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海书签

2011-08-12 09:39 作者:祁连雪峰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青海与家乡民乐,虽然有巍峨壮观的祁连山相阻隔,但依旧是襟山带水唇齿相依的好邻居。也许是近邻的缘故吧,青海藏区的大美风光和淳朴人情犹如神女倩魂一样,总是牵动着我按捺不住的心,便招引得我五次三番地去亲近她,零距离地去拥抱她。因为,青海湖的岛是那样的令人心驰神往,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是那样的美丽可人,极度虔诚的藏传佛教是那样的神秘莫测,精雕细琢的热贡艺术是那样的魅力四射,九曲黄河第一湾是那样的壮观浩荡。所有这些,犹如一张张不释手的书签一样,都足以使你牵魂绕般地去慢慢地品味和小心地珍藏。

群鸟自由安家的乐园

美丽而浩瀚的青海湖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每当在高原上行驶的汽车驶入刚察县境时,遥远的天边定会有一幅悬浮的深蓝色的巨幅飘带扑入你的视野,甚至令你惊讶得大呼高叫。这个时刻,你千万不要以为在天边悬浮的深蓝色的巨幅飘带也是别样的天空,其实这就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美丽的青海湖。随着距离的拉近,浩瀚无边的青海湖的容颜也就一目了然了,这个时刻,你用“从天而降的蓝宝石”这个词语来形容和赞美它,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如果说青海湖是“从天而降的蓝宝石”,那么令人心驰神往的鸟岛就是坐落在这枚硕大无比的“蓝宝石”的西北隅的一位飞来仙客。说到底,游人探访青海湖的终极目的,就是奔着群鸟叽叽喳喳而热闹非凡的鸟岛而来的。不信请听,就在距离鸟岛很远的地方,你准能聆听到叽叽喳喳的、音色各异的鸟叫声。这对于久在钢筋水泥筑造的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谛听到了天籁般的享受。

人们向往的鸟岛,包括西边的蛋岛和东边的鸬鹚岛。我首次探访鸟岛,是2007年的7月初,旧地重游正值2011年的“五一”,在不同的季节探访,均有异样的景观和收获。

蛋岛原名叫海西山,面积较小,形似驼峰,是斑头雁、棕颈鸥、鱼鸥的世袭领地。每年天,大批的斑头雁、棕颈鸥、鱼鸥等鸟类一同飞赴这里,它们来不及洗刷身上的尘土,顾不上片刻的歇息,便在岛上叽叽喳喳地抢占地盘,忙忙碌碌地筑巢建窝,热热闹闹地安家落户。我首次探访是2007年的7月1日,当时正是群鸟产蛋的黄金季节,为了不惊动鸟妈妈孵育后代的自在生活,游客是不能接近群鸟的,只有隔着地道中的观赏玻璃窗口向外看过去,才能观赏到蛋岛的风景。映入眼帘的是,天上岛上,尽是鸟儿的身影。群鸟舒展着翼翅在不停地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叽叽喳喳地游弋追逐,真格是热闹喧腾的乐园。岛上的鸟蛋窝窝相连,如儿童的拳头般大小的鸟蛋密密麻麻地摆布在细沙乱石间,多的不可胜数。如果你用照相机的长焦镜头拉近来看时,还会发现鸟窝里刚出壳的雏鸟正依依呀呀地张着嫩黄的小口等待慈爱的妈妈亲昵喂食呢。

