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在三处

2011-10-25 00:32 作者:青子矜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世界海洋本是一家。

被陆地不小心分隔,可是海仍相连。

季避暑好去处,非北戴河莫属,烈日炎炎的海边,还有此等天然氧吧,便是神仙所赐,自然之恩。

要说到北戴河,就不得不提一下毛主席那首《浪淘沙》“大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北戴河的著名借此词很大的光,但是想在秋季看这样的海,我觉得还真的好好选选地方。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海并未因此而受责难,没有按词所提新建一座建筑来“观沧海”以留念伟人足迹,免得煞风景。

这相对于范仲淹的《豋岳阳楼记》和岳阳楼算是幸运的吧。余秋雨这样形容“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我总觉得人工建筑相对于自然,无论多么巧夺天工,都总保留着人类的斧凿痕迹,纵使奇巧,也不如自然来的生动,来的和谐。人工与自然是永远矛盾的两者,能相容,不能相惜。所以北戴河没有建此观景台,我高呼万岁,十分庆幸。(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的北戴河景区暑期根本看不见此等大气象,原是一片小家碧玉,温婉柔静的海。晚风送来的凉爽自海上习习而来,撩拨长发,胜似仲。晴朗天气后,海恬静酣眠,婴孩般乖巧。里有一弯新月,数点莹星。

要观沧海,要感大气势,要效仿古人临海高颂,泣涕连连,那得驱车前往昌黎碣石山,或者奔赴山海关。

碣石山高踞海岸,风来浪起,千卷拍岸,撞碎的是满腹的心酸悲愤。呼啸的风强劲有力,怒吼着淹没撕心裂肺的喟叹。灌进胃里的风,吹落眼角的泪,与苍茫逝去的心酸史,都一样值得纪念,那是与自然相容的真实证据。季的海风才有此种神力,夏季的海风太弱,禁不起,也使不来。

或者山海关,老龙头伸进海中里,百年巨石搭建起的强壮堡垒,承受着海浪侵蚀,日日岁岁,不屈不倒。倚住瞭望口,斜向下望去,一股沧桑感自心底猝然升起,让你不得不去祭奠。历史如大江之水,滚滚向前,彼时兵戈相见的战场只容得勇士站立,纵然倒下只要为国效力便是英雄好儿郎,所有的敌首,所有的鲜血都是战场的祭奠品,殷红血色总是那么触目惊心,却也厚重可感。旌旗的红是鲜血的情,血淋淋但悲壮孤傲。而如今,战场成游场,关卡只为收取游玩费用。什么都用金钱衡量,纵使再古老再雄浑也免不了沾染一层铜臭。游客们伸手举着的v字形手势何尝不是对战争的亵渎?昔日的殷红今日一片浅灰,血色洗尽,似是那照片久久未被触碰,被人遗忘在角落,蒙上一层尘,朦朦胧胧的看不清,记忆也模糊起来。

历史是用来忘记的。

君不见废弃的巨型炮筒,君不见折断的刀枪剑戟,君不见士兵旧时住过的营房,君不见关过犯人的囚笼,那旧木箱,那旧草席,那凛冽的风,那苍白的墙,哪一样将历史忘记?哪一样成为今日游人手中能轻易摆出的手势?那和平,不是冰冷武器打出来的,是活生生的人的有血有肉的人的身躯堆积出来的。

我看着门卫老大爷脸上的皱纹,一道道像是老树身上一圈圈的年轮。刻在心里,不外露,但是不代表已经忘记。刻在心底才最深刻。那是无法磨灭的祖国之。他不苟言笑,眼皮微垂,眼神却犀利,常常出神,也许他看见了那古战场,也许他看见了近代战争,也许他看见了现代人们不屑的卫国之情,也许他什么都没有看见,只是沉思。

山海关,重要关卡,扼着咽喉,一边连着东北三省富饶的黑土白水,一边连着华北多市壮阔的高山矮原。一个支点撑起两份割不断的情意绵绵。关内大好河山,关外风景无限。

我总觉得安全。每一趟穿过古老沧桑的山海之巅入关的火车,仿佛都是经过时间隧道穿越而来,山海关犹如一只巨大历史之手,厚重抚摸总让心中多一点自豪和厚重。

冬季的海岸边,水与冰,与雪,并存。本质相同却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同在,这不是和谐,而是一种气魄。水侵蚀,却最终败北,冰未消,雪犹在。媾和,然后以一种惊心动魄的外在呈现在茫茫天地之间。多壮阔,少婉约耳。

夏季来得太柔,太吵,太喧嚣,太世俗,只有冬季,烈风携暴雪带残阳,冷漠的孤寂,才符合山海关的胸怀。

北戴河海至柔,碣石山海至壮,山海关海至烈,如果海还有其他的形态,那一定是忘记报告,或者未经审批通过。这三处,风景足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23200/

海在三处的评论 (共 5 条)

  • 可人
  • 疯狂侠客88
  • 方诚
  • 花自飘零
  • 静潭月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