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秋之白华,秋白之华

2013-06-08 12:10 作者:幻影鱼豚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此之前,我还不曾熟悉这样两个诗意的名字:瞿秋白、杨之华。或是一次偶然,让我有幸观看了《秋之白华》这部影片,也便结识了这双“向死而生”的革命断肠人,和他们“秋之白华,秋白之华”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凄美故事

自我记事时起,就时常听人引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伊始还不能甚解,后来经历的多了才稍能感受一二。人这一辈子,能有幸邂逅真正的“知我者”,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情,倘使能和“知我者”共度一段岁月携手咀嚼一段时光,就已是难得至极的福分了,如若能和“谓我心忧”之人白头偕老于这漫漫一生,才当真是几百年修得的因果,然而这散漫世界,能尝食这因果之人,又有几何?偏偏是,太多的人和“不知我者”共度了余生,还有的人和“知我者”遇见了却错过了,留下了一段曾经携手的日子,活出了几星足以点亮全部生命的光芒。“秋之白华”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真实到具体可感的“史实”,不是传奇,胜似传奇;不畏生死,却也超越了生死。

长久以来,革命+恋爱的故事屡见不鲜,革命者的凄美爱情也早已成了银幕上的“必胜客”,一发而不可收拾。诸如《建党伟业》里,蔡锷讲给小凤仙的话:“身已许国,难再许卿”。这是属于一个护国将军的爱情,而能够听到这句话的女子也绝非等闲之辈,必定是那种能“做长风绕战旗,与英雄共赴国难”的奇女子。而在另一部影片《高君宇与石评梅》里,高君宇对石评梅说:“你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凭心而论,这是所有女孩子听了之后都无法抗拒的表白。恐怕也唯有高君宇,才说得出这样一句不是誓言的誓言吧?

不可置否的是,革命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若不是动荡的年代选择了他们去做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他们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但是,生命的短暂对于情感来说永远都存有桎梏,而这也正是情感的伟大之处。也因为这样,革命者的爱情才能在残破的石隙间,在朝不保夕的苦难中,悄然滋生,并生长为一个时代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情感丰碑,纵使这座丰碑见证的是大部分革命者爱情的短暂,却也让这些经久的爱情悲剧多了几分挽歌似的凄美与壮烈。

我是一个不怎么了解历史的人,因此对于瞿秋白的认识,多是来自于初中历史课本中的赘述,印象中那副温文尔雅的眼镜似乎就代表了这位革命者的全部。直到“秋之白华”的故事以流白的形式从我眼帘倾泻开来,我才真实的触碰到他的存在,毕竟活的画面比起依靠历史来编年的教科书,多少也来得亲切感人一些。

不难理解,在那个所谓的“循规蹈矩”的年代,瞿老师和女学生的爱情,终是会平添出这许多的磨难。如果说这是命运造就的“不完满”,那么“完满”的那端,则须得由他们自己去争取了。如此说来,命运让他们邂逅,却忘了留下足以让他们长相厮守的筹码,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哀,逃不掉彼时的每一个人。原本已有家室的二人,也都有着属于各自的“命运的无奈”,一方面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长年体弱多病,另一方面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不知我者”。最终,瞿秋白的妻子因病去世,杨之华和丈夫的婚姻也因一纸空文而“分崩离析”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想要真正在一起,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伫立在桥上的两人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谈起这段感情的时侯,杨之华问到“那他喜欢我吗”,瞿秋白的回答是“他不敢”。这是多么隐忍而克制的爱啊!自始至终都未曾有过一句“我爱你”,可隐忍的背后,却尽是绵绵不尽的长相思、长相守,若说这份爱薄如烟,那只是表面,内里的浓烈,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情感滋味,外人自然不能完全体悟,只能借由那美丽到令人心碎的风景来品出几分。如果说瞿秋白能和杨之华走到一起,是偶然中的必然,那么那三则刊登于《民国日报》上的启事,则实在是必然中的偶然。当瞿秋白陪着杨之华一起回萧山杨家找沈剑龙时,让人看到的是他们为爱而执着的勇气和对知己的珍视,而当沈剑龙用心题下“借花献佛”四个大字时,我们看到的则是属于两个男人之间惺惺相惜。最是令我感动且憾然的,是当瞿秋白和杨之华在报纸上昭告结婚喜讯的时候,刊登在旁的瞿秋白和沈剑龙缔结知己关系的启事,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的决定啊?如此这般对爱的珍视着实不易。在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急骤年代,他们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也执着于自己的爱情,尽管这过程充满了艰难,但他们却始终如一地相信并践行着自己的承诺,无怨无悔

