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绝版汪村

2011-10-15 20:42 作者:竹叶清清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登源河自东北徐徐流淌,至唐金岩折向西南,犹如巨龙盘旋,而在登源水下势的汪村却是一衣带水,地势开阔,田园绚丽,冷落的庭院,仿佛嵌入山水墨画之中。因而汪村又名盘川。

汪村是古徽州最著名的村落,也是徽州绝无仅有的村落。汪村自唐代至民国上千年时间不仅被汪姓子孙而且被整个徽州人视为圣地,尽管汪村人口最多时仅有二千多人,但她却孕育了一个影响整个徽州的人物——那就是徽州第一伟人,被誉为"生为忠臣,死为明神",从宋真宗到明太祖期间有八个皇帝十五次下诏追封的"徽州土地",人称"汪公大帝"、"汪公老爷"的汪华,一千多年来,徽州人顶礼膜拜,他是徽州人的精神支柱,是新安之神,可以这样说徽州文化在程朱礼学之前只有汪华文化,程朱礼学是汪华文化的延续。

汪村有1550多年的历史。因村子隔河相对有祭祀汪华的忠烈庙,因此俗称大庙汪村。大庙晚钟曾是练江古道一绝,大庙钟声悠扬,能刹障气,令人荡气回肠。忠烈庙又称金銮殿,是龙川胡宗宪在汪王故城上修建(汪王故城是汪华称王时在汪村建的皇城),富丽堂皇,气势雄伟,遗憾的是当年风光不在,只留下残垣断壁和父辈们抹不去的叹息。

沿村中街道行走,村内明清古宅连连,旧楼连着古祠,古祠前是一个古戏台,多少名伶曾在这里登台,而那曲调悠长的徽剧竟在窄巷中弥漫。村中有块荒地叫"胞衣坪",说是汪华出生时埋胞衣的地方,而在一家古宅中,汪姓主人和我聊起汪华的事:

隋朝年间,村人汪华在歙州起兵,占据江南六州,号称"吴王",人称"太平之主"吴王执政十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后李世民率兵压境,汪华为保吴国子民,竟归顺于唐,被授以方牧、越国公。贞观二年(628年)调京城,授左卫白渠府统军,离歙州时,其子劝他不去,汪华竟将此子杀了,如今汪村村口名为"杀儿塘"。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东征,汪华协助太子在长安监国,汪华死后其九子封为:一、二、三太子;四、五、六君候;七、八、九相公。徽州民间的汪公庙、社庙、太子庙均为祭祀汪华父子所建。

离汪村大约五百米的南川是汪姓后人聚居的一个小村落,这里古宅据多,其中徽商汪老永留下来的古宅与龙川尚书府相媲美,该宅占地面积超过尚书府,以木雕、砖雕为著名,因门众多俗称〝二十四个门阙〞,风光无限,可惜的是汪老永的后人却在宅中养猪;古宅边有半亩方塘,塘边有一座私塾(旧称蒙童馆),它是汪老永兴建的,也是绩溪保存最完整的蒙童馆。据说汪老永曾捐资举办过最大的祭祀汪华的〝赛琼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汪村村口有两条古道,其中一条通往歙南,另一条就是著名的练江古道,练江古道是汪华称王时修建的,它连接了歙州和汪王故城、绩溪登源,遗憾的是练江古道已被历史湮没了,只留下伏岭岭前康熙年间修建的路亭,而再过二年随着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建,路亭终退出舞台。

伫立在大庙遗址上,我们难以想象当年的吴王汪华拥兵十万,居然不发一弹,为徽州土地避免兵灾,也许这就徽文化中的〝和〞,也正是〝和〞让绩溪称为〝徽之源〞,难怪拓林的汪直改为王直。而对于汪村,我们难以面对那些破旧的古宅,尽管她繁华不在,尽管有些落寞、冷清,但街道依旧整齐,而汪姓家族依然坚守他们为之骄傲的家园:

〝远水残阳西下

今人见,古时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21281/

绝版汪村的评论 (共 2 条)

  • 羽痕丢丢
  • 赛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