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时三部曲

2013-05-17 13:14 作者:胡说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儿时三部曲

(一)

听评书

小时候,精神生活不太丰富,村里的男人农闲时节就是全走出家门,在大街上,天,找个背阴胡同,天找个朝阳的墙根一起吹大牛,侃大山。妇女们大都在大门洞子里三三两两在一起纳鞋底,打毛衣。三个女人一台戏,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絮叨。

孩子们放学后,冬天去水库冰层上练习溜冰,夏天去小河里游泳。那时的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必须给家里的牛羊割草,几个小伙伴蹦蹦跳跳地山上割草,相互轮流讲故事。一般都是讲的从家长那儿听来的二手货,再就是自己胡编乱造的,那时为了增加自己的故事存货,听手音机连播的评书成了孩子甚至大人们的一个嗜好。

当时村里的收音机占有量很少,有收音机的大都是过得比较富裕的,也有刚结婚的新夫妻。再就是对评书很偏的。当时几乎家家都在听的评书是《岳飞传》、《杨家将》《烈火金刚》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到下午的六点半,山东广播电台就准时播放刘兰芳演播的评书《岳飞传》,刘兰芳惟妙惟肖的演播,引人入胜的情节,至今如在昨日,收听《岳飞传》成了每天的精神寄托,成了学习和割牛草的动力,成了家家户户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些情节至今还记忆犹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枪挑小梁王、青龙山八百破十万、大战爱华山、高崇挑滑车、牛头山酒驾、牛皋招亲、八大锤聚会、朱仙镇大捷、大破连环马、风波亭遇害、岳雷挂帅扫北、笑死牛皋气死兀术………我曾为高崇惋惜,为杨再兴乱箭穿身痛心,听到岳飞风波亭遇害,小伙伴们都呜咽起来,掉下真情热泪。有的嚷嚷的破口大骂:“秦桧,王八蛋,我操你祖宗!”。评书中有个叫“汤熊”的人物,是大将军“汤怀”之后,汤熊个子矮,猿猴般灵活,叫“小矬子汤熊”,大家马上对号入座,一起给班里最矮的那位男同学取外号叫“小矬子汤熊”,因为这个外号,这位同学与全班的同学“打了个遍”。随着两年后,这位同学个子突然长高,排队时候从第一名,排到后三甲,成了大小伙子,外号才不被人叫。

一位八十岁的老大爷,在山上放羊,估计快到六点半了,他急着要听《岳飞传》,急着要弄清楚施全如何刺杀秦桧,盼着秦桧快死,于是赶着羊群急忙回家,在下山坡时,羊狂奔起来,老人家缠在袖筒上的羊缰绳来不及松手,被羊拉倒后拖着走下了山坡,爬起来,顾不得拍掉身上的尘土,继续跑回家,在一户人家的后窗下收听开播的《岳飞传》。

村里有个有线广播喇叭,定期播放《岳飞传》,到点了,喇叭不响,很多人爬上去看个究竟,发现两根广播线缠在一起,造成短路,大家一起把缠在一起的两根电线分开,喇叭想起来了,大家忙的满头大汗,欣慰的挺起了评书《岳飞传》,至今,牛皋的重复的三斧子:劈脑门、砍肉锤、劈排斧呀,还有岳飞的绝招:回马枪。都还记得。

《杨家将》也是大家喜欢听的评书,刘兰芳说《杨家将》时候,我家刚买了收音机,我们全家都爱听,天黑了,父母哥姐把收音机音量放到最大,在山坡上擦地瓜干的村民都听到了这脍炙人口的评书,于是大家干活分外起劲。金沙滩血战、六郎诈死、穆桂英挂帅、杜金娥认亲、大刀王怀女、大破天门阵。后来有人又对故事加以创新,杜撰出《十二寡妇征西》、《杨金豹认祖归宗》………

