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地黄花分外香

2013-06-19 15:27 作者:大海之子  | 5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新家在长江口。站在窗口,就能看到江上的轮船和波涛,是名符其实的望江楼。

从家出门,走到江堤,大约十分钟的路程。每到双休日和晚上,我都会到江堤上散散步,散散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

经过几年的修建,现在的江堤固诺金汤。江堤分为內堤和外堤,內堤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的;外堤是新建的,有一米多宽,容得下两个人同时躺下来睡觉。两堤中间,是开阔的滨海公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花团锦族,小桥流水,成为游览的风景区。

今天是休息日,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我提前吃了晚饭,走上江堤赏光。前来游览和休闲的人已经很多,有开车带着一家老小来的,有情侣双双骑摩托车来的,有附近居民穿着休闲服来散步的,还有前来设摊卖玩具和小吃的。耳旁若隐若明地传来喁喁细语、切切谈心和爽朗笑声。

靠近内堤有一处儿童乐园。孩子们在家长的陪护下,滑梯、攀爬、钻洞,玩得不亦乐乎。离儿童乐园不远,有一个高出地面二十多公分的圆形水泥墩子,上面坐着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江边有很多长椅,老人为什么不去坐,而要坐到水泥墩子上呢?我跨上去,与几位老人攀谈。一位老人告诉我,这墩子下面是一个碉堡,是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修建的。当时这一带有很多碉堡,后来都拆除了,这是唯一保留下来的。老人说,八一三抗战,他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耳旁枪炮声呼啸而过,不绝于耳。抗日将士与登陆的日寇誓死搏斗,滩涂上都是鲜血。他父亲是在修筑碉堡时候,被日本鬼子打死的。现在,这个碉堡是唯一留下来的纪念。滩涂没有修建的时候,他与家人经常到碉堡来看看。现在碉堡埋到地下了,只露出一个顶,我还是喜欢在上面坐坐,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和对抗日将士的缅怀。

走下内堤,进入宽敞的林荫大道。两旁的树高大挺拔,越向上,树枝伸得越长,隔路牵手,竟连在一起,把蓝天都挡住了,只露出几公分的缝,透进丝丝阳光。 当年谢晋元、蒋光鼎、蔡廷锴、孙元良等抗日将士,在这片土地上沫血抗战,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战歌。也许是烈士的鲜血,滋养着这片土地,使这里的树木长得如此挺拔葱郁。也可能是那些英烈化身,长成了参天大树,用挺拔的躯干,展示不屈的意志,为后人遮阴挡,提供丝丝的凉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过石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溪,则是另一番景象。小溪两旁,是平展展的草地,草地中间是层层叠叠的花坛。有月季、山丹、美人蕉、栀子花等,一圈红,一圈白,一圈紫,五颜六色,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甜甜地迎来送往,展示花容玉貌,让人流连忘返。花坛的顶端,用青修剪成“滨海公园”四个大字。

草地上有几顶帐篷,是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野营的。他们戴着白色的遮阳帽,或坐或躺,孩子则在草地爬来爬去。他们是从市中心来到,休息日就想到这里来呼吸新鲜空气。我问,晚上你们还回去吗?他们告诉我,肯定要回去,反正有车子,晚上路不赌,半小时就到家了。

不远处传来悠扬的乐曲声,是从广场那边奏响的。我兴冲冲走过去,见一群人在踏着音乐的节拍跳排舞。舞者多数是中老年妇女。别看她们头发花白,有的身材肥胖,舞姿却非常轻盈柔美,如果远远从背面看上去,还以为是一群姑娘呢!广场边的树林里,有五六个戏曲好者在唱沪剧,什么《庵堂相会》、《雷雨》、《为奴隶的母亲》等,各个流派唱腔学得惟妙惟肖。我也是沪剧爱好者,小时候各种男女流派都学唱过。初中的时候,学校里都知道我会唱沪剧,曾上台唱过一曲《刘志远敲更》,博得过捧场着的好评,飘飘然自我欣赏了一会。现在年龄大了,反而上不了台面,只能站在一旁洗耳恭听。

夕阳在乐曲声中徐徐下落,天空出现了星星和月亮。我来到了公园的外堤。这是新修建的防洪大堤。大堤下面,是几十米深的斜坡,全部用石头砌筑,江面的浪潮,被乖乖地挡在外面。这条苦难深重的母亲河,咆哮的时候,曾翻江倒海,掀起阵阵巨浪,卷走过无数的良田和茅房。一到台风来临,岸边的居民胆战心惊,生死难保。台风一过,滩涂的石头缝里,经常有被海水浸泡的尸体。那些在公园里唱歌跳舞、尽情游玩的人,有几个知道它的过去,有几个了解它身上的伤疤?

站在外堤,极目远望,一艘艘巨轮满载希望,破浪向前。巨轮上,不再有洋枪洋炮,不再有星条旗、太阳旗、米字旗,岸上也不再要修筑碉堡。烈士的鲜血、中华民族挣扎的泪水,已培育出挺拔的大树,葱葱的绿地和迷人的鲜花。

长江岸边风景美,战地黄花分外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98477/

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评论 (共 5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