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漫谈“海刁子”

2011-11-20 22:03 作者:文哥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起“海叼子”,也许北方人知道的不多,杭嘉湖一带,尤其上海人(老上海)一定都知道。其实,“海刁子”就是百姓中不登大雅之堂的,对浙江“海宁人”的一种“贬称”,就像说上海人“精刮”,山东人“侉子”差不多。从字典上查,凡带“刁”字的都不是什么太好的词语,比如“刁钻”、“叼很”、“小刁模子”(上海口语),听上去就给人“坏”的感觉,这种“坏”还不是一般的做人“差”,里边还包含这“阴险”、“恶毒”之意。就说“刁钻”吧,一般解释“狡诈、狡猾”,就是为人极刁,专打听人家的细事,喜谈乐道(不上台面的隐私)。有的做人刁钻的,其心性凶暴,是个很不好惹的人,例如《水浒后传》第八回中,说一个东京来的道士,为人极刁钻;在秦牧的《花城•原始公社的影子》里有一段话:“过去,我们常常听说有些刁钻的商人跑进五指山区去,用一根针换走了黎人一只鸡,或者用一把柴刀换走了他们的一头牛,诸如此类,云云等等,都是在说刁钻的人和事。

其实海宁人并非像以上所说的这样,哪个地方没有精瓜、刁钻之人,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笨蛋和傻子呢?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些海宁的事,虽然没有和那里的人相处打交道,不过海宁有两个方面相当有名气。一是“观潮”,二是“皮革”(小商品市场全国闻名),几乎上海人都去过,全国各地来此观潮的也不计其数。先说观潮,就是每年的阴历8月18日,为浙江钱塘潮最高之时,被称为:天下奇观。那时的潮头会高达10米之多,汹涌向前、滔天浊浪,如同万马奔腾、轰响如雷,让人观后惊心动魄。海宁潮雄奇特壮观,究其原因涌潮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这是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和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形所形成的。当月球背向地球时,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大于吸引力,而使海水再次外鼓,再加上太阳的吸引力,就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大潮日,又由于潮水与河流的摩擦作用,一般最大涌潮日是推迟二至三天,所以初三、十八的潮水最大。另外,当东海潮波传至杭州湾时,因河口急骤缩小,潮波能量愈来愈大,到海宁时,就形成特有的涌潮现象。当然,二十多年前海宁观潮也出过“人命”(大事故),主要是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安保,人满为患是问题所在。2010年农历八月十八,海宁有40万游客观潮,海宁警方未绸缪,提前应对,全力做好道路交通和沿江一线的安全保卫工作,实现了观潮保卫连续27年安全无事故。再叙叙“皮革”,海宁被誉为“皮革之都”。海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冀,浙江省北部,南濒钱塘江,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海宁陆地面积近7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海宁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是全国重要的皮革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如今拥有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皮革专业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其规模、工艺技术、主要经济指标和知名品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其中,皮革服装产量、皮革交易量、皮革服装外贸出口供货值三项均列全国第一。据数据显示:2007年全市皮革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1亿元,销售收入127。9亿元。我过去不止一次的去过海宁,主要是采购皮件商品,记得第一次去海宁好像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那时的海宁皮革市场已经很繁荣,在全国已早有名气,当然不如现在的市场规范,现代的皮革城在1994年开业,在2005年又迁入了新城,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说了半天,还得回到“海叼子”的话题上来,昨天我去西山公园活动,组织员工换换“空气”,老在职场里开早会太“闷”。说来也巧,我这次的临时住址就在西山旁边,步行也就三五分钟路程。一般说来,在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上,城内有山的地方不多,而海宁却有东西两座山耸立在市区内,特别是西山,由于山石嶙峋,山体平缓,山上又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示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而深受市内外游客的喜欢。西山,又称紫微山,高46米,因位于海宁市区之西,又与东山遥遥相峙而得名。相传东西两山原本相连,因秦始皇东巡路经此处,发现山蕴帝王之气,便命十万囚徒凿断龙脉,于是分为东、西两山,而两山之中的城便取名为硖石,有石夹石之意。早在20多年前,海宁市河疏浚拓宽时,曾在两山最近的高阳桥河床的表层,挖到了山脚,从山脚的走向断定,两山确同出一脉。西山还和唐代的两位著名诗人白居易和顾况连在一起。顾况,海宁人,唐至德二年进士,历任秘书郎、著作郎。性诙谐狂放,平时不将权贵放在眼里。贞元五年,宰相李泌死,顾况作《海鸥咏》诗,借物喻人,讽刺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后终为官场所不容,便退隐家乡。他一生写下大量诗篇,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影响白居易的诗风。据传,白居易年轻时到长安应科举未中,送诗请顾况审阅。顾况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百物方贵,居大不易。”然后当读到“野火烧不尽,风吹又生”时,赞赏道:“有句如此,居亦何难。”从此对白居易称赏提掖,成为文学史上美谈。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前来看望恩师顾况,曾登西山,写下了登西山望硖石湖的诗篇。因白居易为唐中书舍人,中书本紫微省,为纪念这位诗人,海宁人便将西山改称紫微山。西山树木葱茏,四季常绿,山上有白水泉、烟霞洞、八仙台、葛洪丹井等不少胜迹。唐代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登临怀古,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遗迹,可惜因世事变迭,又经历久远,许多胜迹已散失湮没。如今西山经过整体规划,恢复和修建一些具有历史和旅游价值的景观,辟为西山公园,景色愈加秀丽迷人。山顶巍然而立的紫微阁,颇具清代风格,古朴之中透着灵秀和生动,成了千年古城海宁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每在晴空之时登阁,可极目四眺,尽览海宁城于指点之中,俯仰之间,不觉物换星移,感叹变化之大,会生出许多发思古之幽情。而位于西山南麓的惠力寺,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为东晋尚书张延光舍宅所建。所以西山在宋代也称作惠力寺山。寺前树有唐代的两座石经幢,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惠力寺东邻的是徐邦达艺术馆,南望张宗祥故居,西临海宁市博物馆,上有著名诗人徐志摩与艺术家钱君匋的墓。环绕在西山南坡边的是一湾仓基河的碧水。于是山的壮美雄伟和水的婉约柔美,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那繁华之中透出的宁谧,动人的风情,直逼秦淮。