后来听的评书《烈火金刚》就更有意思了。根据评书的描述,我们班里很多同学都被取了外号。由于我英俊魁梧叫“史更新”、另一个同学膀大腰圆叫“丁尚武”、班里的公认的大美女小菊叫‘‘林丽”。我们这些正面人物都感觉很自豪。最惨的是那些反面角色,班里有个同学又矮又胖被人叫做“猪头小队长”,有个同学眼睛白眼珠多,总喜欢翻白眼,被人戏称“猫眼司令”。有个何小娜的女生的被同学们称作“何大拿”,解文东同学被称作“解老转”……..评书中所有人物,大家在生活中都找到了原型。最糟糕的是被叫做“猪头小队长”和“猫眼司令”的同学,家长听说后,找到学校,意味深长的对校长说:“你给制止一下,孩子有这样的外号,心理压力很大,吵着要辍学,再说,一传十,十传百,将来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说媳妇?”校长专门开了大会批评了起外号,叫外号的同学,事情并未就此风平浪静,邻居的两个孩子打架了,一方叫另一方一口“猫眼司令”,对方家长大怒,双方群殴,最后派出所调解纠纷,叫外号的邻居一方被严重警告,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写下保证书永远不再叫“猫眼司令”。那个被称作“猪头小队长”的同学,家长实在受不了自己孩子蒙受的屈辱,被迫远远的转了学,“猪头”临走时,大家凑份子买了个影集,都后悔不已。至今很多同学想念“猪头”,一直杳无音信。

孩子们从评书中学到了知识,姑娘们从评书里找到未来老公的影子,大人们从中找到茶余饭后的谈资,老人们得到精神的愉悦。至今,一些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仍在收听《岳飞传》之类的评书,不过欣慰的是,现在下载在U盘上,想听多少就听多少,听书时间自由支配,不再像过去那样,苦苦等待那下午六点半的说书时间了。

(二)老电影

小时候,看电影是男女老少都期盼的一件大事。当时家家户户还没有电视机,看民间的戏剧团演出是老年人的爱好,什么豫剧,评剧啦,呜呜啦啦的孩子们听不懂。一般唱完戏后,剧团的负责人就挨家挨户的请求人们施舍些地瓜干、花生之类的粮食。有的觉得人家演出不容易,就慷慨解囊,有的很吝啬,就把大门一锁,白赚了看戏溜之大吉。

听说村里放电影,那可是天大的喜讯,大家马上奔走相告。逢人便说:“咱村今晚放电影。”“放电影了,我看见放电影的李冰、刘勇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全村的人马上有了生活的动力,田里干活的越干越有劲,学生平时背不过的课文也很快背过,作业提前完成。早早的大家都搬着凳子椅子去“占位”,有的为了争夺一个有利位置,双方大打出手,有的因为被别人抢了好位置而反目成仇的。电影放映前,村里的支部书记发表讲话,一讲就一个小时,大家都盼着他快快讲完。讲完话后,电影开始了,记得战斗故事片《英雄儿女》和《地道战》、《地雷战》。演到英雄王成高呼:“向我开炮!”时,群情激昂,全场起立,脱帽致敬: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

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

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听着这动人的旋律,漏天大剧场里大家庄严肃穆,轻声随唱,我那时也热血沸腾,感到一个中国人的幸福和骄傲,对英雄战士的敬仰,产生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仇恨。演出《地道战》和《地雷战》时候,看到日本鬼子被地道里的民兵当作靶子射击,地雷把鬼子炸的人仰马翻,露天大剧场一片欢腾。

电影演出时候,全村全家几乎全部出动,十里八乡的也赶来观看,你看黑压压、黑乎乎一片,大路上还有到此汇集的川流不息的人群,你会被那看电影的热情所感染。电影放映员成了村里女青年的偶像,村里的大美女都以与放映员能聊上几句为最大荣耀。第二天后,对看过的电影,全家人吃饭时再你一言我一语的细细点评,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村民也回味看过的一个个镜头,谈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为了争论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孩子们回到学校,也重新聊起电影的话题,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各抒己见,做出自己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放电影代表一个村的实力,常听人议论:“某某村,真好,村干部真是好样的,年年放电影。人家村民真幸福。”放电影的村子的村民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走起路来也昂首挺胸,带着一种炫耀:我们村子又放电影了,你们快来沾光吧。

村子里一个老汉三个儿子是三条光棍,眼看儿子个个快到了而立之年,急的老汉如热锅上的蚂蚁,心神不定,坐卧不安。老汉突然灵机一动,自己把多年的私房钱掏出来请来电影放映队放电影。面对着如海洋般的看电影的人群,电影放映前,老汉应邀发表了演讲,讲了讲自己的家庭,孩子的工作情况,掌声雷动,电影结束后,大家纷纷称赞老汉一家的高风亮节,有人叹息:这么忠厚的人家,这么好的孩子咋找不着对象呢,真是老天无眼。第二天,邻村的媒婆子就去给老汉的儿子介绍对象,不久老汉的三个儿子都娶到了新媳妇,新媳妇个个如电影明星般漂亮,如花似玉,花枝招展的。回首往事,用现代术语真是“电影为媒”。

