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乐(九)——读梁文道的《我读》

2013-08-20 10:13 作者:江边鸟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书乐(九)

——读梁文道的《我读》

2013年7月8号翻读完了梁文道的《我读》一书。这本书是凤凰卫视节目《开卷八分钟》节目所汇。可惜,本书介绍的大部分是外国作品,我基本上没看过,有些书仅翻过或看过介绍。不过,还是让我想起了那些偶遇的外国作品。

梁文道说:“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味的判断。”其实,选择和品味谈何容易?

我先说选择。选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书可选,一种是书多难选,我是两者都遇到了。少年青年时期赶上“文化大革命”,学校不上课,上课不读书,课后无书读,生活在文化的沙漠之中。幸好,参加工作不久,在厂里结识了一位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朋友。他父母原来是北京的大知识分子,母亲在外交部工作,父亲在高教部工作。后来他们双双被打成右派,就带着孩子发配到了交城县,在交城中学管理图书。我的这位朋友不愧是书香门第之人,很读书。他见我也喜欢书,便借来给我看。

现在想来,他借给我的第一本书是《金融家》,厚厚的一大本。作者是美国人,名字一连串,早忘了。他像是考验我的阅读能力,光书中一窜一窜的人名就搅得我晕头转向。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慢慢地看完了。这时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书,还有这样好的小说。它使我以前看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之类黯然失色。后来,他又借给我美国马克吐温的小说如《镀金时代》、《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再后来,就看了法国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小说,以及俄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小说。现在使我记忆犹新的是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恢弘场面,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句:“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得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早已家喻户晓。就是这时,我似懂非懂地偷看了一批外国小说,我开始了一个“文学青年”的。现在,如果说谁是“文学青年”,那是调侃的贬义。那时的“文学青年”会自命不凡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是这些阅读,曾经我使直接受益。1984年我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在考“外国文学”时,有一道论述题:“论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当时,我脑海里美国密西西比河的风光,哈克贝里·费恩一路逃跑历险的奇遇还清晰可见。我想,作品的背景就是黑奴解放,风格就是浪漫主义。论文一气呵成,得了高分,此课顺利通过。我很庆幸自己看过那本书,更为自己能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的“毒草”,我看了那么多的黑书而感到而骄傲。此时,自己觉得已经是“博览群书”了。

现在再想,那是多么浅薄、无知的骄傲。从读书要选择的角度看,自己之所以看这些书,根本就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机遇或叫缘分。但开卷总是有益,自己胡乱地往篮篮里拾菜。狼吞虎咽地充饥,使这个“文学青年”没有饿死,却造成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终生遗憾 。

到了老年,我又遇到书多难选的困扰。现在,说书多是“汗牛充栋”就太小儿科了。现在形容书多的成语不知创造出来了没有,反正我不知道形容。幸好,我现在就是一个闲逛者,东南西北随便走。在家里在图书馆看到那本书顺眼,拿起来翻翻,如果觉得有意思或有缘就看下去,有感想就写几句,有兴趣就贴在网上。如果看不进去就丢在一边,仅此而已。

本书的出版絮语说 :“读书人孤灯青影,霜打寒来,最渴望被认可的时候,往往是最寂寞冷清的时候。”

我却认为:当你不清冷、不寂寞的时候,你就可能不读书了。你省去了选书的困扰,放弃了读书的快乐,也就体会不到品书的滋味了。

2013年7月31日于北京密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8363/

读书乐(九)——读梁文道的《我读》的评论 (共 3 条)

  • 三月雷
  • 剑客
  • 涧谷幽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