急匆匆地观赏过蛋岛后,便沿着木制的栈道大步流星地驶向东面的鸬鹚岛去观赏别样的风景。鸬鹚岛原叫海西皮,地势东高西低,状如跳板。面积比蛋岛要大好几倍。岛的东面是濒临湖面的悬崖峭壁。岛的西面是一处缓坡地带,与蛋岛紧紧毗连。岛的前面有一块嶙峋突兀的巨石高高矗立湖中,周遭波光粼粼,倒影清晰壮观。另有一道人造的码头从缓坡处伸入湖水中,在码头的尽头系栓者一架游船,供游客搭乘或拍照留影。当你登上观景台想看个究竟时,只见叽叽喳喳的群鸟尽情地追逐嬉戏在蔚蓝的天空和碧蓝的湖水之间,有的振翮高飞,在蓝天上掠过一道道白色的踪迹;有的追逐嬉戏,在碧透的水面划下一道道银亮的波纹;有的安详地浮在湖面上,伴随着湖水的波浪上下起伏;有的成双成对地比翼齐飞,卿卿我我地谈情说爱;还有的拿着七平八稳的架势在湖岸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特别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就在码头湾里栖息于湖水边的那些机灵可爱的斑头雁们,更是叽叽喳喳地鸣叫不止,扇动翅膀飞上飞下地追逐不已。他们在湖水边热闹欢腾的目的,就是毫不羞涩地等待好奇的童男童女们争先恐后地向他们抛洒美食呢。孩子们把食物洒在湖边,它们就胆大妄为地俯冲到湖边争着抢食。孩子们把食物抛向空中,它们就机敏地张着大嘴腾空而起拦截食物,始终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胜利者的姿态。海西皮是鸬鹚的王国,尤其是岛前的那块形似特大馒头状的巨石上,鸬鹚窝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鸬鹚们一个个守护在自己的窝巢里,有的安详地睡觉,有的静静地伫立巡视,有的相互梳理羽毛,有的张着大口仰天长啸,有的振翅在高空巡视一周后又跻身在自己的伴侣身旁。整个馒头状的巨石,俨然就是一座鸬鹚的城堡,数十万鸬鹚的大家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由于青海湖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之繁多鱼类的诱惑和国家保护政策的关照,鸟岛理所当然也就成了群鸟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当然,人与动物的距离拉近了,国家保护自然的政策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还是请我们慕名观光的游客们共同来关爱和珍惜群鸟的这片理想家园,缩短人与鸟之间的距离吧。

永远戴着美丽面纱的大草原

美丽的大草原,始终是青海版图的主流色,更是青海牧民赖以繁衍生息的生命线。青海高原如果没有了草原,那它就永远失却了美妙的光环。在我的心目中,无论何时何地,大草原始终是美丽而迷人的景致。春天的大草原,虽然是衰草连天,但只要有了成群牦牛的点缀和珍珠洒满坡似的绵羊的装饰,死气沉沉的大草原陡然间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奉献给行人的是视通万里目不暇给的壮观阔达之美。季的大草原,小草丛生,遍野馨香,满目的绿油油和翠茵茵,牛儿咀嚼得舒坦,羊儿啃食得攒劲,它展示给行人的是生机无限满含希望的清爽亮丽之美。秋天的大草原,百草丰茂,绿浪滚滚,太阳照得金灿灿,处处牛壮羊又肥,它折射给行人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丰收之美。季的大草原,虽说是充满了肃杀凄凉寂寞萧条之感,但只要天公洋洋洒洒地飘落一场瑞,就足以将凄凉寂寞的大草原巧装打扮得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再辅之以膘肥体壮的牦牛和欢蹦乱跳的羊群,整个大草原呈现给行人的是一种至纯洁净的安详宁静之美。

