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散文的走向

2011-08-18 13:52 作者:泥香故红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起散文的内容可谓繁多:有纯写景的,有纯抒情的,有纯叙事的。但无论散文怎么走都离不开这些。在中国的散文界,出现了一种成熟期的散文,虽然它还是有着形散,神不散的根底,但它的内容已经改变,不再是老三样,有了新的东西——历史散文。以历史为内容写的散文。

最近读《余秋散文》感觉眼前豁然开朗。散文可以这样写!以历史为背景,用轻松、乖巧的笔调娓娓道来,真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他的《一个王朝的背影》就是即接近杂文但有着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还是散文。我感觉散文跟杂文不同,杂文的形式除了没有散文清新隽永的笔调外,它的内容有着时论性质的东西。杂文的形式有些涩致,语言有些沉闷,如果说散文是一辆新车,那么杂文就是辆老爷车。

以历史为题材的文章,很容易被归为杂文。但余秋雨的散文,以他清新的笔调创造了历史散文,他在文章中充满了感情,充满了一个中国人的,这样比杂文中的就事论事,更容易叫人接受。所以历史可以写成散文,其中有一点就是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有感情的人看一朵花,花美得像自己的心肝。没有感情的人看花,花不过是一件物品,身外之物。所以一般人看历史,总当成别人的事,无论是总结,还是揭露,都是拿着斧头,横劈竖砍。这样的人对历史没有感情。对于余秋雨来说,历史是深邃的,是能总结出感情的。像自己家的事,无论议论还是抒情都有着人的味道。人文的学者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叙述清统治者的残忍时说:“老人的眼泪和孩子的眼泪拌合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这句话说明了在社会中存在一种力量,人民的力量。作者用“世俗”解释了这种力量的强大。这就是散文式的清新的语言,没有那么多的沉闷,只有通俗和一针见血。

中国散文的走向,除了写景、抒情、叙事,是不是还可以有些历史散文、民间散文、文艺散文等等。有些文人文化性质的东西。比如余秋雨写苏东坡《苏东坡突围》中带着历史的考据性,带着对苏东坡的感叹。所谓散文有着性和质的区别。它的形是散漫的,而实质却有着一个中心,一个灵魂。这样的质和形最容易用在写景、叙事、抒情上了。比如写景漫无边际的信马由缰,实质呢?是一种对于自然的感情。叙事、抒情更是如此。但历史散文不然,它要在历史中纵横,非得要读懂人生,读懂历史不可。所以说一般的散文只写人生,而历史散文就有了文气,有了文人研究性的东西。它在于以一个题目为中心,而在人生和历史中散开。在人生中的感叹里有抒情、写景,在文史中有叙事,所以说历史散文是一个大综合,包括了一般散文的各个方面。

中国散文的形式和内容,从简单走向了复杂,这正是散文的生命力。是散文在散文的历史中的一种成就。也是人存在的一种成就。所以中国散文从单纯走向复杂,是社会和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文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人的力量所在。

——读书心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1-8-9于邯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4726/

中国散文的走向的评论 (共 17 条)

  • 张涵
  • 幽兰君子
  • 纳兰
  • 依儿
  • 那一眼的沧桑
  • 剑客
  • 寒烟冷月
  • 怡帆
    怡帆 推荐阅读并说 学习了
  • 隐

    有那么段时间迷恋散文,读了一些现代人写的,却还是回去读了古代的诗词,总是觉得缺了什么韵味,可能是经历不够,也可能是古板咬文嚼字惯了。我很喜欢散文,从老师告诉我们形散神不散得那一刻,我就有了一种理解,是不是有‘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韵味在里头,当产生了共鸣的那一刻,也许我看到了‘神’。

    赞(0)回复
  • 心的颜色

    心的颜色赞,学习了,推荐阅读!收藏了!

    赞(0)回复
  • 人在红尘

    人在红尘学习了,赞一个!

    赞(0)回复
  • 帝释天

    帝释天其实余秋雨的散文应该是文化散文,余秋雨开创文化散文时,题材是面向历史。如作者所说“有些文人文化性质的东西”,从题材上来看,文化散文都是以文化作为写作对象,后来把类似文化符号的散文都纳入之中,称为文化散文。余秋雨倡导并实践了文化散文,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就是《文化苦旅》。文化散文也是因此而命名的。

    赞(0)回复
  • 陌小安__

    陌小安__恩、我喜欢余秋雨的文。朴实。有深度。

    赞(0)回复
  • 随心随忆 佳

    随心随忆 佳学习了!

    赞(0)回复
  • 糯米儿

    糯米儿认真学习

    赞(0)回复
  • 梦天

    梦天恩,说的好!

    赞(0)回复
  • 泥香故红

    泥香故红回复@帝释天:文化范围很广,而历史散文则在余秋雨的散文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