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草窝子

2013-05-17 15:47 作者:金戈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草窝子

亭 山

草窝子现在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村。位于和县原高关公社花园大队、现在的石杨镇花园行政村。由此向东翻过“小陡沿”,经过“光蛋街”、“寡妇桥”,爬过“大陡沿”,可直通古老的丰乐镇(即西埠镇)与和州(即和县)城。

传说中的草窝子,早在明清以前就是个典型的山镇了。它有一条西高东低的用青石板铺就和鹅卵石等间隔镶嵌而成的街道,约有半里多路长。这在满是乱石疙瘩到处长着荆棘灌木林和杂树的山区中是难得一见的。它的街道两旁全是清一色的用青砖黑瓦砌成的徽派古民居建筑,门面房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深褐色的瓦沟里到处都是青泼泼的瓦楞草,粉白的马头墙上随时都能看到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野果树。街上的居民多半是从山外逃避战乱而举家移居来的,他们当中有开饭店、布庄和中药店的;有开当铺、钱庄和山货店的;有开酒肆、客栈和小商铺的;还有开书场、赌场和大烟馆的等等。反正草窝子是个在特殊时期由特殊的山民们用勤劳和汗水给繁华起来的特殊的集镇。直到民国后期,这里仍然是日本兵、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等几方面政治力量共管的地区之一。后来因为这里出了土匪和强盗,搞得百姓鸡犬不宁,再加上这里又流行了极为严重的血吸虫病,所以,这里仿佛在一之间变成了一条空街。因满街都长着齐腰的荒草,山外的人就把它叫作“草窝子”,现在的老山民们仍亲切地把草窝子唤作“饭店”,可想而知当年的草窝子的确有过震撼人心的繁华。

我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下放在离草窝子仅有三四里地的余村,所以经常到草窝子玩。草窝子有一个从上海下放的女知青小组,该组有四五个人。组长是个矮矮胖胖的姑娘,组员当中有一个叫M的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她身材修长,白白净净,胖瘦匀称。理着个时髦的“耳朵毛”式的发型,头发和她那双大眼睛一样乌黑贼亮。她的穿戴很考究大方,样子很文静,但讲起话来语速极快,干起事来风风火火,走起路来像个竞走运动员。因她和我被当时的大队一同抽到“新庄林场”帮助修整松枝,并在后来又同时参加大队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所以都很了解对方。那时的她极喜欢听到我的`琴声和笛声,我极喜欢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和歌声。她为人很正派,学习心也很强,不论什么新农活或舞台上的新动作,她都能一学就会。她不仅能善待任何人,许多山民都吃过她从上海带来的各种糖果;但也疾恶如仇,当时有个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大队干部对她有非分之想,却被她用无情的“嬉笑怒骂”法给吓退了。草窝子有一位名叫F的少妇对她极照顾,使她很感动;少妇的弟弟对我也很照顾,也令我难忘,所以我和M都有着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我后来因调到公社文化站(身份仍是知青)工作,因而很遗憾地与她逐渐失去了联系,那时的我们太幼稚了,不仅连手都从未握过,就连双方的家庭住址也都从未问过。至于她何时离开草窝子返回了茫茫的大上海,就更不得而知了。

现在的我只要一想到草窝子,就仿佛又见到了那个四周皆是红花绿树的山村了,并很快会引起一连串纯真而又美好回忆,我把对它的感情曾浓缩在一首题为《草窝之歌》的长诗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三年九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30725/

草窝子的评论 (共 4 条)

  • 浅笔抒写
  • 今生依梦
  • 婉约
  • 雷先森丢了雷夫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