四季美丽的大草原不仅仅是一道道绝美的风景,更是一幅幅充满动感和展现独特人文气息的壮丽画卷。2007年的“五一”,我在俄博大草原捕捉到了这样的景致:小雪初霁后的晴天丽日,照耀着铺满薄薄白纱的大草原。牧民房顶上的缕缕炊烟,在半空中四散氤氲蒸腾开来。一群群黑色的牦牛低垂着头颅静静地啃食着泛黄的丰草。一座规模不大的山寺中,处处飘荡着五彩的经幡和哈达,喇嘛阵阵的诵经声和着偶尔敲打法器的钟鼓声,清脆琅琅地达于山野,三五个老阿妈一边念诵着佛经一边转动着经桶,是那样的虔诚和安详。这时的大草原,处处洋溢着淳朴和谐的神秘氛围。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大草原很美吗?就在同年的6月底,我在祁连大草原幸逢了这样感人的场景:蓝天白云笼罩下的大草原,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头巾的男男女女的牧民,赶着脊背驮满家当和日用物资的托牛,吆喝着哞哞的牛群和咩咩的羊群,缓缓地行走在转场子的草原上,一位藏族姑娘双手牵着一对嬉戏打闹的牧羊犬,写满高原红的面颊上,向陌生的行人绽放着羞涩的笑靥。这时的大草原,到处充满了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文气息,难道你不认为这样的大草原很壮观吗?也就在这一天,我们从鸟岛奔赴西宁的途中,恰逢了魅力十足而又神秘莫测的金银滩大草原。在这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上,野花盛开,百鸟欢唱,雄鹰展翅飞翔。茵茵绿草鲜嫩碧透,恰似给平展展的大草原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浮云般的羊群和棕黑色的牦牛,就在这漂亮柔软的地毯上各自表演着憨态可掬的舞姿。骑在走马上的藏族汉子或姑娘嘶哑着嗓门吼唱着听不懂什么意思的藏歌,急匆匆地向天边逼近,似乎正在演绎着王洛宾与卓玛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坐落在原子城西边的金银滩藏家风情苑,完全被盎然的绿色所包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艳诱人。一座座白底子蓝花纹的新式帐篷掩映在随风飘摇的五色经幡中,平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曼妙的音乐声伴着动听的歌声,回荡在阔达的草原上。醇浓的酒香混合着芬芳的奶香,飘洒在天然的空气中。坐拥风情苑中心的一座大帐里,正在为游客表演着激情飞扬的藏族舞蹈。安卧在金银滩边缘的金湖和银湖,恰似两面透亮的明镜,散射着碧蓝的光,蓝天祥云倒映其中,亦真亦幻。明镜似的金湖和银湖,又如大地母亲的一双丰乳,蓄满了甘甜的乳汁,将她的藏家儿女养育得生龙活虎,把成群的牛羊滋补得膘肥体壮。置身于这样艳丽迷人的大草原中,还真有点儿乐不思蜀流连忘返的念想。

虔诚动人的佛教信仰

诱人的藏传佛教,真可谓博大精深。而藏族同胞们虔诚的佛教信仰,更显得魅力无穷。只要你行走在青海高原,随处可见的是祭鄂博的祭坛和规模大小不等的寺院。可以说是家家户户设祭坛,村村寨寨建寺院。玛尼石堆、鄂博垒遍布山岗,经幡、哈达乘风飘舞。藏族同胞无论男女老少,见了祭坛和寺院就虔诚地长跪叩拜,早已是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海拔3600多米高的景阳岭垭口和海拔4122米高的大冬树山垭口,称得上是祁连山脉的交通要隘,选设在这两个垭口上的大祭坛,经幡哈达舞动飘飘,玛尼石堆层层叠叠,规模极其壮观,每时每刻都是飘荡在山巅的一道艳丽迷人的景观。每逢每月十五月圆之日,更是藏族同胞们祭祀祈福的最佳时刻。附近家家户户的藏人都要在十五的清晨带着孩子来到祭坛前敬献哈达,供献祭品,叩首顶礼膜拜玛尼石堆,放一捆柏枝在不太高的白塔里点燃,捧一把糌粑炒面放在火焰上焚烧,再用柏枝从碗里沾净水或鲜奶淋洒上,他们称之为煨桑。顺便还要念念有词地将印有图案经文的一沓沓小方纸片(风马)

