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做文字的恋人

2013-04-28 09:17 作者:葫芦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学是什么?——

就好像我在想人是什么一样还没有答案。

我很想谈文学,但是,我不敢谈文学,也不喜欢班门弄斧,就目前一个初学者的水平来说,我是非常不专业的,可也是最值得骄傲和感到万分幸运的。

很多时候,很多人往往在追求想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然后就会滋生某些作家的新思想——回到写作者的初衷——写作的文章新鲜出炉,大呼不要为了写作而写作。

其实,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很现实,有些人一开始就是为了钱才动笔写书的,网络写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申明一下,我不反对网络文学,也不奉承,谁让这个世界被数字化互联了呢。再说了,写作也是一种生存手段对不对,你能说他的手段卑鄙吗?不能!还比较实在。相对来说一些挂这某某院校的叉叉教授学者之类的手段才叫卑鄙加卑微,误人子弟浪费学生的青不说,更重要的是直接扼杀了青年人对文学的兴趣。当然这个功劳不能归属某某学者教授,还另有共犯。纳兰一语道破:唐人有寄托,故使事灵;后人无寄托,故使事版。

哈罗德.布鲁姆告诫人们清除你头脑里学院的虚伪套话,这并不是说要求我们排斥科学的理性一味地顺从内心的召唤,而是要抛弃各种世俗功利的诱奸。布鲁姆奉告搞文学批评的人离学院环境越远越好。当看到这种表达的时候,想起自己曾为没有争取在文学院学习而深感遗憾与纠结,而后又想了,去了文学院自己的理论知识可能有所提高,但自己对文学的热情是否超速下降?如今看来,深感欣慰,也一直没有堕落颓废。突然又觉可笑,我何苦为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担心,这并非是现实的重点,怪不得老是东倒西歪,原来是重心偏离。把布鲁姆的话引申用我的话说就是搞文学的也要远离学院的固定思维,另辟新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看你去吧!我并不否认学院的师资力量,只是怀疑一定程度上会不会像陀螺一样一辈子走不出自己设下的圈子,最终死在自己的圈子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安东尼.德.梅勒的《十字架上的》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辆大卡车在穿过铁路桥下面的隧道时被卡住了。专家们想尽各种办法都没能把它从桥下弄出来,隧道两边的车子被堵了好几英里。一个小男孩一直想让领头的专家听听自己的主意,可总是没人理会他。最后,领头的人被惹恼了,问他:“你是想教我怎么办吗?”“对”孩子说道,“我想,你们可以试试把轮胎的气给放出来。‘’

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门外汉看来,办法有很多;在专家眼里,办法屈指可数。

作家不也一样吗?写作还是应当回归真性情。

就像纳兰容若在《渌水亭杂识》里说的:“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于诗者,如是而已。”我也写诗,大都没有发表,这确是高兴的事情。因为我写的诗歌并不适合某某杂志的味口或要求,一般情况下,他们要求诗歌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文明得体,至于真情还是煽情那我就不考究了。我也觉得诗是自己的东西,没有必要按别人的要求来打分。正是“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如果没有记错抑或记忆力没有衰退的话,这是白居易的座右铭。写自己的东西虽然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但是我也不会放下尊严求他人认可,这个世界没有真正懂你的人,除了自己的影子经常和你在一起。

诗歌与小说的写法虽然不同,但是写作者或者说作家的心态应该超凡脱俗。

2012年莫言众望所归地获诺奖,请原谅我如此称呼他,但是我想他不会喜欢但也习惯了。我这九零后小生直呼莫老其名实在是不大得体,要不是得了诺奖不知道多少人不知莫言是何许人也。而如今又还有多少人记得管谟业是谁,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

不是诺奖吸引我的眼球,而是他的淡薄冷静让我真心钦佩他。写作的人就应该有超自由的思想与完美的人格,正如陈寅恪说:“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莫老不正是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辉煌瑰丽的小说世界吗?且不去想诺奖质疑者和文坛旁观者的议论纷纷,但看莫老天马行空的叙述,重写战争,弘扬民族精神。无不彰显莫老的人格魅力,无不证明莫老的作品不受体制限制,大自由陌生化的处理小说,你敢说他是戴着“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头衔才拿到的诺奖?显而易见,答案不想而知。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只是还没有出关罢了。

“莫言热”没有代表文学热,只不过是一时的燥动,如果说有好的地方,那就是引起人们注意慢阅读,文学终究还是经历沉淀的,只有这样的经久弥香的作品才可以流芳百世,才能让人们悦读。莫老也不希望诺奖带来的是”热潮“而是人们真正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从而突破文学冷的状态。众望所归的一种状态该是这样的:十分之十的人热衷写作,十分之十的人喜欢阅读,即自写自读也他读。另一种是十分之九的人写作,十分之一的人是需要冷静的。言归正传,文学还是需要冷静的。文学就该是这样一种让人愉悦又不让人浮躁的东西。

陆建德说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伤害整个民族,让人们养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这种实用主义一直控制人们,导致人们一到新华书店就买《中国式人脉圈》或是《方与圆》等等,反正大都是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书。都是很“实用”的好书。然而,人们却很少花时间为悦读而阅读,再者是快餐文化的冲击,所以就算是阅读也不知道什么是快乐

喜欢文学从文字开始,我喜欢文字是静静的,如水一样灵动,像一条飘带记录每个时代的事情。趁自己还没有变质,写下这一章没有多大水准且肤浅的文字。就像初恋一样的感觉,得及时用文字保存下来,热恋过后就忘乎所以,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多忘乎初衷,到时还不知要选择金钱还是文章,就如不知要选择面包还是爱情一样,尽管爱情是人类永远的主题。文学不也是人类从古到今一直探究的问题吗?

从不敢说自己是搞文学或是作文章的,因为我一直不是搞文学,而是搞文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72897/

做文字的恋人的评论 (共 10 条)

  • 晓梦芳菲
  • 纤纤柳絮
  • 浅笔抒写
  • 雪儿
  • 听雨轩儿
  • 婉约
  • 疯狂侠客88
  • 黄瑞槐
  • 天云乐山
  • 冰山雪雁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