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

2011-10-30 00:08 作者:蓝月亮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多年来,一直想写篇关于父亲文章,却不知道从何入笔,或许是父亲太过于平淡、也或许是父亲没有被记录的地方。——题记

父亲是60年代的大学生,真正的“天子之骄”,1968年听从在省城工作大伯的话,毅然从省委某部要求调老家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奶奶。从此,父亲就扎根在这偏远、贫穷的小县城的小乡镇无怨无悔的工作,直到1997年光荣退休。

作为那时凤毛麟角的大学生,父亲也有过多次提职和调进城的机会,但最终还是在基层呆了一辈子而没有换个一个单位。之所以如此,其原因有二:首先父亲性格过于内向,是那种用事实做事而不是用嘴巴做事情的人,所以考察想必过不了关,而后干脆直接推辞;其次,我家负担很重,母亲在农村务农,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父亲工资也不过100来元,而奶奶的又那种不太讲理的人,父亲每月得给她40元,否则她就会闹,用父亲的话来说,进了城你们还读得起书?连做的地方都没有!这句朴实的话不能不说不是真理。

父亲单位离家有40来公里,我家中缺乏劳动力,我和大姐很小的时候做力所能及的农活,甚至工分,父亲工作之余就回家做帮我闷农活,父亲开始学做农活的时候,不会犁田,连给牛套家什都是先把牛栓在柱子上等等的,总之父亲闹过不少笑话,小时候村老人们经常对我们说关于父亲学做农活的典故。

父亲不苟言谈,性格严肃,但对子女的教育却从不懈怠,每次从单位回家,总是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我在家中排行第二,却是最不学习的。在表哥的带领下,是那种老师不准参加考试的以免拖全班后退的学生,每天想的是钻山洞、掏窝之类的趣事,以至基本上学按时出门,人却不进教室而是去周边山坡上尽情的玩,等到放学铃声响了便也按时回家。所以父亲我“照顾”也最多,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每次回家我都会被一顿好打,什么搓衣板、甚至瓦片,最严重的一次,我被父亲用喝麻草抽错,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既痛得要命又痒得要命……我壶提灌顶的是在小学四年级,那时我的同龄人都进初中了,我还忙着留级。我到底有了羞耻之心,后来一直成绩十分不错,高考的时候帮同学作弊而败走麦城,父亲说我是天亮了还撒把尿在床上,活该,最终坚决不同意我补习,为此,我和父亲别扭了很久,以至没有圆大学,至今都还遗憾得很。

往事如风,从前挨揍的事情,到成了兄弟们和妈妈口头禅:“要是不被打得凶,你想必在农村做活路了”,我想这种可能是有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心地善良。80-90年代下乡给农户做事,对于家庭条件贫穷的基本是义务,有时还要倒贴药费,在周围的乡镇有着十分良好的口碑。但父亲的善良在工作上却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按照学历、资历和技术水平,父亲完全是可以评高级职称的,但单位领导竟把指标占了,不给他申报,父亲也不去理论,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血气方刚,直接去那个领导的办公室还差点和对方打了起来,父亲听说这件事之后,特别生气,再三告戒我:“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父亲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却有着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每看见教育性的东西,就回剪下来带回家,然后把我们4人全召集在一起,读上面的内容给我们听,即便是今天,他依然如此,生怕我们在工作上犯错误。

父亲不抽烟,但喝酒,为此,我们在妈妈的主持下,“批斗”他了他好多次,在他收敛不久之后,有犯错误,拿他到也没有办法,毕竟他在基层工作一一辈子,农民朋友很多,这些朋友都很不错,个个都爱喝摊摊酒,。在父亲保证不论喝酒的前提下,我们也只好放弃对的“发难

在我们人陆续工作、结婚生子后,回家的次数自然也就逐渐减少,而每次回家父亲和母亲总会在车子离开后才回家。

退休后的父亲,还是象年轻时候一样不爱远行,我的小家,10多年来,他竟只呆个一碗,远在北方某大城市工作的弟弟哪儿,受弟弟再三请求,父亲和母亲大约去了半年,最后还是无法习惯,回家的时候,两老竟长出了小许多白发,人也显得十分憔悴和消瘦,后来无论弟弟怎么要求都不肯上去。父亲退休后没有去打太级、跑步之类的锻炼,而是每天去料理她的药摊,并还种了2块菜地。地里的庄稼被他侍弄得特别好,长得十分喜人,然后他就把菜送给周围的邻居、甚至特意进城给我们送来,其实那点菜的价钱可能连车费都补不了。记得一次,母亲进城给送菜。青色的罗卜和大白菜,然后两老几呼隔三叉五的打电话问我吃完了没,弄得我丢也不是,最后又拿去送人,否则我的脸会变成菜青色的。

10——17-2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24376/

父亲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