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青屋

2013-07-26 11:21 作者:寒星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倘若谈起家乡,最能让我津津乐道的便是那座远近有名的大青屋了,其实,家乡人并不称它大青屋,他们更简洁,或称其为大屋或称其为青屋,直到后来就爽性只呼其大屋。至于它以前是何种称呼,那就不得而知了。

言其大,那是名副其实的,它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其框架也高大。全村数十座跟它同时代的明清建筑,无论其规模,还是装饰都远远不能与之相匹。凡我到过的乡村集镇还从未见过比它还大的独体古建筑物;言其青是因为其构筑材料都是些大青石、大青砖、大青瓦,就是其内部构件现今也都是青一色的。

遗憾的是,大青屋究竟建于何时,其主人又是谁,至今还没有谁能说个明白。每问及村中翁媪,大都茫然语塞、含糊其辞。至于村中那些曾经伴着大青屋在风中走过来的老人,也都随着大青屋一时的显赫融入到历史的烟尘中去了。不过从各种零星的闲谈中倒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凸现出来。据说,大青屋的主人原是一对孤儿兄弟。由于父母早逝,兄弟俩很小的时候便在村中最富有的财主家打着长工,艰辛地熬着日子。为了生存,兄弟俩在百忙之中,偷着闲毅然到村前那条小河捞米虾苦苦度日。或许是感动了上天,或许是否极泰来。有一次,哥俩又来到小河里捞虾,几个回合,为兄的那位不经意中捞上了一只鱼篓。由于破烂,他把它重新抛入河中,可是几经周折又把它捞了上来,没办法只好又把它丢入河中。奇怪的是,不久那只破鱼篓再次被捞住了。这样三番五次,鱼篓被捞住又被丢了,被丢了又被捞住,无奈之下只好吩咐弟弟提回家。回到他们的栖身之所——牛棚,弟弟随手把它挂在牛栏的梁柱上。第二天清早,兄弟俩给财主放牛时,惊异地发现昨日被捞回的破鱼篓里,居然有几枚白花花的银币。兄弟俩战战兢兢地把银币藏好,不敢声张。此后,每天清晨放牛时,他俩都能从那只破鱼篓里意外地收到几枚银币。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在悄无声息中便聚攒了一大笔财富。老财主死后,他们解除了长工契约,自己添置了不少田地,尔后,又高价精选了百余工匠建起了这座外观雄伟、结构严实、布局巧妙的大青屋。

传说终究是传说,它除了给大青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外,更多的是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惊羡。童年的嬉戏,少年幻如今都已印在大青屋那日渐苍凉而剥蚀的雕梁上。

在我的记忆中,凡村中大小事,没有不与大青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依稀记得每到天,大青屋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楼上楼下童趣横生。有时甚而连吃饭都离不开它,谁家找孩子到大青屋来准没错。大人们也都心照不宣地把它当作闲聊、集会、宴请的场所。哪怕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也从不间断光顾大青屋,尽管有时是一袋烟的工夫,也常乐此不疲,男男女女或蹲一隅或站一角或坐一处或席地而卧,嘴不停手不住,把个大青屋搅和得热热闹闹、融融恰恰。那情景那气氛至今记忆犹新,如今瞻顾遗迹,真如昨日。

时过境迁,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青屋已由青壮年步入了风烛残年,它犹如一本品味不够琢磨不透的历史长卷,至今仍沉浸在无限的梦幻般的猜想之中。它的出现是美丽的,然而它以及它最初的主人的命运又是那么的凄楚哀婉。据说那对孤儿兄弟,在某个时期,虽经百般周折,仍然被无情的政治风浪所吞噬,全屋几十号人逃的逃,被杀的杀,竟如从天地间消失一般,毫无一丝印痕,唯有大青屋在那凄冷的风雨中独自承受着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忍受着来自各方因素的磨折,即便它那厚实坚固的风雷墙也没能挡住政治风雷的冲击。随后,大屋几易其主,而且主人不止一户。它以它博大的胸怀先后接纳包容了或这或那样原因栖身在这里的几十户人家。如今,它正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负载着村民的迷惘和梦幻蜗行在家乡那条羊肠小道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次步入大青屋,总有一股莫名的冲动。眼里看的、手上摸的、鼻中嗅的似乎都有那么一股酸酸的、涩涩的滋味。传说中的七十二扇门窗,相互局囿着数十个空间。充斥在这些空间里的,仍旧是它一路抖落的历史烟尘,满屋里紧锁着的是历代村民的苦乐和梦幻。五口颓败的天井犹如失神的眼睛默默静对青天。它凋敝了,它沉沦了。隐隐约约只能从它褪色风化的壁画和那精雕细刻而镂空的楹檩上,窥见其往昔的辉煌。如今,从那高高塑在四面宽厚外墙上,巧妙兼有装饰和排放雨水效用的蝠、鹿、鱼、兽的口中吐出的也都是苦涩和无奈。夕照大屋,金晖远逝,在雨蚀风剥下,大屋昔日富丽堂皇的表面皴裂剥落了,尤其雨后黄昏,大屋更显苍凉。就连它周边的数十座明清建筑,现今大多都已疲塌甚而废弃了。不少的已是草木丛生,偌大的村庄到处是断壁残垣,一派空寂。很有一种“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意境。面对大屋,思索着故乡的境况,压在心头的却是一种隐隐的痛。

由于几经政治风浪,更由于村民的人文保护意识淡薄,它已是满目疮痍。它的五脏六腑已被掏得所剩无几,往昔精巧的雕梁画舫如过眼烟云不复存在。风雨中,唯有那方正的骨架仍在支撑着那一方水土,原有的热闹场面和气氛也在现今炙热的打工潮的冲击下,变得冷冷清清、凄凄凉凉,留给后人的只是永远的沉思和默想。

大屋啊!何时才能再睹你往日的容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56127/

大青屋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