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掏螃蟹

2011-06-01 17:09 作者:金矿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也许会叫人感到有点奇怪,在苏北白马湖畔的水族当中,螃蟹的地位是不高的。鱼虾鳖蟹,说得不好听,大概就比乌龟高一筹吧。首先这螃蟹的“蟹”土音就很特殊,它与“海”(hai)同音,我在调查这土音起源时,一位老塾师告诉我,这与白蛇的传说有关,棒打鸳鸯的老法海死后不是变成螃蟹了吗?这“蟹”音就读“hai”了。原来如此,它还是坏家伙呢,难怪有一歇后语“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能几时。”

很有趣的是,早先白马湖边的父老乡亲对螃蟹却单有所指。这螃蟹并不是指眼下养殖的大闸蟹。只是指那种野生的小螃蟹。小螃蟹一斤要称十几只,最多的要称到二十几只,与那半斤、四两的大蟹相比小得可怜。而现在养殖的这种螃蟹名字却叫“毛蟹”,大概是因为它大螯上有绒毛吧。早年,湖区毛蟹是比较珍稀的,繁殖率很强的还要数那种小螃蟹。

那小螃蟹的生存方法还是很讲究的,小螃蟹好动,爬行速度很快,也许是为了防身,逃跑的速度快到叫人很难抓得到它。我记得小时候要抓螃蟹多是到洞里去掏。小螃蟹有它自己遮风挡的安乐窝。我们叫它“螃蟹窟”。螃蟹的洞窟很容易找,它与蛇窟和黄鳝窟都不同,是与它的体型相似,是扁型的洞口,洞口还会加一点高筑的淤泥。建筑在湖岸或者离水一点点高的地方。小螃蟹的大螯和小爪子都很锋利,这大概就是它的筑巢工具吧。它的洞穴也比较深,常规要有将近尺把深,记得一帮小友们都要把小膀子伸进去好远,才能抓到它。

小时候,放暑假,我们一帮小友一边割猪草就一边掏螃蟹。掏螃蟹得靠一种勇敢精神,要说勇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有一半身子必须站在水里,支住劲去用膀子伸进窟中。因为站在上面人不好趴下身子,水边有滑坡,脚站不好容易滑到深水区。当然这一点是不害怕的,因为人人都会游泳。水里会有鸭虱子,咬得人身上起鸡皮疙瘩,奇痒无比,为了一只螃蟹就顾不了其它了。其二是窟里有时会掩藏水蛇或者红赤溜蛇,水蛇咬一口还不要紧,如果被红赤溜咬就麻烦了,那也是极少见的。其三就是螃蟹本身就有伤害人的防范。大螯会把你手指头夹住死也不放。小爪也很容易刺伤人的手,所以手和膀子都进了窟洞有好多危险都要防备。那时候也没有皮手套,只有硬着头皮去冒险。其实他们掏螃蟹还是很有窍门的,手伸进去后必须满把抓。要巧妙地抓到蟹壳,这样大螯也就夹不着人了。

说实话我当时可是胆小鬼,他们把螃蟹抓出来,我都不敢拿。他们要我拿着,还要继续战斗,于是就想个办法,把螃蟹小爪上刺掐下戳进大螯爪的肉内,这叫锁起来,大螯就不好夹人了。就这样,他们不怕暑热,身上晒得冒油,头上生出疙瘩疖子,还是很有兴致地在野外的小河边掏螃蟹,为了掏螃蟹,个个都像泥人一样,有时连脸上都是泥。到家里还会遭到家长一顿打,身上多了几条柳条抽打的痕迹他们反而感到更自豪。

劳动的享受莫过于收获,记得那帮小友的家里小盆总要聚养几斤小螃蟹。吃小螃蟹倒也是一种享受,多是把螃蟹洗净后放点盐、酱油生姜,葱蒜,盛在封口的瓦钵里,朝灶膛里一放,灶膛里的余火星就会把螃蟹烤熟,用手拿起一只红脸蟹一点点剥着吃才真叫美味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医药紧张的年代,乡村人多是靠乡土偏方治病。小螃蟹是凉性的,可以消除暑热,治头疼脑热,说来也怪吃了小螃蟹小孩子很少头疼脑热的。猪在大热天直喘粗气不想吃食,如果用一只熟小螃蟹放在食盆里,猪吃了后就自在多了。人家有求,小友们都会无私地送去,有人说一声谢谢他们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还有趣的是一天生产队老队长找到几位小友,说感谢我们为集体做了一件大好事。原来淌水坝子上发现了好多螃蟹窟洞,漏水洞把田里的水都回淌到河里,秧田干了,没有想到我们把搞破坏的“犯罪分子”给逮了,为民除了害。从那以后我们再掏螃蟹又多了工序,把螃蟹抓出来以后,再用烂泥把那洞口给堵起来,就等于保护了堤坝,一举两得。

对掏螃蟹的童年之趣,我倒感慨许多,也许这是一个人的秉性所决定吧,如果一个人没有勇敢的精神,你还敢去掏螃蟹吗?乡野的孩子粗野胆大也有他的优点,这也是一种与大自然地挑战。他们就是这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疯野地长大了,他们无愧是大自然中自由的天然骄子。哎,如今的父母把孩子宠得有点过了头,为什么就不给孩子一点自由呢,让他们亲切地多接近自然该多好。

啊,美哉,童年的掏螃蟹。

赐教处: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文联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2674/

掏螃蟹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