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驱除笼罩在我们头上的焦虑

2013-08-08 13:44 作者:平常心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这是失望之;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开篇词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一书中说:“我们进步的速度确实叫人大为惊异。30年前任何人做也想不到有今天这样的局面。”30年间,中国餐桌上的动物类食品消费量翻了几番。为了养猪,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在一个30年前还以胖子为荣的中国,减肥正成为全民焦虑。

有人说,这种“暴富”和“革命”是政治的恩赐;有人说,这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为我们掘开了地球。位于陕北不毛之地的神木堪称这种“暴富革命”的典型标本,仅仅几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神木,因为地下埋藏的黑金,一之间成为“中国首富”。一个生活配套缺乏,生态环境恶劣的小县城,转眼间飞涨的房价直逼国内甚至世界一线城市。

在这场暴富运动中,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遭遇到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发财”成为唯一的“硬道理”,占有、掠夺、囤积、挥霍、炫耀成为一种受追捧的成功术。在丰裕得过剩的物质面前,人显得如此卑微,财富彻底剥夺了人类最后的尊严。疯狂的财富逻辑消解了道德、政治和伦理的意义。一个去道德化和去政治化的社会里,人们无不感到自己已经被历史放逐。自卑、郁闷、愤懑、焦虑如同一场瘟疫,弥漫在这个物欲时代的每一个角落。从某种程度上,今天的人们并不比贫穷的祖辈们更加幸福和更加有尊严。至少有一点,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在繁荣的和平时期出现过像今天这样多父母健在的“孤儿”——他们被叫做“留守儿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的中国一样有这么多一夜暴富的“暴发户”,粗鄙、无耻、恶俗、野蛮、贪婪、低智。事实上,整个中国社会都弥漫着暴富后的迷茫,如同一个突然中了头彩的穷光蛋,一时之间几乎手足无措忘乎所以。在一个暴富时代,我们都失去了历史,也失去了未来。在欲望和金钱面前,人的想象力总是显得如此贫乏。南怀瑾先生说:“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

这种从古代到现代的巨变其实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社会上的状况,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如果以大多数人进入物质丰裕时代为标志,最近这30年才真正完成了这一现代蜕变——中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世界100年才走完的道路,西方几代人的生活变迁在中国一代人身上迅速完成。

这种财富爆炸导致的物质革命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一切变化也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无论是人的认知能力和精神面貌,社会的自治意识和公共伦理,还是国家的文明程度与法治精神,一切依然滞留在传统时代。或者说,中国仍然没有走出托克维尔时代——托克维尔曾经这样批评:中国传统的官僚专制体制吞噬了社会的创造力与能量,“平静却不幸福,勤劳却没有进步,稳定却没有力量,有物质观念却没有公共道德“,“不惜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为最普遍的感情,……专制制度从本质上支持和助长了这种感情”。

作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最大的制造和加工中心,没有全球化,中国不可能用30年走完西方国家用2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对中国而言,或许最大的障碍依然是“李约瑟难题”。在传统宗法文化的路径依赖下,非正义的特权政治始终桎梏着中国难以跳出历史的轮回和革命的陷阱。自然经济结构中的狭隘旧习、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残酷与幼稚、现代社会机械理性化的种种弊端,以及后工业社会特有的道德贫困都在同一时空的中国暴露无遗。

这是一个廉价的世界——廉价的食品、廉价的燃料、廉价的信用和廉价的男男女女,唯一的遗憾是它不可持续。“如今的普通人在饮食、娱乐、个人交通和休闲方面生活舒适,而一个世纪以前富人也从没有享受过这种生活。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个人的许多欲望都不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当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件技术活儿时,消费比劳动更像现代人类的第一属性,人们总是在学会挣钱之前先学会花钱。

消费与浪费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现代经济已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浪费经济。“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人的需求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求却永无止境。大量生产带来的丰裕与过剩已经成为矿物时代的基本状态,一方面人们从满足需要走向满足欲望,炫耀和囤积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过剩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失业危机,大大消解了社会的幸福感。

圣雄甘地有句名言:“地球上的一切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却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一种是得到了。玩具太多的孩子不一定幸福。温饱解决之后,空虚和无聊便油然而生,人们只好继续加大温饱的砝码,这种抱薪救火的现代悖论制造了一个诡异的消费社会。作为现代社会最主流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消费成为所有政权的合法性来源,没有消费,人们就会失业,陷入贫困;另一方面,消费也是公民权利的主要表达渠道,至少在物质层面,消费实现最大的民主化。

如果去掉浪费的贬义,消费与浪费常常是一码事。比起消费来,浪费更像一种显示自己财富过剩的特权。成功学的滥觞使虚荣、浪费、懒惰和不道德成为金钱文化横扫一切的广告宣传。很多消费的动机就纯粹出自浪费的要求。比如大而无当的形象工程和过度包装。“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过剩经济导致消费短缺,攀比、浪费、挥霍和炫耀成为消费时代的美德。跨过温饱线之后,随着富裕社会的到来,炫耀性商品成为消费主流,这种“凡勃伦消费”在增加富人荣誉感的同时,也加深了穷人的罪恶感,从而破坏一个社会的群体感和信任感,导致富裕社会的幸福感走低。