用力抛洒在空中,然后注视着一张张纸片纷纷扬扬地沙沙落地,其全神贯注的神态虔诚到了极致。

2011年正月十一日,我与几位搞摄影的朋友专诚赶往黄南州的同仁县隆务大寺观看抓拍晒大佛法会。当汽车在向大山深处弯弯曲曲地行驶时,我们与佛的距离也在不停地缩短着。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端踞在高山峭壁上的一尊巨幅石佛早已等候着我们去瞻仰和朝拜呢。不信请看,公路在高山峡谷间延伸,傍依公路的是一条潺潺的河水一路欢歌,隔河相望的是一处平展展的悬崖峭壁。就在这平展展的峭壁上,一尊人工雕塑的释迦牟尼大佛盘腿端坐在莲台上。佛祖两耳垂肩,面目富态慈祥,袒露着右臂和双乳,黄色肉身上着红色袈裟。佛的左右两边,反弹琵琶乐伎和飞天舞伎飘飘欲仙,佛祖的两个弟子毕恭毕敬地侍奉在莲台左右。佛的头顶光环笼罩,周身祥云环绕。整个佛像端庄大方,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就在佛像的下端石壁上,影影忽忽地发现雕刻着六个藏文,大概就是他们的“唵嘛呢叭咪吽”吧。连接公路、河水、峭壁、石佛的链条,就是简单的一座软桥、Y字型的攀登石阶和无数条乘风起舞的五彩经幡哈达。极其险峻的峭壁,陡峭难攀的石阶,真想不到如此气势恢弘的大佛像是怎么雕塑而成的。藏族同胞对佛祖的虔诚信仰,真让人震撼不已。当车行至同仁县兰采乡时,发现柏油马路上行走着两男两女藏族同胞,他们背着行囊说说笑笑地徒步赶路,时不时还要毕恭毕敬地磕着等身长头。我们感到好奇,便下车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原来他们是两对年轻夫妻,行囊里背着简易帐篷和饮食物品,他们是徒步到甘肃的夏河拉卜楞寺专诚去朝圣佛祖祈求平安吉祥。问及他们一路行程有多远时,他们笑着说也记不清有多少里程,只知道一个来回约莫二十七天,天黑了就地露宿,顺便吃点糌粑炒面充饥驱寒,天放亮就接着赶路。为了执着的信仰,他们即使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与佛的距离,也是在所不辞的,更值得人们去咂舌惊叹啊!

同仁是佛教的圣地,以隆务大寺为主,上、下梧桐寺、郭麻日寺等大小寺院林立,到处殿宇重重,佛塔巍巍,香烟袅袅不绝,雕琢彩绘色彩明艳,一派金碧辉煌的靓丽世界。坐落在隆务大寺前面的热贡文化广场,塑有9。369米高的普度众生之绿度母三面圣像,真可谓金光闪闪、瑰姿玮态、慈祥庄严。依照藏族同胞们的说法,左手是佛,右手是人,双手举过头顶叩下去,佛就与人在一起了。一只只的转经轮转过去,就等于认认真真地诵读了一卷卷佛经。所以,每当晨曦微露后,酣睡了一的藏族同胞们,无论男女老少,大都争先恐后地赶赴大寺广场朝拜佛祖。有的步入转经道口中念念有词地按序转动经轮,有的一起一伏地认认真真磕等身长头,缓缓向佛祖靠拢,有的面对绿度母三面圣像毕恭毕敬地长跪叩拜。年迈的行动缓慢,年轻的干脆利落,看上去他们用心专一,虔诚至极。特别是那些身背孩童虔诚朝拜的妇女,真令人感动和唏嘘不止。她们将尚不能独立行走的孩子巧妙地背负在脊背上,同样一起一伏认认真真地磕等身长头,毕恭毕敬地转经轮拜佛祖。自己在虔诚朝拜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早早地广结善缘与佛靠拢,其良苦的用心和可嘉的精神,足令你刮目相看和感动不已。信仰佛教痴迷到了如此的程度,是我等很难理解和想象的到的。

