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乡的铁血丰碑

2013-08-11 20:33 作者:睡一觉醒来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家乡的铁血丰碑

——记辛亥功臣萧国宝将军

“一朝游说向贼营,携同姚君与熊君。姚熊当前枪下死,萧子中弹亦纷纷,蓦然痛倒疆场侧,日为西坠天为黑。疮痕不合血迸流,红透征衣染沙色,贼去更深死复苏,姚熊无处鬼相呼,忍痛独起寻汉寨,沿途血点沾烟芜,到营解衣血满手,身受重伤气赳赳。”

————《血衣歌》•(陆军上将)高尚志

青年时,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序》,顿觉慷慨激昂,怒发上冲冠。人到中年,读此《血衣歌》,同样热血沸腾,几欲嗔目。文中“萧子”即监利柳关籍将军,武昌首义功臣萧国宝。

地因人杰而彰显灵秀,人因抱负而区别境界。家乡有幸,出此人杰。时隔百年,我辈犹能穿透历史的尘埃,在前人的光辉下沐浴魂灵,勃发豪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我对萧公的了解,并非缘始于家乡。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2011年,一个外地同学用发给我一篇文章,虽隔千里,字里行间依然能感觉他的崇敬之情。一口气读完文章,我竟不敢相信,在这小镇,居然有前辈在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我开始关心这个名字:萧国宝。

回乡后,我四处寻访萧公的遗迹,搜集萧公的史料。现在的家乡,少年沉迷于网络,青年醉心于情,成年浸淫于麻将,极少有人能严肃地了解历史,解读历史。遍访乡里,除一二萧氏族中长者,竟再无人知道这位青史留名的人杰。痛心之余,我决定把将军的身世付诸文字,以激励时人。当下,非抱负无以清除狭隘,非壮烈无以驱散萎靡。

查阅萧氏族谱、辛亥网,结合萧氏族中长者的口述,萧公的事迹日渐清晰与丰满。

萧公国宝生于光绪九年(1886年),族谱上的名字为乾金,官名国宝,号品三。

人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方可以犯大难。萧公少年时,即有大志。萧氏族谱《国宝公记》:“少读书,有大志,不屑于章句之末,慕班定远、傅介子之为人。每慨然曰:‘大丈夫当立功名万里外,安用是毛锥为哉!’遂投笔从戎。”或许,这段文字有溢美之嫌。但史料记载,其就读于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时,即同贺公侠等组织自治团,暗事革命活动。而且,其平时操课之余,必日记言行,刻求砥砺。其卓绝之志由此可见一斑。

人必有深固不摇之气,方可以临大敌。1909年,粤东“大辰丸”之事,清廷讲和,大辱国体,萧公慷慨激昂,相约为文明抵制之法,被逮警厅拘留,赖各界公愤声援得免。时年,萧公二十三岁,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生意气,何其快哉!

经此一劫,萧公看透清廷的腐朽本质,遂组织全省军学大会,与革命党人黄申芗结为同盟,联络军队、会党。其数年如一日,惨淡经营,准备大举。密报孙中山后,被授以湖北陆军军统之职。

武昌起义爆发,萧公至咨议局参与决策军政大事。萧安国部驻汉口刘家庙顽抗。萧公不忍同胞自相残杀,偕姚斌、熊世藩、李国梁等前往劝归。适清军大至,萧安国反目,将其4人押赴江岸处决。萧公不甘屈膝,怒斥:“满奴何敢耳!大丈夫死则死耳,岂屈膝胡虏者?”身中七弹,幸来致命,佯死倒地。后匍匐爬行至江滨,为义军救获,拟扶送医院,萧一跃而起:“我冒险劝降纳顺,虽谋之不成,幸侦得敌情,必以报诸都督。岂可以我一人之故,误国家大事耶?得一人伴我渡江即可”。至武昌见黎都督,密陈一切。浩然之气,直越千秋!

《血衣歌》描写的即是这段史事。其时,辛亥元勋高尚志上将正在汉皋督战。后闻此壮举,心甚豪之,乃慷慨而作此歌。萧氏族谱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手书“铁血精诚”四字。萧祖云长者告诉我,那件血衣至今保存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不知是否确实。

萧公伤愈后任十三标统带,旋调升第十三协统领。协改旅,留任该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驻守荆州。在任期间,政治风云变幻莫测,荆州发生兵变,萧老在亲兵护卫下,从公安逃至武昌,迅速平乱。史料记载“不二日,大乱削平,歼厥巨魁,胁从罔治,论者美。”1917年,因枪伤复发逝世,时年32岁。

辛亥网记载,萧公去世后,魂归故里。但萧祖云确切予以否认。在他的带领下,在柳关滩垸村中湾,我参观了萧公故居遗址,遗址虽存,故居安在?伫足良久,唯见草木葱茏,竹林森森。萧祖云指着遗址说:“这里的风水非常好,只可惜一二八师抗日时,在这里挖防空洞,被破坏了。”风水之说,或许有,或许无,不便深究。但我相信,一个家族的兴旺,一定与其精神内涵有关,价值观决定人生

萧公一生辉煌而短暂。他的后人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查阅族谱,谱中记载萧公有四子:同仁、同义、同智、同信。

长子同仁,毕业于黄埔军校,历任国民党第二师第一旅旅长(听说解放前夕被提拔为少将师长)。但他晚景凄凉,解放后,他“下放”回柳关。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他在老家没受到尊重,经常挨批挨斗。1969年,萧同仁逝世,葬于柳关。其坟距故居不远,残阳余晖,荒草萋萋,睹之心酸。每年清明,淫霏霏,孤墓孑然清冷。其有一子一女,子名萧敏,女名萧玲,均不知现居何处。

次子同义生平不详。

三子同智,曾任武汉市葛店化工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湖北省人大代笔,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特等劳动模范。

四子同信,毕业于南京大学,任国民党南京中央报社记者。解放后也“下放”柳关。他的故事在萧氏族人中流传比较多。萧同信英语非常好,文革时,他用的是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监利县进修学校曾请他执教英语,月薪六十多元,他拒绝了。但柳关中学聘请他代英语课,每月只有几元钱(正式编制的老师二十多元),他却干得很有劲。还有一次,他同族人坐船去武汉,不慎落水。正值隆时节,族人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他不要。竟湿辘辘坐在火旁,直到衣服烤干。依稀,我触摸到这个家族神秘的力量——倔强、沉稳、雄壮,有方孺的影子。七十年代末,其全家落实政策,安置回武汉。

萧同信的妻子马氏,和我母亲是“插友”。听母亲讲,八十年代末,她去武汉办事,在街上偶遇马氏,马氏邀请母亲去家里做客。其情切切,不似客气。可见他们还惦念着家乡人!

“军中闻者皆太息,斯人勇敢今安有,我昔督战在汉皋,一时意气为君豪,复见衣裤心惨恻,血迹斑斑起紫涛……”

再读《血衣歌》,心潮汹涌,久久难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3729/

家乡的铁血丰碑的评论 (共 5 条)

  • 孤帆鸢影
  • 雪儿
  • 诗飏
  • 婉约
  • 王鹏

    王鹏“军中闻者皆太息,斯人勇敢今安有,我昔督战在汉皋,一时意气为君豪,复见衣裤心惨恻,血迹斑斑起紫涛……” 再读《血衣歌》,心潮汹涌,久久难平。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