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信仰

2013-06-20 09:55 作者:杏林鸿雁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心思想:悠悠万事有容乃大——“和”,汉民族有意无意中的主流信仰。《红楼》里,老道与和尚常常勾肩搭背、联手行事的。

第三帝国对“纳粹”、希特勒的信仰,可怕可笑之中又发人深省。 至于对邪教的信仰,就更可怕了。可悲的是,人类很多时候是分不清正邪之教的。

所谓信仰,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与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相比,中国人似乎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占据统治地位的单一宗教信仰。除了近代的“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中国大地上好像没有为信仰而战的情况。人类的信仰,细想起来有时非常可笑的:不同信仰之人可以打得你死我活的,即便是相同信仰的两只大军也可以兵戎相见的——二次大战中的英美法德之间的互殴不都能说明?

当然,在利益面前,信仰有时也不堪一击,不同信仰之人也可握手言欢的:比如当年希特勒与斯大林联手合击瓜分了波兰。 事关民族生存,信仰更是靠边站。日本鬼子来了,信佛的、信道的、信三民主义的、信共产主义的不都联手了吗?丘吉尔说的就更露骨:为了打败希特勒,哪怕斯大林是魔鬼,我都要与他合作。丘吉尔可是个狂热的反共分子。

信仰,意识形态的东西,从来都是附丽于某种物质功利的,所以也就不见得有多么高尚。美国人到处推销的“民主”的信仰,若不是为了美元的霸权,他才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呢。就像信佛拜佛:你总要求个什么吧······

信仰,说到底是一种世界观。既然是世界观,就一定不是空中楼阁,就一定建立在某种物质基础之上的。为什么是而且只是拼音文字的民族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相对单一的主流信仰而使用汉字的民族没有?看来,主流地位的信仰似乎与民族凝聚力有关了。欧洲,据说原来也是一个国家,后来分裂了,就再也统一不了。究其因,拼音文字“罪”不可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似乎也只有某种“教”了。看过伊斯兰教的人们在一起虔诚朝圣的场景,使我对宗教的凝聚力作用深信不疑。而使用汉字的民族,无论方言口音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等。上海话“黄”、“王”不分,于汉字却是泾渭分明。即便是在不以汉语为官方语言的元朝,“元曲”也是汉文明的奇葩,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于是,汉字的凝聚力非同一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即便一个社会无主流信仰,我看也不必杞人忧天。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国度似乎发达的不多,以基督教为信仰的也未必都是发达国家。以佛教为主流信仰的泰国也是第三世界。日本,使用汉字的国家,好像也没有单一的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信仰。所以,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达好像就与信仰无关了。日本也是一个喜欢“和”的民族。有人把当今中国的诸多现象归咎于没有信仰,似乎有了信仰问题就迎刃而解。我看未必,因为反例多多:红军的信仰可谓忠诚吧!可为何被打的无家可归而被迫长征?!显然,信仰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显然我们也不能得出“三民主义”信仰比“共产主义”信仰要优越的结论。

什么是中国人的信仰?道教?佛教?儒教?好像都是好像又都不是。我想“兼容并蓄”——和,大概是我们的主流信仰。《红楼梦》里,老道与和尚常常勾肩搭背、联手行事,恐怕非空穴来风。一个“和”字,本身就是多元的、非单一的、非极端的诸多思想的揉合。于是,中华文明就是有记录以来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这难道不足以令国人骄傲自豪、深思吗?!无论怎样,非我同志的三民主义的孙中山我们是称之为“国父”的。

养过鸡的都知道:一只新来的鸡,一开始是一定受到其他鸡的猛啄的——排外反应。这与不同教义之争、不同民族之争似乎是异曲同工的。 信仰,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就无绝对的对与错,所以,国共两党第三次握手了······ 可以这么说:中国人是脱离动物性最远的民族之一。上下五千年,中国人有大规模排外的情况?没有!不但没有,还仁慈的收养了敌人的妇孺——日本人留在中国的妇孺。这本身就与中国人的哲学信仰有关。

佛教,外来的教义,都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光大,我想这与老子有着莫大的干系。《道德经》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这里,“道”可以理解为真理、真藏不灭之道、规律,也可理解为信仰。所以,哲学的力量是伟大的,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本身也就是“和”的一种啊。

柏杨先生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象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酱缸文化。

大概柏杨先生不喜酱,才做出如此比喻。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即便如柏杨先生所说,我看也没啥不好。柏杨先生可能没学过生物课,所以不知道人就要和各种微生物和谐共处的。酱,其实就是米面豆类在霉菌细菌等微生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美味。

前面说过,没有主流的信仰恰恰是汉民族的信仰。或者说,汉民族的信仰就是没有什么绝对的占统治地位的信仰。这种多元共存的信仰一句话概括:悠悠万事有容乃大——和。这个“和”与柏杨先生所说的“酱缸文化”我以为是异曲同工的东西。只不过柏杨先生“反弹琵琶”了罢了。

汉民族的不排外、凡事留有余地不轻易撕破脸皮、兼容并蓄等处世哲学无一不是“和”——“酱缸文化”的具体表现。柏杨先生把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总结为“酱缸文化”之故,我以为有待商榷。就比如一个富翁,三代后破败了,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是他家文化腐朽了的缘故?美国曾有统计:百年企业不超过三家。破败了的企业大概也不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落后吧。李双江的“宝贝好儿子”倒是“根正苗红”地唱着、听着正能量的歌长大的,他家的文化不可谓不好吧。凡事都是沧海桑田的,国也一样。在邓小平面前,“铁娘子”不是照样跌倒在人民大会堂前?!大英帝国的兴衰好像都是在“女王”背景中完成的。所以,“酱缸文化”落后论似乎不值一驳。

在“和”的信仰下,中国人的信仰是丰富多彩的。

“君子不涉险地”,孔圣人说的吧。所以,说破大天来,人总是生存为要的。有人鄙视“活命哲学”,我却不以为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便是烈士,舍小我也是为大我——民族的生存。

我生存、你生存,他也要生存呀。于是,围绕着生存,就有了一系列的“礼”、“规矩”,于是信仰就产生了,固化了。大家要生存,就有一个“和谐”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少谈些“主义”多干些实事,其实也是一种信仰。摸着石头过河总比犹豫不决要好得多——也是信仰。有人担心现状,担心无主流信仰的后果,我倒是乐观的: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中国人的哲学,也是信仰。

酱,好吃的。“酱缸文化”的中国,无论怎样,也从谷底走到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一票可以否决你!跺跺脚,世界也是要竖着耳朵听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山者仁爱水者智,道法自然,这不是信仰?作为中国人,我是自豪的。哲学的智慧民族永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98857/

信仰的评论 (共 8 条)

  • 依儿
  • 婉约
  • 疯狂侠客88
  • 杨科
  • 漂浮的云
  • 雪儿
  • 着墨
    着墨 审核通过并说 个人观点:都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这是不对的。其实信仰是一种精神需求,我们中国人心中有自己的道德准绳,这就是一种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是在社会大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与宗教信仰本质上也是相同的。
  • 杏林鸿雁

    杏林鸿雁信仰,意识形态的东西,从来都是附丽于某种物质功利的,所以也就不见得有多么高尚。美国人到处推销的“民主”的信仰,若不是为了美元的霸权,他才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呢。就像信佛拜佛:你总要求个什么吧······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