晒大佛是藏传佛教中极其壮观隆重的法会活动,就是选择神圣的时间把绘制有佛祖的大型巨幅唐卡铺在山梁上让太阳光照射一阵工夫。寺院每年晒大佛的具体时间都不一样,据说这个神圣的时间得由德行高深的活佛精打细算而来。据多次观看过晒佛情景的同行们说,所晒的大佛像总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徐徐展开,所以,无论是大雪天还是大雾天,只要晒佛时间一到,尽管不好的天气骤然间总能洒出缕缕阳光供喇嘛们晒佛,等晒佛活动结束后,不好的天气再接着下雪或是拉雾,真是神奇得很。正月十三是隆务大寺晒大佛的吉日,我们也正是冲着这一神圣的时间而来一瞻大佛尊容的。就在这天,同仁的天气算不上丽日晴空,大清早就是灰蒙蒙的,我们匆忙用过早餐就立马向晒佛台奔过去。无论是同仁的街道,还是大寺周围,煨桑用品沿街陈列,经幡哈达乘风飘舞,朝圣者络绎不绝地转经叩首,喇嘛们忙忙碌碌地往来穿梭,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们眼观六路地寻找着各自的摄影位置,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约莫中午一点多钟,位居半山腰的晒佛台下,更是人头攒动,数以万计,或坐或卧自在安详,嘻嘻哈哈姿态万千。等到大队喇嘛抬着大佛列阵登临晒佛台时,更是海螺长鸣,鼓乐高奏,香烟袅袅,鞭炮声声,天地之间,笼罩着一种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这时的天虽不是丽日晴空,但太阳公公也完全绽放了容颜,似乎就是德行高深的活佛精打细算而来的神圣的晒佛吉时吧。就在太阳洒满光芒的瞬间,在众多喇嘛虔诚而细心的打理下,绘制着佛祖的巨幅唐卡徐徐展开,大佛显得慈祥而庄严。等到大佛显露天颜的刹那间,雪山、喇嘛、芸芸众生仿佛都笼罩在金光闪烁的佛国中,人群呼啦啦拥上去,力所能及地用无数的头和无数的手掌触摸铺平在晒佛台上的巨幅唐卡。而那些在远处观看的藏族同胞们,都呼啦啦地纷纷起身肃立,面对大佛虔诚地叩首长拜,诵经祈祷。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心目中,唐卡饱含有平坦、舒展、广阔的深意,把这样的深意绘制进晒佛时用的巨幅唐卡上,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规模壮观极其隆重的晒大佛法会活动,确实令人震撼不已。而就在这数以万计的人山人海中,没有行动诡秘的,没有偷偷摸摸的,没有嚷嚷闹闹的,没有打架斗殴的,这种和睦相处的民族精神同样是让我感动不已的。这除了说明藏人们对佛祖和神灵的虔诚信仰外,还证明藏族同胞们是真诚、善良、淳朴、友爱的。

瑰丽奇伟的热贡艺术

崇尚佛教的同仁县,藏语称作“热贡”,其意为“金色的谷地”,藏传佛教中著名的热贡艺术就诞生于这块神秘的地方。它涵盖唐卡、壁画、泥塑、雕刻、堆绣、刺绣、建筑装饰图案彩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对我而言,唯有唐卡既让我陌生又令我钟情。据藏族朋友们介绍,瑰丽的唐卡是松赞干布时诞生的。在五世达赖所著《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一书中记载说,藏王松赞干布在得到一次神示之后,忽然流起了鼻血,于是就在文成公主带来的丝绸上面信手涂抹成了一幅白度母像。相传这就是人间的第一幅唐卡。藏人所崇尚的唐卡,其实就是一种便于悬挂收藏的卷轴画。在藏人的心目中,唐卡是极其神圣而又神秘的供品,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将唐卡悬挂起来,藏族同胞们就可以诵经祈祷了。我看到的第一幅唐卡,还是前几年祁连县文联赠送的印刷品唐卡,上面所绘人物和其他图像均是藏传佛教的题材。而真正领略到唐卡艺术之瑰丽奇伟的,还是在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的热贡画院里面。

