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风雅颂谈起

2011-09-14 22:39 作者:酒醒何处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们常常说附庸风雅,那么什么才是风雅?会引来我们去附庸呢?风雅一词就来自于《诗经》,《诗经》有六义,所谓风、雅、颂,赋、比、兴。风指的是十五国风,国风中的诗篇多是采集于各地,反映了各地的风貌,常常是杂言的重章叠句,并多灵活运用语气词。雅指的是《大雅》、《小雅》,雅就是正的意思,多用四言句,小雅也常常重章叠句,这些诗都是在国都周围唱和的,《诗经》中有大雅34篇和小雅71篇。至于颂,就是所谓的颂歌,用于祭祀,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是现实主义诗篇的代表,是最最纯朴真情的诗篇,在它之后还有一部伟大的诗集,里面收录的诗中有一首足可以和整个《诗经》齐名,这首诗就是屈原的《离骚》。《离骚》体就是运用楚地的方言谱写波诡云谲的世界。屈原用今天的话说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离骚也谱出了一个绚烂的艺术世界。首先这首诗中充满个性的写作,让我们知道了文学有时候是个性的顿悟。随后,诗篇中大量不同寻常的词句,独特的格式,“兮”这一楚地方言的大量运用,构造了宏伟的艺术风格。屈原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与当时的其他诗作大为不同,其香草美人的比拟更是为千古传唱。

上面说的是离我们最远的诗,那离我们近一点是诗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算是所谓的朦胧诗。作为新诗的一个独特的派别,在历史的沉淀后,它是少有还被人们喜欢的新诗流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朦胧是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不把自己的意思明显的呈现给大家,这也是有社会原因的。朦胧诗最早是在文革刚刚接近尾声的时候,那个时候什么东西敢明显的写出来呢?真的斗士是不屈服的,北岛大胆的创作了《一代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也真的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以至于今天我们有些写新诗的人只要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也要说这是朦胧诗。

诗到底是朦胧一点好,还是直接一点好,这历来都没有定论。五四时期李金发等人的象征派就说诗最忌讳直接表达,而其他一些诗人并不这么看。再往更远一点推,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就体现了浅显易懂的特点。在他看来乐府要用新题,不能拘泥于古题,既然用了新题也一定要写新事,写时事。为了通俗易懂,还不能强加与音乐联系,非要为曲子填词。从这个角度看新乐府其实就是能让大众懂的一种叙事诗。

当然上面两种只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的一些人自己硬要说出来的矛盾,越是这样争论,就越会显得做作。清代王士祯曾经倡导神韵说,和上面两种关于是不是表达人能接受的争论相比,又是另一个角度。他吸取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重视“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鼓吹“妙悟”、“兴趣”的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并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而已。

我们说我们的作品,尤其是诗歌都有格律,我们是束缚自己的民族。其实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在外国也有。17世纪时候欧洲古典主义借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之名,推崇戏剧的格律——三一律,即时间要限定在一天,地点要在一处,情节完全服务于一个主题。这当然是个束缚人的东西,虽然不乏《伪君子》这样不朽的巨著,但就是因为出现了优秀的作品作伪证,使它束缚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时候表面上一样都是去追寻古希腊的足迹,但他们又有本质区别。文艺复兴不是去泥古,是去追求,可以说是正确的处理了复古与革新的关系,古典主义却是从古代的文化中提取出来东西,自己给自己加了一道绳索。举个例子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就不同于古希腊的悲剧、古希腊的悲剧注重于命运悲剧,而莎士比亚的悲剧虽然不乏有命运成分存在,但究其根源是性格悲剧。哈姆雷特是学习过人文主义的贵族,他性格的懦弱与信奉宗教导致了他的复仇一次次的延后,到最后酿成了悲剧。莎士比亚从旧故事中直接取材,在悲剧中又孕育了喜剧成分,这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平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什么是风雅,大概我上面说的这些都算是风雅,至于哪些风雅值得我们去附庸,我们如何去附庸,这便是留给我们永恒的课题。

王福来2011/9/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72833/

从风雅颂谈起的评论 (共 2 条)

  • 维维安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