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字上墙

2011-07-11 16:15 作者:巧手联云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墙上写字

(1966年

1966年夏天,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伴随而来的是“语录化”运动。当教师们还在县里学习的时候,张社长又交给我一项新任务——在公社的公共场所书写“毛主席语录”。

第一个任务,是公社党委办公室和会议室。材料用大张白纸、红色广告颜料,字体务求工整美观。大概领导们听说过我的家庭布置情况,要求尽可能配上适当的边框图案。为了把任务完成好,我还特意到峰市新华书店卖了一本美术字的参考资料。书写的内容是由文书老温挑选的,我只管照抄就是。

我先试了一张。先用铅笔打出边框,在上方中央描出“毛主席语录”五个大号宋体字,然后在框内根据字数计算划出行距和格子,接着用笔填涂“毛主席语录”五个字,再用隶体书写语录的内容和出处,最后把边框画成红色线条。

第一张交出去,领导比较满意,也提出了一些改正意见。然后我就开始正式工作了,大部分都是整张纸横书,字号也大,贴在墙上显得堂皇。几天之后,大幅的完成了,就改写条幅,主要挂在各办公室。条幅的有隶书,有楷书,字号较小,较为俊秀,挂在墙上显得亲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暑假期间,县城不时传来一些新闻:永定一中早就“停课闹革命”了,成立了许多红卫兵组织,到处串联;街头上满是红卫兵的标语,有的甚至把大街当纸、柏油当墨,书写大幅标语;教师们政治学习很紧张,斗争气氛很浓烈,个别教师受不了冲击,有的割脖子,有的投井自尽……听起来挺吓人的。我想:等老师们回来,一定要问个清楚。可是,老师们学习一结束,都马上投入了“语录化”运动:他们都回到各自学校所在的大队书写毛主席语录去了,上边还规定一律用“白底红字红边框”。一时之间,红油漆、油画笔、油漆刷几乎脱销。

公社也配合得很紧凑。我刚写完条幅,就叫我在公社公共场所的门框、柱子、墙壁上也写上毛主席语录。

在墙上写字远没有在桌上舒服。文字的布局很费时,必须先量好面积,设定高度、字距、行距,然后用铅笔划出格子,把文字写在格子里,预防漏字、错字。用笔也很困难,必须悬空横着用笔,蘸油漆还不能多,否则出现挂漆,流泪似的,影响效果。还好,这些困难我都有所预料,注意一点,也就慢慢克服。为了加快速度,我又增加写黑体字和楷体字的几率。譬如,写题头“毛主席语录”,用黑体字和比写宋体字快;写正文,用黑体字和楷体字都比隶体字快。几天之后,公社公共场所要写的部位都写完了。

接着,公社又把我的写字范围扩大到大街上。如人民会场和几个社直机关的门口。这些地方,版面和字样都要大得多,每个字都在1尺见方左右。最难的是峰市医院门口的上方,要写一条长30多米、字高1米的标语。为了写字,木工师傅花了几天搭了一个近10米高的木架。

爬到这么高的地方写字,我还是头一回。初次爬上架,心有点虚,总觉得脚下不够实在。其实,那木架挺牢固的,最上边一层铺实了木板,外侧还钉了栏杆。适应了一段时间,我慢慢觉得稳当,才敢在上边走动,量长度,分格子,打草稿。高空作业,离墙近,字又大,不便直接书写。于是,我选用宋体字,逐字用粉笔勾划轮廓,然后才用画笔将油漆填涂上去。这样写出来的字,从单字看,笔划工整,结构也还算合理;从整体看,觉得个别字会显得较大,笔划不够匀称。如笔划少的“三”字、全封闭的“国”字之类,看去好像较高、较大。这条标语,我自己都觉得不够满意:站在峰市街最宽的场地——三角坪看,那条标语的字高低大小、笔画粗细都有问题,像是几个人拼凑着写的。

这段时间在公社写语录,写标语,从桌子上写到柱子上,从柱子上写到墙壁上,从地面上写到高架上,且不论那字是否写得漂亮,最起码给了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桌上写字,练习了多种字体;墙上写字,练习了悬笔书法;高空写字,锻炼了登高作业的胆量;到处写字,锻炼了面对群众的勇气。它为我之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附记:

一、有了这次上墙写字、写大字的经验和勇气,在这年秋天的峰市汀江水轮泵工程工地上,我曾用扫帚蘸石灰水,在河滩巨大的石盘上写大幅宣传标语。

二、从教以后,先后多次为学校书写大幅墙头标语,最大的字为1。3米×1米;字体包括多种美术字。

三、棉花滩水电站建设时期,曾与肖如华同志合作,应聘写巨幅标语,每个字为3米×2米,矗立在半山腰,远看很是壮观。

四、近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永定县老体协举办书法笔会,开笔时在地面上铺开红布长卷,由五位老人每人写一个大字,书写“党在我心中”,构成一巨大横幅。我慨然写了一个“心”字。

2011-6-2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32993/

写字上墙的评论 (共 3 条)

  • 风过无痕
  • 女特务
  • 墨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