2006年建成的热贡画院背依青山,面对柏油马路,建筑造型美观,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特色鲜明。极其考究的彩绘大门上,左面挂著名书画家罗家宽先生所题“青海热贡艺术传习所”的牌子,右面挂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大师所题“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的牌子。画院里面只有一位中年的值班人员,也不接纳游客观光,显得过分寂静。当我们说是甘肃来的文艺界人士期盼观赏热贡艺术时,值班人员很通情达理地带领我们到展厅观赏,但不允许拍照,我们只好遵守制度仔细观赏领略瑰丽奇伟的热贡艺术了。宽敞明亮的展厅四壁悬挂得都是大幅唐卡,展厅中间的台案上摆放着绘制唐卡所用的各色颜料和刀笔工具,还有画院院长娘本先生获得的一张张荣誉证书和收藏证书。唐卡题材有释迦牟尼、无量寿、菩萨、文殊、观音、白度母、罗汉、护法神等。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鲜明,形态各异,对不同身份的神给予不同身份的性格,真是千变万化,姿态各异,各尽其妙。从画面上看,这些唐卡所用的画布光洁挺括,据说是涂过动物胶和滑石粉的,没有布的空隙,很适合细节的描绘。所用画笔是选用上等的鼠毛或狐狸毛所特制的细小柔软之笔,宜于细致而繁复地描摹。使用的颜料极为考究,多以矿物颜料及金属颜料为主,有石青、石绿、雄黄、白垩、云母、赭石、金、银箔料、泥金、泥银等,选材均是化学性质稳定之物,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容易褪色,能够长期保持画面色彩的鲜明艳丽。为了避免虫蛀,画师们还在颜料里面掺加少量的砒霜,便于长期珍藏。徜徉在这么圣洁而精美的唐卡艺术中,简直就是平生难得的一种艺术享受。

我们虽没有拜访到娘本本人,但见到了他的照片。照片上的娘本显得年轻潇洒,还相继与李长春、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留过影。他是地道的土族人,一生勤奋好学,博采众长,大胆创新。《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四臂观音》等多幅唐卡获得国家、省级专业部门的奖励并收藏。他自筹400多万元资金建画院,培养了180多名唐卡画师,将热贡艺术推广到校园和课堂,并逐步漫延渗透到广大成人。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中,绘制唐卡就是生活中的“金饭碗”,一幅精美的唐卡售价过万元。娘本的家乡吾屯村更是“家家能作画,户户有画师”,热贡艺人的年收入均在两万元以上。杰出的贡献,使娘本赢得了“热贡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首届中国唐卡大师”、“青海省劳动模范”等一顶顶桂冠。2009年10月,热贡艺术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生土长的娘本,让瑰丽奇伟的热贡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成就和贡献也是常人很难达到了。

记忆犹新的贵德景观

美丽的贵德县坐落在青海的东部,九曲黄河中的龙羊峡、李家峡流经县境。知道贵德这个地名,还是从钱其琛副总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题词中得知的。由于钱其琛副总理的特意题词,着实让贵德声名远播魅力无穷了。今年的“五一”,我慕名到贵德去体验其美丽的姿态。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壮观的丹霞、清清的黄河、殿宇重重的古城,它既有青海高原的粗犷博大之美,又兼有祖国江南的温婉隽秀之美。

