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雍正王朝》剧,读《雍正皇帝》书

2013-08-12 16:15 作者:进哥哥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实说,我没怎么学历史,对历史经常张冠李戴,混沌不清,一知半解。九十年代,山旮旯里开始兴卡拉OK,一首歌进入的口中模唱和耳际心间,《得民心者得天下》,徐沛东的曲,刘欢的演唱,你看都是大家级的,除了对大家级的喜外,最让人上心的就是这仅仅十九句歌词,字字句句扣入心扉:

数英雄 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轻生死 重兴衰/百年一多慷慨/九州方圆在民心/斩断情丝不萦怀/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词作者梁国华,鲜见电视报端网络,但写出这样凝练的词,又切中历史精髓和主流思想,绝对是我心目中的“大家”。

由歌而找电视剧《雍正王朝》,不时还温习着重复看,但未全集不漏的看完过,但电视剧的主旨和人物刻画印在脑际十分深刻,因为剧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总能搅着你思考和品味……导演之能,演员之技,艺术之水准,一个“好”字暂且不表,记住了编剧名叫“二月河”。

前些时,上海人给学校图书室赠送了一批好书,我首先就奔着二月河的大作《雍正皇帝》而去,《雍正皇帝》曾获得“八五”期间全国优秀唱片小说奖,全国畅销书奖,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名声鼎沸之作不看可惜。还有就是看剧了不看原著书心里总觉得不落忍似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睡前,不时总要斜倚陋床,读上两三章,几个月下来,三本厚书不慌不忙读完,掩卷,觉得该写点啥,又不知写啥,就瞎涂鸦。

《雍正皇帝》分三卷,卷一《雍正皇帝•九王夺嫡》,让我感受了一把帝王行止、宫闱秘闻的探秘兴趣,书中描写鲜为人知的清廷生活,却又不拘囿于那小小的紫禁城。阿哥党争,杀机隐隐,龙庭易主,雍正险胜。改诏说,弑父说,继位说?一段历史,几多疑云,扑朔迷离,令人难解难分。作者用史笔著文,用文笔立史,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无不尽收笔底。上至典章制度、宫廷建筑、饮食服饰、礼仪乐律,娓娓道来,书卷气浓;下至勾栏瓦舍、寺庙堂肆、市井乡野、客旅古渡,徐徐展开,风情万种。阿哥逐鹿,明争暗斗,字字权谋机诈;女伶歌伎,绕梁余音,句句回肠荡气。其情节铺设,夭矫跌宕,人物塑造,浓淡相宜,谋篇均别出心裁;以思想为经,艺术为纬,瞰历史,探究人生,非大家而不可为。

卷二《雍正皇帝•雕弓天狼》主要写雍正执政之初,本来在九王争夺帝位之中,雍正险胜,紫禁城新桃换旧符。但树欲静而风未止,皇城内外,大江南北,仍杀机四伏。八爷党死而未僵,取代之心,咄咄逼人;专阃将军年羹尧居功自傲,拥军干政;连托孤重臣隆科多也脚踏两只船,擅派兵丁入禁苑。一时间,风急浪险,浮云蔽日。沧海横流,正试帝王才干。雍正依靠方苞等股肱重臣,整肃吏治,擢用新人田文镜、刘墨林等,不顾安危,巡视黄河防务,体恤民心。借青海大捷之利,雕弓轻舒,粉碎八爷党和十四弟政变阴谋,圈禁隆科多,赐杀年羹尧。书中涉笔广泛,场面恢宏,有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结构详略得当,疏密有致。对宫闱秘闻,宫廷斗争中微妙的人际关系,权谋机变,揣摩体味得玲珑剔透。

卷三《雍正皇帝•恨水东逝》,主写年羹尧赐死,隆科多圈禁,但八爷党余威未尽。王府密议,欲借铁帽子王逼雍正逊位;乾清宫内,唇枪舌战,风浪迭起。一边是赫赫天威,雍正严惩骨肉众兄弟,一边缠绵缱绻,强留酷似旧情人的的弟媳。是上天报应,抑或世事偶然,承欢侍御却是天家骨血。乱伦之煎熬,丹药之蚀毁,亡灵之作祟,刚刚还抖擞精神,指点江山,转瞬却白虎玉兔同赴大真。鼎丹烛影千古谜案,掩卷沉思云遮雾隐。

回头看简介中介绍作家二月河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日久,不仅对三教九流,佛道禅儒谙熟于心,尤对帝王生涯,清宫史颇有研究。他借助自己对杰出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多年探讨,把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这部恢弘的历史画卷谋篇出神入化,布局呈大家气象,不仅描写了雍正后期紫禁城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而且展示了各地官吏之间的倾轧和无情争斗,以及文人命运的莫测和不幸。宫闱秘闻,市井风情,科举应试,秦楼酒肆,在作者的笔下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展卷品读,无疑是对雍、乾交替时期历史的一次艺术巡礼。

看剧,看书,看和读的其实都是人物的故事,以及对人性的认识。原著的书也好,改编的剧也罢,在人物的艺术塑造上都炉火纯青,好像刻画在记忆里了。提及人物,便一个个鲜活的人在眼前晃悠,张廷玉,邬思道,李卫,十三弟胤祥、八贤王,乔引娣,年羹尧,隆科多,三阿哥弘时……