让我没想到的是,昨天在公园里“搭讪”上几位海宁男女,几分钟便成了“朋友”,还一起在饭店吃了午饭。我刚来海宁那几天,听一个来自金华的业务骨干常把“海叼子”挂在嘴上,反正对海宁人有点“偏见”,原因很简单,他作为业务筹备骨干,来海宁两个月都没很好的招募到人,说海宁人“难弄”,因为海宁人“刁”呗?其实未必如此,关键还是专业度和投入度不够!在公园的亭子里,一位海宁的中年男子,姓朱,蛮懂历史的,也有点只是积淀,他给我说起了“海叼子”的缘由。中国人的历史很久远,语言文化也很宽泛,语种也相当之多,别说学外语,就是五十六个名族的语言都学不过来,甚至一个地方的城市与郊县都截然不同,就像我曾描述过的,温州话就不好懂,简直一个“语”,学起来就更困难。海宁的方言属于吴语,吴语是海宁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湖片的地域和人口都占吴语总体的65%以上。可再分为毗陵(常州)、苏沪嘉(苏州-上海-嘉兴)、苕溪(湖州)、杭州、临绍(临安-绍兴)、甬江(宁波)六小片。片与片之间语法,词汇,发音差异不大,仅是语调有所区别,能作基本沟通,其中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沪嘉小片和以常州为中心的毗邻片吴语因其发音特点而常被称作“吴侬软语”。苏沪嘉小片30县市,人口2330万。海宁为其中一县市。海宁话属于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是上海话的语言来源地。由于海宁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地位,全国第一县,海宁话也极大影响了吴语。同一时期,嘉兴吴语引进了众多外来词汇(如日语,朝鲜语,淮语等)。我是上海人,对海宁的方言自然不陌生,虽然说法有些不同,但大多都能听懂,甚至可以用上海话直接交流。海宁的一些词汇发音和上海几乎一样,比如:脸,口语叫做“面孔”;洗头,叫做“汏头”(接近古语);“不”字读“弗”,“不要”读“弗要”;穿衣服说成“着衣裳”(更接近古语);还有牛角二字读成牛勾(音)这样不像普通话中“牛角”、“牛脚”难分了。说到海宁必须说说“硖石”这个地方,就是历史上海宁县治长期在盐官镇,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移袁花一带乡间及县境以外,抗战胜利后设于硖石镇,后还治盐官镇,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移驻硖石镇。硖石的人说话嘴型往上“翘”,吐字像“刁”起来一样,说以外人把海宁人说话样子有点“刁”简称为“海刁”,说起来也真够冤的,海宁人其实从来就不是一方刁钻之人。这段时间我与海宁人(包括嘉兴人)打交道,发现他们的确不错的,你平时问个路,打听个事,包括遇到点问难求助,都感觉良好。要说难对付的还数温州人和湖北人,当然上海人也并不“咋的”?!网上有很多外地人评论说,1、最讨厌上海人,排外、虚伪、小气、算计、自以为是高级华人,老觉得外省人都是乡巴佬;2。喜欢山东人,相对豪爽些。3。湖北,特别是武汉一带,自古为四战之地,生存斗争激烈,故民风刁钻好斗。所以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之说。至于温州嘛,他们能吃苦,有闯劲,聪明,但南蛮之人确实让人难以琢磨(尤其是如今富起来的温州人:最拽!)

最后想顺便介绍一下海宁,她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析海盐、由拳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复置盐官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盐官州,天历二年(1329)改名海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升为州。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解放,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1958年10月海盐县并入海宁县,到1961年12月复建海宁县。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属嘉兴市管辖。

最最后后,再啰嗦一句,祝“海叼子”们身心健康、快快乐乐!至于“刁”与“不刁”随别人说去吧?说习惯了其实也蛮好听的!哈哈,只当作一种“称号”,好比毛泽东称号叫毛主席,周恩来称号叫周总理,胡锦涛称号叫总书记,海宁人称号就叫——海叼子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1-05-27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30011/

漫谈“海刁子”的评论 (共 2 条)

  • 风过无痕
  • 赛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