贵德之美,美在丹霞。乘车从西宁赴贵德,迎接游客的第一道美景就是独特的丹霞地貌。由丹霞山形成的阿什贡峡谷,地处黄河北岸,两侧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的如火,青的似黛。山崖经亿万年的风侵蚀,形成了无数道奇形怪状的景致。有的像久经风霜的老人面孔;有的像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有的像动物世界里多种动物的造型;还有的酷似男人的雄器、女人的阴户。简直就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艺术杰作。汽车进入阿什贡峡谷,柏油马路像巨大的黑蟒蛇一样爬行在四围的丹霞峡谷中,一座国家地质公园的大门就站立在马路的旁边。大门两柱对峙,上坐飞檐歇山顶,门柱正面黑色石板上镶嵌着黄色的对联:“土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一块形似中国地图的巨石端踞在大门里面的正中,上刻“国家地质公园”的草书字样。柏油马路和地质公园的大门完全被高耸入云的丹霞山所包围,似乎只有一个峡口通向外界。峡口峰峦林立,如刀劈斧斫而成,奇伟瑰怪,大气磅礴,摄人魂魄。两侧的山峦呈数十米高的丹霞赤壁,挺拔而陡峭的崖面上清晰地呈现出当年沉积层的水平线条。崖顶被雨水冲刷成窗棂宫殿式的建筑群,有的像塔林,有的像欧式尖顶楼房。崖面酷似天公地母的硕大苍脸,万千条沟壑如细密的皱纹一样,清晰地排布着,显得愈加苍老愈加慈祥。峡口两壁对峙,相距不足百米,雄险异常,酷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要隘。而这雄关要隘的峡口,又好似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样,通体被烧得通红通红。在我的心目中,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里的丹霞山,恰似上苍洒落人间的一个和谐大家园。挺拔陡峭的,就是伟岸高大的威猛卫士,在日夜守护着自己和谐的家园。而低矮妩媚的,就是身着裙裾的慈祥淑女,用心血和汗水滋润着这个和谐的大家园。如果不是,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姿态又如何极其地相似而妩媚动人呢?

贵德之美,美在黄河。浩浩荡荡的黄河之水,在美丽的贵德境内转了一个弯,变得风平浪静般地温顺了。站在黄河清大桥的桥头凝望黄河,堪称是一种愉悦身心的美的享受。西来东往的黄河,横无际涯,逝水茫茫。水天相接处,烟波浩渺,云雾蒸腾。先前贵德高峻挺拔的丹霞山,仰卧在宽阔浩荡的黄河岸边,陡然间就萎缩低矮了许多。那些镶嵌在河心中的一片片湿地及其林立在湿地上的树木,犹如黄河母亲的心肝宝贝一样,将它们滋养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得格外引人瞩目。远远望过去,一丛丛树木和一片片水面交织而成的黄河,就已经空灵美丽到了极致。岸边的码头上,彩带乘风起舞,恰似招揽顾客的舞女在撒欢。系揽的游船,亲吻着波浪,一起一伏地漂浮不定,似乎在含情脉脉地与清粼粼的黄河水谈情做爱呢。移步到岸边,目不转睛地俯视黄河之水,简直清透得深不可测,与别处的浑浊的黄河之水相比较,那肯定是天壤之别,几乎就没有可比的资格,难怪钱其琛副总理视察贵德后激动地欣然挥毫题写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题词。而贵德人精心制作的提升了贵德知名度的这个大幅题词匾牌,就高高地伫立在大桥的另一头,显得格外醒目。站在码头上再仰视黄河清大桥,数十根水泥墩柱耸立水中,将宽阔的桥面支撑得稳稳当当,把两岸的陡坡链接得平平顺顺。两道黄色的弧圈跨越在桥面上,恰似长虹卧波般美丽。不经意间,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来势凶猛地招引了行人的眼球,只见桥头边停放着一辆披红挂彩的崭新的小汽车,原来是车主和他的朋友们正在燃放鞭炮共同庆贺道喜呢。真想不到,在贵德人的心目中,这座大桥还有如此的魅力和吉祥啊。站在桥上看黄河,水平如镜的黄河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得波光亮闪闪,一去不复返。站在桥下看黄河,碧波荡漾的黄河清澈通透,哗啦作响,为贵德创作奉献了一路欢歌。

贵德之美,美在古城。贵德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墙内的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又经清朝道光、光绪年间扩建重修,才形成了今日的规模。

