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代造纸活化石——“构树皮造纸工艺”濒临失传

2013-08-13 11:32 作者:馨梅居士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造纸活化石——“构树皮造纸工艺”濒临失传

馨梅居士

地处川、云交界的叙永县分水镇,拥有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构树皮造纸工艺”就是其中一绝,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纸活化石。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构树皮造纸工艺濒临失传。2009年该工艺入选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水镇政府也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这项古老原始的造纸术看到了被拯救的曙光。

千年工艺 深山存踪迹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产生着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一项传承了蔡伦造纸术,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的古老造纸技艺,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活化石的构树皮造纸工艺,如今虽濒临灭绝,但是仍可在“鸡鸣三省”的叙永县分水镇深山中觅到踪迹。

构树皮造纸工艺,主要分布在分水镇广子村和木格岛村沿河流域。走进广子村传承人童正洪家的后院,如同闯进了1900年前古人造纸的劳作现场——一排排晾晒着的“精纸”成品,简易的木制工具、石制的碗状器皿……男人在石槽边用竹帘一次捞出两张“雏形纸”,压出水分,女人将它贴晒在墙上,如此反复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的老祖先和蔡伦同是湖南人。老祖先从湖南迁到这里,也把这门手艺带了过来。”分水镇广子村造纸工艺传承人童正洪用简朴的语言向人们讲述构树皮造纸工艺传到分水的过程。

童正洪从18岁起,在父亲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下,成为当地造纸能手,也是该村目前最后的造纸传承人。现在,很多会造纸的都不造了,但童正洪仍在坚持。尽管是小作坊经营,生意还是不错,每年可挣几千上万元,贴补家用还是挺划算的。同时他也尽力将造纸工艺传给下一代。

历史厚重 工艺临失传

使用构树皮造纸工艺造出的纸颜色白而亮,纸质经久耐磨,叙永当地人叫“精纸”,取其经久耐磨之意,贵州人称“皮纸”。过去,这种纸远销到云南威信、镇雄、昭通,贵州毕节、金沙、大方,以及泸州、宜宾、叙永等地,主要用来制灯芯、剪鞋样、制作鞭炮、扎灯笼、扎龙灯、做油纸伞和民间祭祀等,用途十分广泛。

构树皮造纸工艺流程十分复杂,时间跨度大,分为采料、晒干、泡料、染料、磕料、蒸料、踩料、洗料、漂料、打料、煮料、再蒸料、洗料、泡料、滤料、舀纸、压纸、晾纸、炕纸、钳纸、揭纸等,共72道工序。造纸人从每年的农历十月间开始造纸,一直要忙到次年的三月。

构树皮造纸工艺的原材料主要是构树皮、丛树根和竹根。构树皮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历二至三月。童正洪在农闲季节,还远到云南、贵州等地去采伐、购买构树皮。每年农历十月,童正洪就和家人一起在河边搭建一座草棚,作为他造纸的简易“车间”。从搭茅草棚开始,一干就是半年,从泡料到舀纸一直与水打交道。造纸时,单是蒸料一个环节就要重复两次,第一次蒸料后要将原料在河边清洗,再次捣碎后进行下一轮蒸料。最苦的环节是舀纸。他们一家人往往从天蒙蒙亮就到“车间”,一直工作到深,一站就是十七八个小时,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在“车间”里不停地舀纸、压纸。

“除了干农活,单造纸一项,一年还能挣好几千上万元,再苦、再累,还是值。”谈起造纸的艰辛,童正洪很坦然。

构树皮造纸工艺在养育着数十代童姓族人的同时,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原始的造纸工艺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现今濒临失传。

入选非遗 传承现曙光

“这是我父亲传给我的唯一一门手艺。现在父亲离开我了,我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做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童正洪和他的族人们,正凭着一种意志艰难地传承着这项祖传的手艺。说起这一传承了几百年的技艺,和即将面临失传的境遇,童正洪深邃而凝重的眼神让我们读懂了执着与无奈。

从2007年7月开始,叙永县从全县70多个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项目中,筛选出了构树皮造纸工艺送省里参评。2009年7月13日,该工艺入选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分水镇正在向上级积极争取资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对构树造纸工艺进行完整建档;保护、完善造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构树种植;落实专人学习造纸术等,对构树皮造纸工艺进行保护。同时,纳入乡村旅游群众参与项目,进一步扩大其影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4889/

中国古代造纸活化石——“构树皮造纸工艺”濒临失传的评论 (共 4 条)

  • 诗飏
  • 凯
  • 云清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