多么浪漫而平凡的两个人!那烙在掌心里的红印,刻下了只属于他们的灵魂交融的誓言,正是那“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誓言,印证了他们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对眼前人的珍视与祝福,这珍视与祝福,被杨之华缝进了那件毛衫中,成了杨之华在多年后于茫茫大地中认领瞿秋白遗骨唯一的证据。作为那个时代的“弄潮人”,他们也有无法把握的时候,也有注定分离的时刻,但就算他们没能看到彼此白发苍苍的样子,却也早已在那夕阳西下的桥头上、在送别的大中、在一起返乡的船头上,看到过彼此年轻忧郁的脸庞。纵然不能白首,又何妨?纵然不能相守,又何叹?

我仍旧记得,当瞿秋白在“此地甚好”的遗言中含笑离世,纷飞的白鸽扶摇而起,漫山遍野的花朵迎风飞舞的样子;当满心悲痛的杨之华从尘土中扒出那枚铜扣的时候,我想一定会有亿万的观影者陪着她一起颤抖到啜泣不止吧?

人生最美是淡然,正如瞿秋白和杨之华,抑或是窦骁和董洁。在我的念想里,没有人比他们俩更适合演绎“秋之白华”的爱情了,当窦骁着上那身礼服,当董洁穿上那身学生服,瞿秋白和杨之华仿佛穿越了历史,突兀的活在了我们面前一样。尤其对于年过三十已为人母的董洁来说,能演出这般卓绝的革命女子当真不易。

早就知晓,霍建起导演的电影素来都很美,对于情感的书写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这其中,将情感与美感紧密结合一向又是他最为擅长的,诸如《那山那人那狗》《暖》都可谓是其成功之作,如此说来,《秋之白华》的美是可以预想的。从开始缓缓摆开的书中扉页,到末了黑白镜头中捧着铜扣颤抖不止的双手,都令人惊叹不已。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爱与美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才使这份“秋白之恋”被演绎的如此瓷实吧?

如此,倒让我想起了《秋之白华》的主题曲,窦骁和董洁演唱的《携手》正是对这部影片最好的诠释。由此我便又联想到了当下,纵然偌大的大学校园里,牵手同行的伴侣随处皆是,竟又有几人知晓它真正的含义?在我看来,“执子之手”的真谛,该是体现在相濡以沫的漫长岁月里的吧?须得由时间做出一度恰如其分的鉴定方可辨别其真伪。在此之前,我们也只能在“秋白之华”的《携手》里窥一窥其“端倪”,缕一缕那些无端作祟的思绪了·······

《携手》

曾携手,风雨高楼;

知我者,谓我心忧;

曾携手,投身洪流;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秋霜白胜雪,杨花,似含愁;

相思情切切,觅渡,水悠悠。

秋霜白胜雪,杨花,似含愁;

相思情切切,觅渡,水悠悠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75025/

秋之白华,秋白之华的评论 (共 3 条)

  • 纤纤柳絮
  • 婉约
  • 阳光柔剑
    阳光柔剑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你------------ 激动人心的感悟寄语, 精雕细刻的图片文字, 风华正茂的潇洒英姿, 灿烂辉煌的人生轨迹! ---------阳光柔剑极力推荐,一挺到底!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