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千家万户春联红

2013-07-05 16:47 作者:刚果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千家万户联红

福建省浦城县文体局:甘跃华

春节到,贴春联,家家户户过大年。

延续上千年的风俗,凝聚千万家的喜庆,过年了,有哪家不贴春联?不要说寻常百姓家,就是机关单位、工矿企业、小店旺铺,到了春节,也必定要在门口贴上喜气洋洋的春联,让火红的底色预兆社会的富强,让吉祥的话语祝福全家的安康。

家有三兄弟,两个短,一个长,一年换一次新衣裳; 三兄弟穿红衣,两个站着一个躺……这类谜语的答案显而易见,说的就是春联。

可以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绵长的民间习俗和文化习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春联也称作门符、春贴 、福贴、对联、门对、对子、挥春(晖春)、春仔等,是一种在春节时使用的传统装饰物,把贺年的吉利字词用漂亮的书法,写在纸上而成,一般是贴在墙、门之上。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当今春联的表现形式应当有两种,一是写春联,一是印春联。也就是说,前者是运用书法艺术创作春联,也是对春联撰写内容的再创作;后者则是运用现代化的印刷手段成批量的生产春联,这种形式可观性强、易而得之,但却缺乏生命力、缺乏个性,同时也就失去了春联的独特魅力与神韵。

所以,真正把春联视为艺术的人,绝对不喜欢到商店去买现成的春联,真诚的做法当是,泡一壶热气腾腾的香茶、点一根烟雾袅袅的香烟,紧皱着眉头,理解着自己人生,天马行空般放飞着自己的思绪,然而将自己冥思苦想的思维结果撰写成符合自己生活情趣、立意独特的对联。倘若书法功底颇深的话,便铺开红纸、沾上浓墨、运足中气,凝神聚力、尽情挥毫。如是之春联贴在门口,不仅喜气洋洋吉祥万千,并且融化了本人的思想、展示了本人的才学。

当然也有不具此专长、但又对春联情有独衷者,便会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信得过的能人,请人尽心撰联、请人挥毫泼墨。如是之春联自然也属情到、心到、功夫到。

不过,当今之世,能按照以上两种方式尽心意、花功夫的人似乎不多了。大多数人喜欢走南山捷径,花上几块钱到商店买来贴上,图个吉利、祝个安康。所以不少小商小贩,在过春节这段时间,仅靠卖春联也可赚到可观的进项。至于那些生产春联的厂家应当收入更丰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过大年,贴春联绝对是不可少的内容。所以,逛大街、走亲友,满眼可见五花八门的春联绽开喜盈盈的笑脸,和我们一道恭迎着新年喜降人间。什么““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鸿运财路通 心想事业成”等等随处可见。

可以说,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进步,贴春联这种风俗应当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炎黄子孙不可能忘记中华文化的根、中华文化的源。

2013-3-3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46065/

千家万户春联红的评论 (共 8 条)

  • ……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性淡如菊
  • 今生依梦
  • 剑客
  • 惜缘
  • 纤纤柳絮
  • 星翔
    星翔 推荐阅读并说 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