报平安喜,早晚儿童绕膝旁。”此为一首向来访朋友坦陈一生经历和心迹的叙事抒情诗,语言自白通俗,前两联叙事,后两联抒情,叙事为抒情张本,抒情据事由发生,互相映照,相得益彰。正如宋介甫所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后言其诗创造意境: 如《山家》: “白日柴门静,清风柳巷深。山居多称意,世事少关心。翁媪陪茶次,儿童戯树阴。何当脱尘韦,结屋傍松林。” 广泛接触情景,颇具时代气息。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美刺并重。悲概婉约而不消极颓废;旷达豪放而不轻浮虚妄。《诗薮》有云: “诗之筋骨,犹木之根干也;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犹花蕊也。筋骨立于中,肌肉荣于外, 色泽神韵充溢其间。”

《哦松诗集》所录远非子徽著作全部,但讫今为止是保存子徽诗文最多的集子,为我们研究子徽生平和思想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莲花厅志》载吉水郭公绪《子徽贺嗣音像赞》曰: “声诗步武,李杜王阳,政事规范,卓鲁龚黄,投老林泉,归藏相张,而子若孙,芝秀兰芳。噫,故能使后之人颂其伟绩,不图称其文章,而景仰休光也耶。”

掩卷《哦松诗集》,一代先贤之文采,之才情,之品质,之胸怀,之抱负,之浮沉,皆跃然眼前,不胜感慨。斯人驾鹤远去,诗文遍地生香,更企后生矢志,不负先人厚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7097/

一代贤才贺子徽的评论 (共 5 条)

  • 三月雷
  • 纤纤柳絮
  • 梦之语
  • 婉约
  • 孤帆鸢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