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监管与举报

2013-05-08 08:52 作者:梧桐树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几天,社会上最关心最热议的事,莫过于江苏江阴特大制假羊肉案件,一场“挂羊头卖鼠肉、卖鸭肉”的风波席卷整个华东地区。在上海,不少火锅店、美食城陷入其中,人们都不敢吃羊肉,羊肉几乎和当前“禽流感”时期的鸡鸭一样滞销。在这之前,还发生了“病死猪”“毒药姜”等问题,虽然已在解决之中,但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已令老百姓惶惶不安,不知道该吃什么才放心。人们不禁要问:食品行业为什么要频频让老百姓“以身试毒”?什么时候,我国的食品行业才能让老百姓放心?

我以为发生这类事件的主要责任在两类对象:一是制假贩假者。他们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穷凶极恶,不惜牺牲老百姓的健康和性命,这类人必须绳之以法,决不饶恕。二是监管执法部门。如果确实建立了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就不可能发生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所以,在监管执法部门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管理漏洞和管理方法问题。虽然,在国务院的过问下,监管执法部门开始雷厉风行、倾巢出动,严厉打击了一批犯罪分子,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改,“亡羊补牢”,食品安全问题似乎风平浪静。但监管执法部门仍掩饰不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工作作风拖沓、相互扯皮踢皮球、制度形同虚设,浮夸官僚等等,这不是一场急风暴式的整治活动所能彻底解决的。

往往在取得一场检查执法胜利后,监管执法部门总会松口气,轻松不少;老百姓却紧绷了神经,因为担心监管执法部门会不会因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类似过去的“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会不会“卷土重来”?因为前不久,监管执法部门曾提出过一项“吁请深喉举报违法食品安全药物,最高奖励将逾5万元”的新措施。在他们看来,“深喉”的举报远比监管执法作用大,省事省力;在违法案件中,有7成是来源于“深喉”的作用。

何谓“深喉”?简单地说,它是出自美国一部片名《深喉》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水门事件”的瓜葛,错综复杂。电影总编辑幽默地给这案件的知情者取了一个绰号“深喉”,所以,“深喉”,即知情者。

好一个聪明的主意,我不禁为此欢欣鼓舞,心想:这下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有保障了,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我又仔细斟酌,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指望知情者举报?如果知情者不举报怎么办?就拿前年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来说,虽然源于这家生产单位一名司机的举报,但这名司机是在其老板不肯给他报销一笔交通违章罚款的情况下,怀恨在心,才向有关部门举报的。试想一下,假如其老板给他报销了这笔钱,他还会主动去举报吗?至少得犹豫一阵子。这就存在着“私心举报”与“公心举报”的区别。显然这位司机是私心举报。据悉,在所有举报者里,很多是私心举报,即:在触动了他们的切身利益时,他们才会去举报,否则,他们也会和许多人一样,对违法行为睁一眼闭一只眼,用通俗的话说即:“不管我啥事”。这就坑害了国家坑害了老百姓,因为老百姓等待不起这偶然的举报。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等得越久,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将受到更多的侵害。当然,公心举报的也有,但毕竟不多。这次特大制假羊肉案件,虽然是监管执法部门在例行检验中,无意中发现的,但为时己晚,“挂羊头卖鼠肉、卖鸭肉”已达多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难道就没人察觉?就没有知情者?显然是可笑的。只因为各方面原因,使得知情者有所顾虑,不敢或不能举报,听之任之,这或许是根本的原因。

综上所述,监管执法部门鼓励知情者积极举报,只要用得好,未尝不可,但决不能将它的作用夸大了、神化了。现在老百姓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监管执法部门水平不行,等靠要却很在行。”什么是等靠要?即:等问题暴光了才去查,靠知情者举报了,才去办;向国家要钱要人很积极。这也许是对目前某些监管执法部门工作,最尖锐的讽刺。所以,我以为监管执法部门要立足于自己内部工作的整治上,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对食品的监管,要主动出击,不能等靠要,只有这样,才能将一切食品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假如哪一天,我们的监管执法部门建立了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对食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了如指掌,一抓到底,“深喉”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才能彻底放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25831/

监管与举报的评论 (共 2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