看电影也是男女青年交流思想,谈恋爱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男女青年开始在电影中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在电影中,学时尚,赶时髦,某些明星的发型,服饰,言谈举止,搞恋爱的方式方法等,都是青年模仿对象。当年看电影《庐山恋》后,很多人学会了如何谈对象,搞恋爱甚至如何接吻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视机空前普及,露天电影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不过至今,露天电影仍然是难以忘怀的一道视觉大餐。一次外出乘凉,看到五六个人在看露天电影《赤壁》,我和妻子坚持看了一会,想从中找到过去的那种欣喜的感觉,可怎么也找不到。

对过去那段露天电影的时光真的很留恋。

(三)玩花灯

每到正月十五,是玩花灯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新女婿就要去叫没过门的新媳妇来看花灯。村里那些好闲的开始组织花灯筹备会,开始具体分工,有花灯筹委会主任、会计、负责宣传的、负责筹资的、负责制灯的………花灯筹委会属于民间组织,资金来源除了挨家挨户募捐外,找村里的厂长、经理、业务员这些大户募捐。有些人筹备花灯中表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平常平民百姓一个,从花灯筹委会中谋个一官半职,过足自己的‘‘官瘾”。

正月十一,开始起灯,敲锣砸鼓,家家欢天喜地。花灯开始挨家串户,每到一户,鞭炮齐鸣,纷纷拿出瓜果梨枣,烟酒糖茶热情迎客。也有拿出几百元钱的。民间说法:家里进灯,全家吉祥。花灯所到之处,热情洋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被花灯无意遗忘的家庭,全家愤愤不平,嚷着要讨个说法。

邻村也发请柬对花灯表演队发出邀请的,机关单位也发出邀请,请花灯表演队带来一年的运气。花灯筹委会名声大振。于是走出本村,到处演出,表演艺术越来越高超,越来越自信。获得收入越来越多。

花灯表演队应邀参加全镇花灯汇演,荣获冠军!受到镇政府表彰,得了一面鲜红的锦旗,获奖金一万元。并代表全镇参加全区的花灯汇演。

前边的大旗迎风飘扬,后边的鱼灯、狮子灯、芯子灯………依次跟上。后边的大姑娘,小媳妇,半老婆娘,高歌劲舞,红袖翩翩,一片红色的海洋。一位酷爱歌唱的姑娘,在这个露天舞台上展现动人歌喉,遂了自己的演员。一位青年光棍子与一位美貌少女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男光棍趁机摸摸女孩的脸蛋,拍拍女孩屁股,引来一阵阵大笑。后来人人调侃这对假夫妻,果然两人喜结良缘,光棍经过玩灯,告别光棍生涯。于是,每到玩灯,报名参加演出的络绎不绝。

连花灯筹委会也没想到这一玩,竟然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名气。

不过,名誉、金钱有了,随之矛盾出现了。

因为,花灯筹委会因为内部利益财产分配不均,互相争吵,发展到大打出手。一个筹委会成员私自隐藏收取的两千元演出费遭到群殴,被开除出花灯筹委会。

从原来的娱乐为目的,发展到以谋利为目标,玩花灯开始变味。看到玩花灯可以赚钱,各种花灯表演队后春笋般出现。一拨拨收钱,村里的百姓出现怨言。

一位扮演县官的朋友,带着表演队横在路上,向过往的轿车收取赏钱。遭到投诉。

于是,各种矛盾重重。有喝醉酒的大款,因为为筹委会捐了一笔钱,没有在花灯筹委会中弄个委员做做,一怒之下,把灯都砸了。

玩灯给人带来愉悦,可一旦与个人私利挂钩,就被铜臭污染,就走上不归路。

现在各村都不玩花灯。

真的好想那淳朴的花灯表演,好喜欢那条旋转的巨大龙灯,真的怀念那面威风八面、呼呼飘展的“灯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30565/

儿时三部曲的评论 (共 4 条)

  • 左
  • 浅笔抒写
  • 婉约
  • 王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