历史学家认为,现代是一个浮士德式的陷阱,因为财富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智慧的增长。“在希望与乐观的假相之下,是挥之不去的对贫穷、不平等、不安全的恐惧。”对于沉醉于欲望和享受的当代人而言,这种暴富完全是饮鸩止渴和涸泽而渔式的。如果说这是一场革命,那么革命的对象正是我们自己。在饥馑的植物时代被虔诚祭祀的祖坟,到了挥霍的矿物时代却被铲平了。这或许只是一个隐喻,证明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需求,却无法控制权力的欲望。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来临,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少数精英阶层,代表良心的知识分子被体制化,大众走向沙粒化和低智化。这个“散众社会”的主体是“快乐机器人”。

此地乐,不思蜀。从杞人忧天到罗马俱乐部,与其说人类热真理,不如说人类迷恋财富。不幸的是,财富的获取似乎总要以他人的贫穷为代价的。从前的人们常说:贫穷不仅是一种污染,而且是所有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如今人们终于消灭了贫穷,却陷入污染而不能自拔。或许可以说:污染不仅是一种贫穷,而且是所有贫穷中最坏的贫穷。所谓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其实只是现代财富透支技术的藓疖之疾,真正的心腹之患是我们已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再也回不到从前。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中国来说,美国就是未来的梦想,至少在物质上如此,所谓中国梦,就是赚更多的钱,买到更多的食物、衣服、房子、汽车,甚至药品。不幸的是,对“财迷”来说,钱从来都是不够的,因为他有一颗贫穷的心。比自然环境的污染更加可怕的是人类心灵、道德和文化的污染,这种污染导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贫穷——穷得只剩下钱。

所谓焦虑,往往来源于不确定的恐惧,特别是对未来的恐惧。恐惧有具体的对象,而焦虑则没有。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一切都不确定的时代,人们不仅害怕失去未来,更害怕失去现在。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有句盛世危言:“我们拥有的财富史无前例,我们从中所得之少也史无前例。……人们正在过剩的丰裕中死去!”

“把握今天”是先哲们一再告诉我们的名言。因为人世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稳、最科学的一种活法。

“今天”在你眼里是什么呢?你如何为“今天”设计出整个人生的光彩?智者是这样做的:我只为今天而快乐。

然而焦虑未来预支痛苦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屡见不鲜。

如有的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担心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老人们念叨退休待遇不能兑现、看病难上加难;公务员抱怨钱包瘪、压力大;农民害怕化肥涨价,粮价偏低;私企老板唯恐政策变动、眼下的生意不可为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

这就像撒哈拉沙漠中的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个艰难的日子。但奇怪的是,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要拼命地寻找草根,运回洞穴,似乎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心安理得,才会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嗷嗷叫个不停。

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沙鼠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是沙鼠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担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实际需求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事。沙鼠的劳动常常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

曾有不少医学界的人士想用沙鼠来代替小白鼠做实验。因为沙鼠的个头很大,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药物的特性。但所有的医生在实践中都觉得沙鼠并不好用,问题在于沙鼠一到笼子里就非常不适。尽管在笼子里的沙鼠的生活可以用“丰衣足食”来形容,但它们还是一个个地很快就死去了。医生发现,这些沙鼠是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草根的缘故。确切地说,它们是因为极度焦虑而死亡的,这是来自一种自我心理的威胁。

在现实生活里,常让人们深感不安的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谓的“明天”和“后天”,那些还没有到来,或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事物。人们总是为了将来的所需和将来会如何而发愁,这种担心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

其实,这种对未来的过度担心和焦虑严重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那么,对现代人而言,该如何应对焦虑呢?

首先是认识焦虑的客观牲。我们的情绪并不是主观意志能完全控制的,如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常常是越想控制紧张,则紧张越厉害,越想控制焦虑,则焦虑越甚。相反,如果对待焦虑采取接纳的态度,焦虑产生后告诉自己:我焦虑了,这是一种难受的感受,但我自己控制不了,我只能接纳它。这样,虽然看来好像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任何情绪的过程都有它发生、发展、高潮、下降及结束的过程,只要我们接纳它了,最终它也就消失了,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试着寻找焦虑背后的心理原因,如是否自己太过追求完美、太看重事物的结果、大注重他人评价等。

第三,正视现实的压力。焦虑的产生,常常有着一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压力、心理冲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冲突等,我们要学会正视并及时解决它们,逃避只能使问题更为复杂和麻烦。

第四,寻找多途径的愉快来源,我们的愉快来源越多,我们就越少惧怕失落,越少焦虑。生活是多彩的,只要我们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愉快。

第五,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泰国20世纪高僧阿姜查说,放下一点,轻松一点;放下很多,轻松很多;完全放下,生活就此释然。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让我们学会淡定,坦然面对上帝赐予的一切。健康、富贵、荣耀、幸福,磨难、挫折、病痛、痛苦,上帝早已公平地赐给了每个人,只是安排的顺序不同而已。所以说,我亲爱的朋友,当你在享受痛苦的时候,请不要忧郁悲观,不要焦虑,请相信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2681/

驱除笼罩在我们头上的焦虑的评论 (共 5 条)

  • 黄瑞槐
  • 木叶子
  • 依米
  • 婉约
  • 王鹏

    王鹏写得很好!--泰国20世纪高僧阿姜查说,放下一点,轻松一点;放下很多,轻松很多;完全放下,生活就此释然。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让我们学会淡定,坦然面对上帝赐予的一切。健康、富贵、荣耀、幸福,磨难、挫折、病痛、痛苦,上帝早已公平地赐给了每个人,只是安排的顺序不同而已。所以说,我亲爱的朋友,当你在享受痛苦的时候,请不要忧郁悲观,不要焦虑,请相信,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你!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