张廷玉,雍正帝权利机关的高级“办公室主任”,他洞明阅历沧桑,心中亮,他是百炼钢化了绕指柔的人。张廷玉为相数十年,无论朝政人事,上至皇族阿哥,下至州县小吏,都以“持衡”相处,和谁也不疏远,也没有特别亲近的,平日信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剧中书中的张廷玉是忠诚者的代表,是儒学大家但谨小慎微,是奉上亲民为民的,是社会工作的管理学家,是正直清廉之官,也是勤劳模范。雍正赐联“天恩灏荡,文治日光华”,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都看出雍正对张廷玉的高度评价认可和“秘书”工作的倚重。

邬思道,“阴谋学者”,说他阴谋,准确揣度帝王心思,出招稳准狠,但是个良知不坏的谋略家。说他学者,既是儒学大家,也是野史闲书专家,才气四溢。帮雍正夺嫡,以“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方式谋划,为保险起见,关键时刻还策划好改招武装夺嫡准备,也难怪有改招说,弑父说。雍正得帝后,隐身采取“中隐”,既不大隐于朝,也不小隐于市。雍正是真心得以师以父之礼待之,当然我想也防之。邬思道报了雍正知遇之恩,以他之才之能,若到了对手阵营,天晓得又是何种光景。历史上,残疾人之功名,当然不能与孙膑、司马迁,但就心理揣度谋略厚黑之道,邬思道绝对算得上个人物,只是这类人物事迹功名不合传统文化难登大雅之史罢了。

方苞,平民宰相,儒学大家,康熙选嫡的高参,也是机谋权变专家。剧中删减了此人,书中出场也不多,他居权力最高单位而完全没有职位,接触参与最核心机密,像位得道高僧,一颗流星有力滑过历史的天空而不留下痕迹。

八爷党首脑胤禩,夺嫡热门人物,有八贤王之誉,有钱有才有人缘有名望,在官场推选帝王候选人遥遥领先非他莫属,八面玲珑才能也超群。我瞎想他未得到帝位原因大致是得“官心”而忽略“民心”,笼络的八爷党徒中人多但最得力干将不多,再就是康熙要选个富国强国的帝王,整天弄一班狐朋狗友吃喝玩乐玩垮了对不起大好河山。

我喜欢的人还有侠骨柔肠“拼命三郎”的老十三胤祥,鬼灵机变两江总督叫花子李卫,五阿哥弘昼也有趣。印象较深的如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相貌很丑的御史大臣孙嘉诚,道士贾士芳……

封建帝王世袭制,说雍正帝时是否该谈谈老子传位给儿子的政局时政,都说康熙盛世,盛世到如何,我没有深入读史书,随主流的评价是在位61年,平三藩,诛鳌拜,定江山,政治上大手笔,帝王霸气震服寰宇大众,一个朝代的思想奠基者。六十一甲子,康熙再怎么千古一帝,创造了大清的鼎盛,可是也渐渐走进了周期率的漩涡,晚年的康熙王朝虽依然粉饰的大好天朝气象,外面光,实则是太子党的奢靡,八爷党的结党营私,八旗子弟骄奢淫逸,四爷十三爷办差催款鸡飞狗跳,国库空虚得甚至比个王府库银还少,老百姓生活依然不怎样。国家不富,军队不力。

康熙的最大失败是对子女的教育,虽然他把天底下最渊博知识的人才给儿子们当老师,能力、知识、水平都是教出来了,但似乎没有哪个儿子的性格、人品、王者之气是上德的。我想晚年的康熙被逼在选定接班人时伤透了心,他伤心亲生儿子们为了他的这把龙椅勾心斗角、兄弟相残,毫无骨肉亲情,他想摧毁“最无情者帝王家”这句话。为了对教育的弥补,教不好儿子他还亲自教孙子弘历,以保大清三代昌盛。

我推崇康熙传嫡位首先他想的是对国家负责的,他要一个让国家有钱的、敢于整饬吏治的,相比较他选择了冷面王、孤臣、办差儿子、追债的四阿哥胤禛,但胤禛做人上却很刻薄,也由他去了。

雍正王朝十三年,从夺位、保位、到基本坐稳,跌跌撞撞劳累异常。我就嗟叹,如果兄弟同心,其力何止断金,你看这样的阵容:十三、十四阿哥掌管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八阿哥掌管朝政事务财政国家收入,三阿哥管教育文化,大阿哥管旗务,二阿哥管艺术,其他阿哥各管一个部门,一心为公,再加时任俊杰,那将是何等帝国,可就是这些兄弟阿哥们把多数的能力才气用在争位上,至死都懊悔没取得成功。

雍正的一生多在是为国为公的,可能真是历史上最勤劳节俭的劳累皇帝,只是做人上尖酸刻薄,他把国库搞充盈了,敢派兵出征了,因为经济可支撑了,治理河道有力,他整顿了吏治,刹住了腐败蔓延,如剧中歌词一样,一心要江山图治,他的所作所为有些是向民心方向的。他得手段也颇有争议,心也有点阴毒,有不少污点,如密折,血滴子,服丹药等,野史传闻很多不得证实,反正人缘极差,没朋友,基本上一个孤家寡人。但剧和书总体上塑造的是一个积极意义的帝王形象。

剧和书,当然要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什么,传达什么。而我,隐隐感到给我的思想中植入了一些思维和记忆,但又说不太明白,就如这篇观后感,读后感一样,弄了近四千字,还是不甚明白,也罢,就这样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4177/

看《雍正王朝》剧,读《雍正皇帝》书的评论 (共 4 条)

  • 诗飏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雨竹
  • 夏秋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