古城的东半部建有文庙、关岳庙和玉皇阁,它们是贵德县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这里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风格复杂多变,木作精美细腻,碑刻、壁画较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游览观赏价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建筑。大成殿供奉着中华民族伟大先哲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会的场所。关岳庙,又称马祖庙,俗称武庙,供奉着关羽、岳飞和马祖三尊神像。万寿观(玉皇阁)供奉有玉皇大帝、文昌诸神位。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峻工。至清道光十七(1837)年,玉皇阁重建、扩建工程告峻。清同治六年,回民暴动,玉皇阁毁于战火,现存古建筑群是光绪年间依次重建。阁的底部以夯土筑实,外用青砖镶砌而成,上建三层歇山顶楼阁,内有梯级直达阁顶,通高28米,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在此展示得淋漓尽致。玉皇阁是一处庙、观相互毗邻,集儒、道、佛为一体,摈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布局独特的古建筑精品。站在玉皇阁的顶层向四周观望,只见厚实的城墙虽保存尚为完好,但也是残垣断壁、沟壑纵横了。唯有那些供人们经常拜谒朝圣的泥神、泥菩萨们静坐的古建筑,由于得到了历朝历代的修复,才得以较完整地保存到了现今,以至于依旧显现出了殿宇重重、雕梁画栋、规模宏伟、气势巍巍、香烟袅袅、人头攒动的热闹繁华景象。

不仅如此,我所以钟情于贵德古城的,主要是雕刻、悬挂在重重殿宇门额门柱上的那些对联和匾牌。大成殿上的匾额镌刻着“万世圣功”四个大字,由于“圣”字书写成了草书繁体字,大部分人很难辨认准确,以至于导游向游客考问了几声都没有回答准确,我在旁边拍照时听到了导游的考问才随口吟出,算是给那批游客解了围。孔子塑像两旁的对联是:“先师首重伦常尚修齐力隆世道,夫子推崇务本求平治必正人心”;关岳庙大门上的对联是:“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朝吟夕诵唤回尘寰梦迷人”;灵官殿大门上的对联是:“三目威光能分世间善恶,一鞭电闪司驱天下妖魔”;财神殿大门上的对联是:“广生食为用之源有求自应,裕众寡疾舒之策随感而达”;戏台大门上的对联是:“传千秋佳话赞忠良面目,唾百世遗臭剖奸佞心肠”;与“明镜高悬”匾额相配套的对联是:“是非不出聪明鉴,赏罚全由正直施”;等等。所有这些对联,遣词用语极为妥帖,善恶的教化作用一目了然,雕刻之功也很精到。至于那些题写匾牌对联的书者,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仔细记录,现在也记不清他们是出生何时何地的何人,但从他们的笔法和结体上来衡量,其功力和气势决非等闲之辈。在我看来,题写匾牌对联的人,他们十有八九不是权重一时的地方行政长官,更不是因腰缠万贯而名噪一地的大款阔佬。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高原县城,竟然保存有如此完好的古城、古建筑群及其处处充满了传统人文气息的历史文明,足以是难能可贵和令人倾心仰慕的了。

古城的西半部建有藏传佛教寺院大佛寺,留有清光绪时期壁画的城隍庙和图书馆等。由于毁损较大,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大美青海虽不是我的家乡,但它胜似家乡。因为,我的心时常向往之,我的魂始终牵绕之。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

地址:甘肃省民乐县文联

邮编:

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3342/

青海书签的评论 (共 8 条)

  • 张涵
  • 十三夕
  • 紫鸢
  • 兰儿

    兰儿好美的青海。我一朋友也在青海的海北州。他就在散文网里,叫剑客。离你远吗?

    赞(0)回复
  • 誰№唁

    誰№唁青海有这么美吗 看来什么时候去耍一趟

    赞(0)回复
  • 祁连雪峰

    祁连雪峰,谢谢你的关注,我在甘肃的民乐县,海北州与我们是邻居了。

    兰儿:好美的青海。我一朋友也在青海的海北州。他就在散文网里,叫剑客。离你远吗?

    赞(0)回复
  • 西凉沙舟

    西凉沙舟您好!我是在西安流浪的武威人,二十年了,除了偶然回老家看上几眼祁连山,其余的时候也只好在梦里游览了,拜读大作,更胜身临其境,谢谢您给我疲惫的心送来一份抚慰。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大美青海虽不是我的家乡,但它胜似家乡。因为,我的心时常向往之,我的魂始终牵绕之。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